整体迁移,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9-01-16 05:38杜腊银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

杜腊银

[摘要]迁移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整体迁移选择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对比联系、生活运用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体迁移;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44-02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而应该进行整体引导,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不少的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好词好句,这样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具有整体性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想象画面,拓展路径

小学生想象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选择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给学生播放音乐,创设阅读情境,鼓励学生深情诵读。同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说说自己从文字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能帮助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带着想象更深入地阅读文本,从而提升他们的感受能力。

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文章写到的奇石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在你的心中,黄山奇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将文字转化成图画,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看看黄山奇石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学生积极地展开了想象。有一个学生说:“作者描写的石头十分形象。看着这些文字,就能将它们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我鼓励学生想象:“那你怎么把它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呢?”学生说:“‘仙桃石就好像是落在山顶石盘上的大桃子。在我的脑海中,立刻就浮现这样的畫面:一个平坦的山顶,上面有一大块圆形的石头,石头上面还有一个尖角,看上去就好像是桃子一样。”我继续追问:“作者描写奇石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现:“它们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比喻成了我们原本就知道的事物。”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比喻句的形象化特点,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作品具有画面感。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还原文本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品味语言,学会表达

语言运用和建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但是,一些教师教学时只是挑出文章中重要的词句来展开理解。这样,学生获得的只是碎片化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理解字词,说说这些词句在文章特定的语境中是否有特殊的含义。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思考,说说如果是自己会怎样表达。这样品味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精妙,而且也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句子:“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鼓励学生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理解“花朵簇簇”的意思。我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些花会是‘花朵簇簇呢?”一个学生说道:“因为花的数量特别多,而且很密,所以是‘花朵簇簇。”“为何花朵会这么多呢?”另一个学生认为:“作者在上文提到,这原本是一整个邮包,里面都是种子。有了成千上万的种子,开花之后自然会很多。”我继续追问:“这样花香扑鼻、花朵簇簇的景象给人怎样的感觉呢?”学生说道:“让人觉得十分美好。因此,文章的最后才说这是‘美好的礼物。”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在选择词语时要考虑到整篇文章的内容。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尽可能知道其已知和未知的是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根据学生的实情,在学生“怎么学”上动脑筋,努力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对比联系,发现规律

小学生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比和归类等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基于学生的学情,组织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点,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语言规律。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文章虽然不同,但是其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等却是彼此相通的。这种引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展开阅读,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规律,逐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后,我鼓励学生将其和《曹冲称象》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人物都聪慧过人。大家对比一下,说说作者是怎样形象地描绘人物的?”经过阅读、思考,一个学生说道:“它们都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描绘人物形象。《司马光》一文中,其他的小朋友都很慌张,但司马光却没有慌,这是很好的对比。在《曹冲称象》一文中,就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曹冲这样一个小孩子却能顺利解决,这也是很好的对比。”另一个学生认为:“我觉得动作描写在这两篇文章也很重要。在《司马光》中,司马光‘使劲砸缸,而且‘几下子就砸碎了,这样正好能展现出司马光的果断和勇敢……”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发现了人物描写的规律。我又鼓励学生思考:“在写作的时候,大家觉得要怎样才能更好地描写人物呢?”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规律。

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篇文章和几个语言片断结合在一起展开比较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使学生对某个主题进行全面理解,掌握表达规律。此外,教师可将学生学过的文章和新学习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比较,使新旧知识形成链接,让学生展开整体迁移。

四、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要进行整体迁移,就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语用知识点进行表达。我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中,或围绕生活中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这样课堂内外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整体迁移。

如,在学习了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玲玲的画》后,我鼓励学生展开活动:“这篇文章展现了一个聪明的姑娘玲玲的形象,她用自己的智慧将劣势转变成了优势。在生活中,大家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请将你的故事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在学生尝试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看看文章怎样展开故事情节——遇到问题时,玲玲怎样想、怎样做的。学生从课文中抽象出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然后将自己的故事合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迁移,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词句和段落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这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积累新的学习经验,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整体性的课堂,让学生逐步形成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
让心灵与文本对话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品味语言的表达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