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医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

2019-01-16 05:39王丰莲秦一吴冰韩雅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

王丰莲 秦一 吴冰 韩雅俊

摘要:中医文化秉承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与精髓,凝聚着华夏民族血脉相传的养生理念与哲学智慧,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医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收效甚微。中医文化课堂教育难以深入到大学生生活中,无法成为大学生行为与思想的主导理念。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为我国中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覆盖面广且快捷有效的传播路径,也成为了中医文化面向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传播的有效宣传平台。本文将尝试借助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中医文化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特点及要素,探析中医文化传播现状,提出促进中医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文化;大学生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36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2—0158—04

中医文化因其具备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其精髓主要体现在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及文化精神方面。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医文化强化着和谐理念对人体健康的价值,是中华文化在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命问题上的主要体现。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中医文化理念缺失,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不稳固等问题。因而高校要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全力推动中医文化在高校和大学生中的传播,进而深化我国大学生在中医药知识及文化底蕴层面对中医的认识。同时,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使互联网技术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高校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是从文化形态、大学生主体角度展开中医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及新方法,更能够在传播中医文化的同时,便捷、高效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进而开创高校与国家文化教育的新局面,提升我国历史人文文化的软实力。

一、基于传播学的中医文化传播

中医文化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是古代居民长期创造而形成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历史的沉积物,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沉积出具备民族或国家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历史及地理等精髓。由于中医文化在文化形态与意识形态中结构较为复杂,国内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罗中强(2012)认为中医文化是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是利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体现,在通过艾灸、汤药、砭石、导引等疗法诊疗病患的过程中,无不结合着周易、道德、炁学等多种机理,可以说中医医院文化涵盖着古代思想、文化与道德等诸多层面。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传播,必须有效落实传播学理论,借助传播学理论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征与特点,从而深入地将外部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转变为内在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的传承与发展。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福特纳(2000)(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其相关著作中指出,传播活动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发挥其文化传播或信息传播的效用,首先应明确传播主体的文化体系及民族特色能否被有效利用,并依托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政治形态、经济发展及群体思想倾向等诸多因素,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德国学者乔纳森(2014)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文化传播的要素。即传播并非简单的宣传,在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与所传播的文化特征及内核达到高度统一时,将极大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其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政策或措施的有效引导,能够调整社会结构、主体思想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文化传播提供良好的土壤。在传播学理论基础上,我国学者马辰杰(2015)则提出独具特色的观点,他着重强调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播学理论结合的优势及必然性。认为互联网技术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代表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主要特色。在文化传播中,如不能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将无法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难以真正落实传播学理论中所要达到的文化意识的传播。中医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哲学与理念的精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传播,需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形态、意识形态及受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影响程度,以此推进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我国中医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医文化传播要素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相关著作中提出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即信息、效果、传播者、受众、媒介。该模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文化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及传播手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其传统文化传播变得至关重要。以高校教学大纲为依托,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大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播力度与传播路径,从而达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若要有效实施互联网背景下中医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的行动,应对中医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传播的要素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其一是传播內容。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中医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具体包括知识型信息、理论型信息、历史型信息、文化型信息等以及具备较强网络传播特征的趣闻型信息。其中知识型信息主要包括与中医文化内容相关的学术知识、中医发展与基本文化知识。具体来讲,是指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文化历史、中医药学典故、中草药类别及效用、药膳文化、养生文化、中医典故等与中医文化有关的外延与内延知识。在教学传播环节,可通过以中医网站为信息源泉,大力开发与中医文化相关的文化知识体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其二是传播效果。中医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的效果是决定高校中医文化传播的重点及走向。对传播效果的检测需要从学生反应、态度、实践教学中来进行判断。其三是传播主体。在高校大学生中传播中医文化,需要集结高校各项师资力量。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层面出发,以大学生发展规律为依托,探析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趋势及行为状态,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中医文化。在此基础上,高校与教师是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即中医文化传播的发起者与实践者。其四是文化受众。互联网环境下中医文化传播的受众覆盖高校中医学专业及部分现代医学专业学生。其学科体系、性格特征及思想状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根据受众对中医文化信息的关注范围及内容,可将受众划分为中医专业受众及非中医专业受众。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根据受众对中医文化的需求,教师及高校应采取不同的文化渗透策略。其五是传播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中医文化传播手段及途径为互联网技术。在中医文化信息传输上,可依托文字、语音、视频、图像及音频等诸多形式来实现。其中在中医文化传播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中医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医文化深厚的古典哲学内涵及文学色彩,促使学生在接受中医文化的进程中,完全浸润在古典文化的氛围中,进而提升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心及自豪感。

三、中医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一)新的文化与时代背景带来的挑战

在信息全球化视域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中医教学带来严重的困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落实,我国高校逐渐走向现代化教育阶段,无论在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模式乃至师资队伍组建工作中,无不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推動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在教学理论中,我国高校为革新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解决“填鸭式”教育带来的问题,纷纷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旨在提升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模式、“A+课堂派”教学模式、“MOOC慕课”教学模式以及远程在线教学模式等。高校及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引入现代化、西方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工作,导致中医文化在课程结构上得不到有效传播,进而加剧学生对中医文化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中医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在现代化教学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不断接触多种教学理念与教学结构,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知识成长体系。一旦接触到传统中医理论,例如阴阳五行、精气气血等,会严重与自身的思维方式及成长体系发生矛盾。致使学生对后续的中医理论教学内容产生困惑与偏差,甚至失去学习中医的信心。此外,在现代社会发展体系中,西医逐渐取代传统中医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西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更被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因此,在百年间不断出现“废除中医”的呼声,导致中医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在信息全球化视域下,西方文化逐渐冲击着我国的医疗行业。在此态势下,现代高校应遵循创新与继承并举的理念。在保留中医理念、坚持传统中医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医学先进的方法与技术,以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技能与传统中医理论知识的专业型医疗人才为目标。然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校并未充分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进行有机的统一,实现“中西结合”的教学目标。而是采用中医与西医教学体系并存的教学模式,是以强调传授大学生中西医学两套本领为主,达到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落实与实施却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精力被分散,更致使中医文化教育被淡化。首先,在课程设置层面,由于现代医疗市场的变局,西医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创新中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国高校普遍增设西医课程,并在课程比例上维持“7:3”,甚至“5:5”的比例。此种模式限制中医理论的传授,制约着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不利于学生全面吸收中医文化与培养中医技能。其次,人文课程编排方面,由于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行,高校在人文课程开设上,更注重诸如《医学伦理学》及《医学心理学》等结合现代的、西方的人文类课程。而对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哲学史》及《中国文化史》等课程却严重缺位,难以将古典文化与中医文化贯穿于高校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后,学术研究方面,现代中医研究严重偏离传统中医路线,以西医实验的手段及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导致中医现代化转变为中医西方化,进而致使中医研究与临床实际相脱离,不利于我国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在此种因素下,致使中医在高校教学体系中陷入艰难的困境,更加剧中医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传播的问题。

四、互联网视域下促进中医文化传播的策略

在中医文化中有“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以人为本”等伦理道德,更有“有贵千金、救死扶伤,人命至重”的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医文化是推进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渠道,是中医学生品德教育的典范。然而,现代中医高校学生的中医文化意识薄弱,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的形成与发展,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校不应仅局限于中医文化的理论与意识层面的教育工作,应以教学实践为“抓手”,在互联网视域下利用传播学理论,结合“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及传播手段”五点传播要素,深入中医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工作。

(一)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创新中医文化教学

高校中医文化传播受限,与现代西方文化及教学理论的冲击不无关系,但并非存在深层的因果关联性。因此,高校教师应在注重中医文化及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中保留西方经典的教学理论及模式。通过西方教学模式辅佐中医文化传播,从而提升中医文化的传播效率。在中医文化教育传播中,高校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与学生吸收中医文化的环节置于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可通过视频拍摄与剪辑技术,制作出融入中华传统医学文化、中医典故及诸多有关于中药文化的短视频,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并借助互联网传播给学生,以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及理解。该类视频不宜过长,应言简意赅,最好控制在5分钟至6分钟之间,以便于学生能够产生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医的兴趣。进而在课堂教学活动阶段,高校教师要加大中医文化的课程比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中医文化传播进行有机地整合,从而联系课前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理解,提高中医文化的传播效率。此外,在整体课程编排上,高校应调整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的比重,形成以西医支持中医,以中医引导西医的教学体系,进而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对中医文化的重视。

(二)结合校园融媒体模式,促进中医文化传播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推进中医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医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态的一种,具有浓郁的历史氛围、医学氛围及文化底蕴。在传播理论中,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了解传播受众的文化形态、思想动态能够有效构筑出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环境。因而在高校实施中医文化传播过程应紧紧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想特点,通过校园媒体的覆盖性、全面性、区域性等优势,渗透中医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及认识,进而激发大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此外,中医文化传播工作不应强制化、制度化、功利化,应结合大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特征及特点,以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学分考核标准、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等为手段,形成大学生对中医文化的需求。进而提升中医文化传播的效果,为后续中医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大学生实践教学,渗透中医文化理念

教学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巩固自身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中医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教师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与西医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与中医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教师应切实调查现代中医发展脉络,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与计划。其次,深入临床实践教学中,以西医实践教学与中医实践教学形成对比,以此提升学生对中医临床治疗的认识,革新大学生对中医体系错误的认知,进而为后续中医文化传播奠定实践基础。其次,借助互联网通讯技术,引导学生挖掘中医文化精髓,体验中医文化所独有的底蕴,进而达到大学生融合中医文化与自身思想体系的目的。最后,以中医文化传播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综合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理论应用情况、实践表现情况、品德修养情况及中医文化理解情况,进而全面评价中医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传播效果。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融合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典范。因此,不论在实践教学前期,还是后期,教师都应强调中医在文化领域及临床领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医价值观及理论观。

五、结语

中医文化在中医教学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及教师应深化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将高校人才培育工作与中医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探寻教育工作与中医文化传播的关联。从而将中医文化内化到高校教育工作中来,培育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及具备中医文化特征的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晓红,王雷,李开颜,徐建云,王旭东,张宗明,骆殊.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初探[J].中医杂志,2014(15).

[2]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中医院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14(06).

[3]何其灵.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06).

[4]胡慧菁,罗家祺,刘苓霜,陈伯平,胡菲,赵福东,姚永华.浅谈“大数据”时代下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03).

[5]王雷,付修远,成功,鄭晓红,秦蕾.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J].中医杂志,2013(13).

The Dissemination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WANG Fenglian1,QIN Yi2,WUBing1,HAN Yajun3

(1.First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2.University of Leicester,Leicester UK;3.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s Chinas long-standing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essence. It is embodying the concept of health and the wisdom of philosophy in Chinese nations blood, also a gem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However,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grou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nly has a little effect. It is seeming that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of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difficult to penetrate into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and could not become the dominant concept of their behavior and thought.

Key words: intern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university students

[责任编辑:周海秋]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