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的那些事

2019-01-17 02:31刘亚民丨文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训企业

本刊记者 刘亚民丨文

做安全管理 沟通很重要

吴金礼,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南通市工伤预防中心特聘培训师,江苏省二级标准化考评专家,精于大型城市综合体、长江大桥和油库搬迁等项目安全管理,擅长安全法规、项目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劳动保护等安全培训和顾问。

问题一:请简要介绍您的培训方向或领域。结合您的培训方向,您认为国内企业在此领域主要面临哪些普遍性的安全管理问题,您有何建议?

吴金礼:我们培训的方向是:着重普法、重在落地、强化责任。目前的工作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证培训及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同时也开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此两方面均取得一些成果。

目前,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证培训上,个人觉得还有可改进之处。原先的取证培训是“别无分店”,这限制了此类培训的发展,造成走形式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经过培训考核后,受训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知能力提升有限。笔者曾有机会参与过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通过与一些参加过以往取证培训的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沟通,对此问题较有感触。

今年,江苏省开始实行考培分离,在取证培训领域引入竞争和考核系统,避免了“裁判员和运动员一体”的不合理现象,如今有资质的机构皆可进行此类培训,由市场竞争决定优胜劣汰,促进了各培训机构提升安全培训水平,培训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问题二:在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提出的哪些共性(或非常独特的)问题给您印象最深,您是如何回答的?

吴金礼:在培训中,常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问“老板(企业负责人)不肯为安全生产花钱,怎么办?”对此类问题,我会反问,你作为企业负责人呢?你觉得这个钱该不该花呢?其实企业负责人可能不是不想花钱,而是不想花冤枉钱。这很可能是其与安全员之间沟通出了问题。曾有一家单位的安全员打电话给我说“负责人不想做应急预案,说再等等吧”,我问她,怎么和负责人沟通的?她说,“我把安监局开会的文件给他了,也说明了会议精神。”我跟这个安全员讲,你现在将《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原国家安监总局令 第88号)其中关于预案处罚内容复制、打印好,然后带个计算器去,在他面前演算一下假如不编制应急预案、不评审、备案以及不演练的罚金额总和,你看看他是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这个安全员打电话给我说,负责人同意做了。我反问为什么?她说“负责人觉得还是守法成本最低”。这不就对了嘛!

问题三:在您为企业培训服务过程中,哪些好的安全管理“土办法”给您印象较深,能否分享下?针对国内企业的安全培训,您对企业管理者,有什么主要建议吗?

吴金礼:“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从事咨询、顾问和培训十几年,最大的感触是管理手段不分“贵贱”,我理解的“土办法”是更加“接地气”,更加有“亲和力”,员工更愿意参与和配合的方法。

最近,我们团队在标准化考评中喜欢常讲“肉圆子理论”。这概念缘于一个故事。考评一家民营企业时,负责人跟我们讲,一线工人很辛苦,时常也有些违章,作为管理者有时不忍心去罚。对于没有违章的工人就多加一个“肉圆子”,没有违章的工人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逐渐工人们的安全氛围越来越好,大家都能多加一个“肉圆子”。这个办法够“土”,但满足员工的“需求”,提升了大家士气,它就是好办法。

问题四:您能否对国内安全培训的发展做个简要前瞻?比如培训形式的变化。

吴金礼:对于安全培训不敢讲什么前瞻,我谈下自己的一些对安全培训构想吧。做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应从自身做起,强基固本,以使教育培训真正能把压力变为动力,变知识需求为已任,变政府需要为企业目标,进一步明确教育培训是真正的为企业减负,为企业防控和减少各类事故,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不受检查和督查时的各类处罚,达到社会稳定和企业增效双赢,真正实现法律法规条令条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衔接,规范企业生产安全的规章制度,与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相对称,为政府减压。

经过教育培训,要实现政府的思想、要求、理念、规定真正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员工,为政府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分忧解困。培训的目的和宗旨主要是实现杜绝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证”而“证”,为政府的压力而压力,对此,我们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搭框架,填内容,出效果。

初训搭框架:让每一个参培对象了解安全生产的形势,了解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了解目前自身的职责和本企业还存在的不足,了解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认识上和需求上、职责要求的责任感上、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危机感上产生强烈的认识共鸣,产生责任与压力的轮廓与框架,产生思想现实和实际行动的转变,提升企业生产安全和事故危机在企业发展与生存中的危机感、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

复训填内容:要把法律法规、条例条令逐步地进行讲解,由对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牢到逐步了解和掌握,由知之甚少到全面了解,真正产生一种“你要我学习培训”变成“我要学习和培训”的共同目标与需求。

培训出效果:教育培训的最后落脚点或者说是关键点是减少出事故,杜绝出大事故,确保一方平安。企业发展,效益增加,社会和谐,实现政府与企业共赢。

领域再拓展:企业不管大小,员工不管多少,乃至于个体工商服务行业,都会涉及到人,涉及到生活,涉及到一个地区。特别是目前的交通事故、用电事故、用气等火灾事故多发的现状,有时虽然涉及到的人不多,范围不大,但影响不小,特别是舆论更让一个地方深感压力。对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仅仅是为企业,而是要放眼全社会,拓宽教育培训工作的视野,把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拓展到建设、研发、基础工程、服务行业、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和空间,实实在在地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活、安全技能、安全常识的教育培训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安全教育培训融入于国家“普法”教育工作行列,让全员在学法、尊法、守法上形成共识。

问题五:对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者和接受安全培训的员工,如果各说一句话,您想表达什么?

吴金礼:送给企业内部安全培训者:安全培训你我他,各类需求多如麻,精心备课不抓瞎,循循善诱人人夸!

送给接受安全培训的员工:安危相易莫相忘,全神贯注聚课堂,质疑辨惑问师长,遵章守法求心安!

“效果”重于“笑果”

实战型咨询式安全培训师——李骏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专家、1+4静态与动态风险管理模式首创者、事故事发临界状态应急管理模式首创者,先后为上千余家外资、合资、中资及私营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问题一:请简要介绍您的培训方向或领域。结合您的培训方向,您认为国内企业在此领域主要面临哪些普遍性的安全管理问题,您有何建议?

李骏勇:我们主要专注于企业安全管理工具与方法的导入及落地应用,解决企业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培训中倡导与运用咨询式安全培训模式,即在培训的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导入安全项目咨询模式和思维,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安全工具方法为抓手,以梳理安全管理要素流程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全过程全要素地回归企业安全工作实际,以安全技术和技术安全为驱动,解疑答惑,让安全培训回归理性,实现安全管理要素清晰、流程畅通、工具落地、问题解决的目的。

个人认为,当前在大多数企业内部实施的安全培训内容,像三级教育多是形式大于实际,内训内容大多集中在安全案例、安全意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文化等方面,从表面看,内容高大上,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发现培训的内容与员工的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却关系不大,主要表现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较大量的内容学习,缺少或很少有把安全培训内容转化为安全技能的内容与手段,这就导致企业的安全培训总是停留在表面,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安全培训成果有限,员工参与度也不够。

对以上问题,我建议:一是制定培训计划与确定培训课程前,一定先进行基于实际生产存在安全风险的调查,确保安全培训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当前实际存在的风险相匹配,从公司的培训计划层面做到安全培训目的明确,资源利用合理;二是企业安全培训内容应紧紧围绕企业实际生产现场潜在的风险,这样才能满足风险控制的目的;三是针对各层级人员要有侧重地展开安全管理工具实操应用的培训;四是针对基层班组长与员工的培训,应以三级教育为主,其他培训为补充,立足于基于岗位风险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员工控制风险的能力。

问题二:在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提出的哪些共性(或非常独特的)问题给您印象最深,您是如何回答的?

李骏勇:在多年的培训生涯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到底是谁的工作,也就是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常见回答有:安全管理人员来做;生产管理人员来做;大家一起来做。我认为这3种回答都不全面,其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只由安全人员来做肯定是偏颇的,那由生产人员来做或大家一起来做为什么也不对呢?

针对这个问题,根据《安全生产法》里第一条、第三条、第五条、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二条的条款内容,再结合2015年12月15日颁布的“两高”司法解释及有关事故案例的调查报告,就可以概括出:当前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应按照“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的要求,落实直线管理与属地管理,由生产管理人员全面负责主导,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安全监督与技术支持,才是最完整的答案。

问题三:在您为企业培训服务过程中,哪些好的安全管理“土办法”给您印象较深,能否分享下?针对国内企业的安全培训,您对企业管理者,有什么主要建议吗?

李骏勇:在为企业培训服务过程中,确实曾接触到一种安全管理的思路和模式,个人觉得值得推广。这个模式是在遵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要素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能力和掌握的资源不同,按照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班组员工层4个层级,把各个层级的人员需要承担的安全责任和需要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分别编制成4本安全手册并分别标注出不同的颜色,如“红、蓝、黄、绿”,分发给不同层级人员学习,并作为各层级人员安全培训的资料,确保各层级人员掌握岗位职责和基于岗位风险的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简称“安全四本手册”。

针对国内企业目前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管理者,我想建议的是“安全培训不是福利,是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权利与义务”,管理人员应充分根据企业的风险实际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以消除或控制风险为目的,重点导入风险管理工具为主,而针对企业“一把手”不能单纯以“价格低”为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的唯一条件,重点要看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际工作的符合性以及培训师资的资质、能力和从业经历。

问题四:您能否对国内安全培训的发展做个简要前瞻?比如培训形式的变化。

李骏勇:国内安全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安全素养都有所提升,员工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都有新的需求和变化,不能再以安全意识洗脑和灌输式培训为主。因此,当前和未来的培训形势会呈现企业的安全培训越来越不好做,而安全培训人员需要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培训内容重点以安全管理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培训内容为主,“效果”要重于“笑果”,培训形式也需要从以往的灌输式转向以学员为中心,以体验互动式为主体的培训模式,从而把学员的需求的实现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培训的宗旨,重点提倡咨询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和拓展式培训等模式。

问题五:对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者和接受安全培训的员工,如果各说一句话,您想表达什么?

李骏勇:针对安全培训人员,我想说:安全培训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要本着“真、专、新”的职业操守从事安全培训工作,即:真——做我擅长,擅长我会;专——专业专注,专注唯一;新——基于真专,有所创新。而不能把安全培训完全当成是挣钱的工具,不管自己会不会讲,能不能讲,都去讲。

针对受训员工,我想说:安全培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本着“艺多不压身”和“宁愿有剑在手不用也要强于无剑可用” 的态度对待安全培训机会、知识和内容,才能确保我们随时随地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未来的培训会像游戏一样有趣

韩中华,北京华梦启智科技有限公司课程研发经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员。

问题一:请简要介绍您的培训方向或领域。结合您的培训方向,您认为国内企业在此领域主要面临哪些普遍性的安全管理问题,您有何建议?

韩中华:北京华梦启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安全生产类培训的互联网在线教育机构,旗下拥有华梦教育网、华梦企培网等相关产品,截至目前,已服务全国多家安全生产企业及教育机构,并为数万学员提供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等安全类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培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安全生产培训,尤其是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考试培训有很大需求。基于此,不少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此类业务,尤其是在远程教育领域。

但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容上。没有专业的教研团队,课程内容和质量无法满足学员需求。就职业考试培训而言,需要有专业教研团队梳理考试内容,提供适合于考试复习的有效课程;同时在培训手段上要有创新,应包含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案例分析等多维度的内容;在培训形式上也应多种多样,应包含直播、录播、作业、考试,甚至动画、模拟等,以加强互动交流。

二是受技术手段限制,在线教育培训学习体验有待提高。随着4G网络时代的开启,学员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更加追捧。这就要求在线学习系统能满足跨平台应用,课程内容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和操作上要流畅、便利。但受技术开发能力的限制,有些机构往往无法提供易用、友好、操作便利的在线学习系统。因此,需不断引入先进科技手段,完善技术团队。

问题二:在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提出的哪些共性(或非常独特的)问题给您印象最深,您是如何回答的?

韩中华:由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大多数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的人员,往往会存在着年龄较大,在传统行业工作时间长,接触新兴事物少的特点。对于在线学习,其难免有些忧心之处,尤为典型的表现如下:平时不经常接触电脑,对于在线学习方式,担心不会使用和操作;误以为在线学习就仅局限于看视频,平时大部分培训能与老师面对面接触,如今的网络学习摸不到,见不到,担心教学效果,也担心对于理解不透或不会的问题,无从进一步请教。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成熟,在线学习系统已便于使用,易于操作,学员只需有1台能上网的电脑或1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便可实现课程学习。而基于网络教育的互联性及共享性,可以汇集全国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模式,也能让学员获得更多优质的课程服务。同时,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上下班后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此外,在线教育完全可以实现互动交流,能让学员第一时间向老师提问或与学员共同讨论等。

问题三:针对国内企业的安全培训,您对企业管理者,有什么主要建议吗?

韩中华:对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个人认为需要做到以下3点:

一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才能从源头上做到安全培训不流于形式。

二要“纵观全局,立足发展。”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者,因此在培训内容上更应侧重全局概览、战略发展,应偏重于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三要“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在制定企业管理者的安全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时,要侧重战略、能力及文化等,要针对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

问题四:您能否对国内安全培训的发展做个简要前瞻?比如培训形式的变化。

韩中华:我认为,培训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培训内容会更具趣味性,更贴近实际安全生产工作。比如,企业可以有自己的网络大学、E-learning学习平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系统,这些在传统面授培训的基础上,会逐步成为对安全培训形式的创新补充。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实践体验馆,模拟操作室等,如煤矿可建微型井下环境,让员工在下井前能有效地了解作业场所的危险部位,应急处置及逃生要点等。

基于更先进科学技术,未来的安全培训形式会更生动、更真实、更有趣。比如利用虚拟现实、Web3D、VR、VRP、AR增强现实等技术,建立工艺场景、生产环境、过关考核模式、应急操作技能等。一方面培训会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另一方面对于危险度更高的工艺、场景,可建立3D模拟场景,让学员身临其境,融入其中。

问题五:对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者和接受安全培训的员工,如果各说一句话,您想表达什么?

韩中华:对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者,我想说的话是——“换位思考,立足需求”。在制定安全培训计划、课程及考核等内容上时,要立足于被培训人的需求,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培训者的真正需求,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避免因为培训内容枯燥,让员工缺乏学习兴趣,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对受训员工,我想说的话是——“积极参与,提高技能”。没有安全,企业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安全,也谈不上员工个人的发展。员工一定要积极获取安全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忠于职守,做合格员工,维护企业安全生产!

关键要学以致用

田啸,啸傲天下应急救援创始人、国家应急救援考评员、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导师,擅长公共安全、院前急救、应急疏散演练、企业安全、野外生存等紧急灾难自救互救技能知识培训,普及受众57万余人。

问题一:请简要介绍您的培训方向或领域。结合您的培训方向,您认为国内企业在此领域主要面临哪些普遍性的安全管理问题,您有何建议?

田啸:啸傲天下凭借技术研发、培训认证、装备配置等专业能力,提供风险评估、技术防范、危机管控、个性化定制安全预案等技术服务,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广大民众及各大专院校搭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的服务平台,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避险及紧急救援需求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对于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侥幸心理,安全预警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工作容易形式化,应对能力普遍不足。企业应杜绝形式化培训,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定期复训。

问题二:在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提出的哪些共性(或非常独特的)问题给您印象最深,您是如何回答的?

田啸: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学员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或说疑惑。

一是参加过培训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依然不敢出手救助,比如心肺复苏术(CPR)。我认为,首先在于技能是否掌握。我从进入这个行业除了在灾难现场的救助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无数次需要帮助的情况,到目前遇到过7人心脏骤停,救活3人。充分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帮助他人的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自己能提供帮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次,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施救人员。《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八条指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是学会技能后,遇到危险时却不会用。

对此,我认为需要定期复训。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往往头脑一片空白。此时,你的救助行为只能在下意识的动作中完成,所以需要你有熟练的技能,这样即使头脑空白,你的下意识动作依然可以救人。

问题三:在您为企业培训服务过程中,哪些好的安全管理“土办法”给您印象较深,能否分享下?针对国内企业的安全培训,您对企业管理者,有什么主要建议吗?

田啸:因安全培训门槛低,导致市场混乱。企业或个人不要一心想着找免费的培训,免费的要不就是你被人“练手”了,要不就是推销产品的。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企业出事故,追悔莫急。

问题四:您能否对国内安全培训的发展做个简要前瞻?比如培训形式的变化。

田啸:企业确实对安全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技能培训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培训形式从传统的理论化培训,在向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培训队伍则将向更加专业化、分工细致化方向发展。

问题五:对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者和接受安全培训的员工,如果各说一句话,您想表达什么?

田啸:宁可学了永远不用,也不能等到用时不会。

猜你喜欢
培训企业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