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8 06:12黄文伶熊国栋莫诚航李宗燕
微创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湿化液刺激性呼吸机

黄文伶 汪 莉 熊国栋 莫诚航 李宗燕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南宁市 530031)

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及治疗的重要措施,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1]。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丧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2]。人工气道患者由于吸入的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导致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分泌物黏稠、结痂,不易排出[3]。由于分泌物沉积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诱发肺部感染[4-5]。气道湿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保持气道湿润、保持呼吸道通畅、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出、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作用。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血氧饱和度(SpO2)<85%的脱机患者。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5~86岁,平均69.8岁。根据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70.83±8.54)岁;观察组24例,女16例,年龄(67.28±9.5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启动呼吸机自动加水加湿器,接入灭菌注射用水,并连接好呼吸回路,调整呼吸机臂架角度,使呼吸回路终端距离患者人工气道开口3~5 cm,利用呼吸机自动加水加湿器将灭菌注射用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人工气道周围空气混合,产生高湿度空气,从而改变人工气道周围的空气湿度,滋润干燥空气,使空气清新,达到对人工气道加温加湿,改善人工气道湿滑环境。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间断湿化方法。将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从气管导管口沿导管内壁缓慢滴入。每小时向气道内滴入灭菌注射用水3~5 mL,利用滴入的灭菌注射用水改变气道内的湿化环境。

1.3 观察指标 吸痰时观察痰液黏稠度,痰液黏稠度判断标准[6]:Ⅰ度: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较Ⅰ度痰液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记录吸痰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情况。记录吸痰后1 min、5 min、10 min SpO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2,P=0.005)。见表1。

2.2 SpO2比较 观察组患者吸痰后1 min、5 min、10 min的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 [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刺激性咳嗽8例(20.0%),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19例(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P=0.009)。对照组发生气道黏膜出血21例(52.5%),观察组发生气道黏膜出血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1,P=0.002)。

3 讨 论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内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式,湿化液从上呼吸道流入下呼吸道,可将上呼吸道细菌菌群带入下呼吸道,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7]。而且,在滴注过程中极易让患者产生剧烈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此外,由于是间断滴注湿化液,会导致气道湿化不均匀,并且在滴注湿化液的间期,气道干燥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痰液黏稠,吸痰次数增加,加上吸痰时刺激性咳嗽导致气道压力增高,气道损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传统的气道湿化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气道干燥的情况,但仍有较大弊端。

观察组利用呼吸机自动加水加湿器将灭菌用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人工气道周围空气充分混合,产生高湿度空气,从而改变人工气道周围的空气湿度,滋润干燥空气,达到对人工气道加温加湿的目的。用这种比较柔和的方式湿化气道,对气道刺激小,几乎不引起呛咳或刺激性咳嗽。使气道内持续处于一种湿化状态,达到湿化气道黏膜,保持黏膜纤毛正常的运动,接近人体生理需要。由于湿化充分,气道内痰液稀薄,不易产生痰痂等堵塞气道,能够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吸痰过程中,也更容易将痰液吸出,吸痰比较充分,既减少了吸痰次数,又缩短了吸痰时间,避免了对患者气道的刺激,大大降低了刺激性咳嗽和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

在气道湿化方法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湿化方法、湿化液种类、新型设备的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都是为了使湿化效果接近生理湿化的效果。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气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湿润,从而起到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作用。本研究中,利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产生的高湿度空气环境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气道内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式,同时持续气道湿化使气道持续处于湿化状态,充分改善气道的湿化环境,达到更佳的湿化效果,符合人体持续气道湿化的生理需要,并发症少,对气道刺激性小,让患者更容易咳痰。此外,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可适用于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湿化液刺激性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