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三级医院10个常见病种住院费用统计分析▲

2019-01-18 06:13唐建东王明飞周序军
微创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常见病总费用病种

唐建东 王明飞 丁 毅 周序军

(1 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桂林市 541002;2 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桂林市 541004)

近年来开展的单病种付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质量,控制了住院费用,但是其只适用于特定的病种,并且未考虑到疾病病种的复杂性,如年龄及伴随疾病等因素的影响[1]。随着医改的深入,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已经在多个省市进行试点,为此,我们对本市三级医院常见的10个病种的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住院费用特征及分布,为更好地配合DRGs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桂林市6家三级医院(其中1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出院为时间节点,调取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老年性白内障(ICD-10编码H25)、急性心肌梗死(ICD-10编码I21)、脑梗死(ICD-10编码I63)、混合痔(ICD-10编码I84.2)、小儿肺炎(年龄小于15岁且ICD-10编码范围为J10.0 J11.0 J12 J15 J16 J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编码J44)、慢性肾衰竭(ICD-10编码N18)、剖宫产(手术编码74.1且附加ICD-10编码为Z37.0)、经阴道分娩(手术编码73.5 73.6 75.69且附加ICD-10编码为Z37.0)10个常见且危害最大的病种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等基本信息和疾病诊断治疗信息以及住院费用信息。

1.2 研究方法 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分析前剔除不合格的记录,共获得有效信息81 139人次。剔除原则:①患者信息不全的病例;②无住院天数及住院天数小于1 d或者大于50 d的病例;③无住院总费用或者药品费用、诊断类费用、耗材类费用的病例。

1.3 统计指标 统计各病种患者出院人次、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住院天数、次均诊断类费用(病理、实验室、影像学及临床诊断项目费)、次均药品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和中草药费)以及次均耗材类费用(检查用一次性材料费、治疗用一次性材料费、手术用一次性材料费),治疗类费用因各医院财务系统归类问题故不在统计之列。以上费用不包括任何间接或者隐性费用。

2 结 果

2.1 住院患者费用基本情况 共收集到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10个常见病种住院患者有效信息 81 139人次,根据出院时间分别统计每年度的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诊断类费用、次均药品费用和次均耗材类费用。统计资料显示,10种常见病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天数在减少,除了药品费用下降外,其他各项费用在增长。见表1。

表1 10个常见病种的年度住院情况及次均医疗费用

2.2 各病种次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情况 从收集到的数据看,2型糖尿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病、剖宫产、老年性白内障和小儿肺炎的住院人次呈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衰竭的住院时间最长并有下降趋势;2型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急性心肌梗死、混合痔、慢性肾衰竭的次均住院总费用呈增高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次均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最高。见表2。

表2 10个常见病种不同年度平均住院天数(d)及次均住院总费用(元)

2.3 常见病种各类次均费用情况

2.3.1 诊断类次均费用情况 诊断类费用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支出费用,构成比高达49.2%,其次是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衰竭、小儿肺炎;除2型糖尿病、混合痔和阴道分娩外,其他7个病种的诊断类费用逐年递增,2017年上半年4个慢性疾病的诊断类费用增长了2~7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10个常见病种诊断类次均费用及构成比 (单位:元)

2.3.2 药品类次均费用情况 药品类费用是脑梗死的主要支出费用,其次是小儿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其他9个病种的药品类费用支出呈下降趋势,2017年上半年最高降幅达10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10个常见病种药品类次均费用及构成比(单位:元)

2.3.3 耗材类次均费用情况 耗材类费用在手术病种的构成比高,于2015年至2016年呈增长趋势,2017上半年与2016年相比稍有下降,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耗材类费用构成比高达51.1%,2型糖尿病在耗材类费用上支出最低。见表5、表6。

表5 10个常见病种耗材类次均费用及构成比(单位:元)

表6 心肌梗死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对比

3 讨 论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住院患者次均住院总费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天数呈逐步缩短,这提示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药物以及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使患者的次均住院天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是次均住院总费用没有因住院时间的缩短而降低,反而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内的类似相关研究是一致的[2-3]。

10个常见病种的研究发现,诊断类费用的构成比在逐年增加,特别以2型糖尿病及慢性疾病增加明显,与患者病情和住院天数的增加有关系,住院天数的越长诊断类项目费用就越高,这与过度检查和重复检查的现象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高端检查设备的投入使用有关。药品类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与近几年医院规范用药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断推进有关,对住院患者药费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4-5],特别是桂林市2016年12月取消药品费用加成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耗材类费用在手术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构成中也不容忽视, 同病种的手术患者的耗材费用远远高于非手术患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见表6),这与手术中植入物的材料质量、类型和植入数量有关,与手术复杂程度有关。

医疗费用的支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无基础疾病、付款方式、社会因素、医疗技术推广、药物更新换代等各方面[6]。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监测是否过度用药、过度诊断及治疗;合理用药,降低药品比例;降低医用材料价格等,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常见病总费用病种
miR-370与老年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新病种”等十五则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分数乘、除法常见病号
秋季常见病要早防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
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首次低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