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式护理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中的应用

2019-01-18 02:53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督导胸腔镜

王 彩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肠道不通使肠道内容物无法运行,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便等症状。此病发病急、进展快,严重者会出现代谢紊乱,需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为分析督导式护理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中的护理效果,探究督导式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以6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将本次研究结果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诊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方式不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督导式护理,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具体资料如下。实验组: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为(37.25±1.83)岁;病程0.5~5d,平均病程为(2.45±0.30)d;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为(37.39±1.87)岁;病程0.5~6d,平均病程为(2.51±0.30)d;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经过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经过诊断患有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2)患者除肠梗阻外无其他急腹症。(3)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肺、肾等实质器官功能障碍。(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3)不知情或拒绝入组。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改变,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动作幅度过大,注意引流管的情况,避免出现弯折、堵塞和破裂等。实验组患者进行督导式护理:首先成立督导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和护理主任等组成,担任本次护理的督导工作。由督导小组制定护理方案,每日带领护理人员进行查房、记录等,护理结束后总结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善,将解决方案继续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1.4 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消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进行比较,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询问护理满意情况。(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2 结果

2.1 护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肠梗阻患者护理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程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治疗患者满意度比较表[例数(%)]

实验组总满意率96.67%(非常满意15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方式逐渐在临床应用,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全身性慢性疾病,通常采用胸腔镜下根治术进行治疗,具有损伤小、治疗效果好、恢复快的优点[1]。患者需在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此时对麻醉水平的要求较高,患者麻醉复苏期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呼吸护理,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与呼吸关系密切,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率[2]。此疾病在发病到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不仅在生理上对患者造成影响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此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3]。为研究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作用,以两年间于我院进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4]。

综上所述:对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梗阻督导胸腔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