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

2019-01-18 02:53焦翠萍汤文平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骨科大脑实验组

焦翠萍 汤文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好发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通常将此疾病分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后天性颅内动脉瘤,此病的发病与先天因素、动脉硬化、感染等有关,好发人群为中老年女性。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有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为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选取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前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所有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实验组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6.23±5.4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8.50个月,平均时间为(1.60±0.20)个月;疾病情况:大脑前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对照组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6.84±5.6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8.50个月,平均时间为(1.70±0.25)个月;疾病情况: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两种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动脉瘤部位等)经过统计学对比无明显差异,即证明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可进行研究(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经头部CT等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大小便失禁、偏盲等。(2)无动脉瘤病史或其他严重脑血管疾病病史。(3)患者知情病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心、脑、肾等实质器官疾病、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等。(2)患有精神障碍、感知障碍等或拒绝入组。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干预,如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进行治疗。实验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首先选择有经验的护士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此小组担任护理工作的领头者进行监督。患者入院后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合适的护理方案并且进行实施。通过一期的护理总结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召开小组会议对此阶段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将其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护理工作中。采用“前期准备-建立小组-制定方案-执行方案”的流传进行护理。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询问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数(%)]

实验组死亡率和并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对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总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椎体疾病、骨折等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伤害较大,所需的恢复过程较长,在患者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非常重要,护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更加舒适的一种理念,将其引入到骨科护理工作中能够使患者得到最人性化的优质护理。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治疗,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2],同时麻醉前应与患者进行交流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更利于麻醉和后续治疗。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此时行动不便,应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3],其次应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必要的干预,如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等[4]。为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效果,选择120例患者进行如上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骨科全麻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大脑实验组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