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1-18 02:53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氧药液饱和度

张 倩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胎龄在35周以内的早产儿较为多见,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缺乏,使得增高了患儿肺泡壁表面的张力,降低了肺的顺应性,导致患儿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使得病情逐渐加重[1]。为此,应帮助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实际治疗时患儿体位改变将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所以说,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儿采取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疾病均获得确诊。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均30例。常规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时间为1.2~2h,10例足月新生儿,20例早产儿;实验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时间为1.0~2h,11例足月新生儿,19例早产儿。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将注射液加温至37摄氏度,将药液轻微转动,使得混匀药液,帮助患儿吸痰处理,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将其插入患儿气管导管内,即刻将猪肺磷脂抽吸至注射器内,将其与吸痰管连接,采取不同的体位进行治疗。

常规组患儿分别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分为3次注射药液,在给药6~8h后吸痰处理。实验组患儿采取仰卧位,一次性将药液注入气管内,给药12~16h后帮助患儿首次进行吸痰。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儿给药5min后的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对两组血氧饱和度超过90%需用的时间与给药后首次吸痰5min后的血氧饱和度进行记录;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给药后血氧饱和度情况与所用时间分析 比较两组用药5min后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血氧饱和度超过90%用的时间相比常规组较短,P<0.05;实验组用药后首次吸痰5min后的血氧饱和度相比常规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给药后血氧饱和度情况与所用时间分析

2.2 住院时间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8.33±1.45)d与(10.58±1.33)d,说明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较短,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类救治方案为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本次研究对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是属于磷脂与特异性蛋白质组合而成的一类混合物,可分布于肺泡表面,注射治疗后便于将肺泡表面张力降低,有效保护肺泡表层细胞,便于维持肺泡的功能,以防肺泡在呼吸时塌陷,使得通气时的气体交换有效改善[3]。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以维持病房卫生、舒适度以及控制探病人数等为主,护理人员遵医嘱护理,存在较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缺少变通和对应护理干预,总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4]。本研究中,通过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给予患者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可灵活地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进而增加患者对疾病治愈成功的信心,提高其治疗期间的配合度。研究结果中,个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常规组,P<0.05,不仅如此,个性组鼻骨凹陷与驼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在个性化护理措施干预下,可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状态,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患者中,护理效果可观,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氧药液饱和度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糖臬之吻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