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前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9-01-20 16:24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三立小学王红明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数学课梯形个性化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三立小学 王红明

课前个性化作业设置主要是基于新课时教学需求,引导学生提前探索新知识,掌握思维方法,养成学习信心。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发现,课前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的课上学习很有帮助,以提前接触新知识的形式,帮助优化学科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求教师讲究方法和技巧,选择难度适中的作业任务,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课前作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小学数学课前作业布置的原则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力不足,因此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作为支撑。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前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特点,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作业内容,合理控制作业任务的难度和数量,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压力。作业设置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关注数学学科目标,找到准确定位之后,合理筛选,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也要符合实际的教学规范要求。

二、小学数学课前作业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数学知识的植入

设置课前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知识引入。而知识引入是指利用旧知识作为过渡,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新知识。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做好新知学习准备的关键。我们在布置小学数学课前作业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此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然后结合旧知识背景和新知识内容合理规划学习方案,实现系统的知识学习目标。比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在设计课前作业时我们可以先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作为过渡,给学生熟悉感之后,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活化作业任务实践中来。具体操作方法:先给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后让学生按照划分的小组单位完成作业任务,寻找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或不常见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物体,并在课上展示。结合这种比较轻松的课前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下一课时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梗概,同时立足生活经验,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双重准备。

(二)实践性作业助力个性体验

科学有效的课前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形成全新认知,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激发有积极意义。我们在设计课前作业时,一定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体现作业的实践性。比如,在“体积和容积”教学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生在数学概念掌握上其实难度比较大,要求小学生准确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比较难。因此,我们在布置课前作业的环节,就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以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强化概念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杯子,在杯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将两块大小完全相同的橡皮投入杯子中,观察每一块橡皮放入杯子后杯子上的刻度的变化,并记录数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客观认识到: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是当物体的体积大时,它所占的空间就大;反之,它所占的空间就小。以实践操作作业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化解了重难点,体现了课前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应用的重大价值。同时,实践操作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三)课前作业引导学生树立信心

课前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这一教学需求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课前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养成自信心。例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前个性化作业:先复习之前学习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公式,然后尝试动手操作,试试看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再利用转化思想,想办法借助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尝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关系,则可以进一步尝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从而获得学习信心。

(四)课前个性化作业体现趣味性

课前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是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只有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作业完成效率才可以得到提升。而且课前个性化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带给学生比较愉悦的课前学习体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例如,在“一位数乘多位数”教学中,在课前作业设计环节,我们可以以随机发放作业的形式进行,提前设计好练习题,之后学生以随机方式获得作业,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不同。课上我们可以结合随机出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依据每个问题卡片上的编号随机提问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学生需要接受讲笑话的“小惩罚”。由此,课前作业环节不同于以往的机械预习和复习活动,而是要求学生结合课本预习成果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课上随机提问的方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紧迫感,推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过程。

(五)延伸知识体系

在课前作业设计上,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作出一些拓展和延伸,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且有利于渗透创新意识培养目标,使作业设计突破传统模式,体现新课程理念。传统的课前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兴致其实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上都难以突破传统作业模式,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全新体验,因此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状态比较被动。这就启示我们突破传统作业形式,进行适当的延伸引导,使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前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于以往的体验。

比如,在“比较大小”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作业任务,像比较竞赛比分大小、比较动物身高大小等,结合学生常见但没有和数学知识建立联系的现象引导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再如,“数一数”这部分内容的课前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材质的玩具进行归类计算,渗透简单的数学分类思想。作业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前“读教材”形式,而是在作业设计环节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数学学科思想方法,使作业更有数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能够为学科教学目标实现提供助力。课前作业作为作业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得到重视,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立足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渗透需求,我们对课前作业设计环节也重视起来,利用课前作业助力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但在小学数学课前作业设计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可以立足新课改理念,进一步探索出有效的课前作业设计方案,为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梯形个性化
玩转梯形
梯形达人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有趣的数学课
梯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