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福:《翡翠大辞典》诞生记

2019-01-21 10:17田燕
中国民商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辞典永福翡翠

田燕

出版《翡翠大辞典》是肖永福一生的心愿。

“很多人都想出一本全面介绍翡翠的书,但一直没有成行。”肖永福说,自己也不例外,因为这本书太难编了。

翡翠文化源于云南,发展于云南,成就于云南,当地的商人和工匠们在实践中,根据当时当地的特点,不断认识、总结,形成的一些交易行话和术语,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到今天。

“要将土得不能再土的词汇,转换成科学的,为大众所理解的词汇,是非常难的。”肖永福举例说,像水头,其实翡翠跟水没有丝毫关系,但用水头来形容翡翠的透明程度及其滋润、灵动的感觉,就显得更直观易懂。

因此,要出《翡翠大辞典》这本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得是云南人,要能明白一些地方俗语;第二必须是珠宝专业人士,对珠宝玉石有深刻的认识;第三是要有奉献精神,为了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而努力。

纵观整个翡翠行业,除了肖永福,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翡翠情缘

肖永福从小就住在昆明外婆家,家对面就有一个简易的翡翠作坊。“每天都能看到两三个壮汉,花两个多月才能解开一块石头。”这引起了他无限的好奇,这种石头满街都是,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切?带着这种好奇,每天只要有空他就跑去看解玉,慢慢地,他深深地迷上了这种石头。

对翡翠的深刻印象,不止是家对面的小作坊,还有外婆逢年过节都要佩戴的翡翠首饰。“外婆的父母去世得比较早,当她结婚时,她哥哥把家里祖传的翡翠首饰都送给了外婆,在他们看来,翡翠是传家宝,能让外婆出嫁得更体面。”肖永福说,每当外婆把翡翠簪子插在发髻上,把飘花手镯戴在手上,再戴上配有两片翠绿的耳片,不仅光彩照人,更饱含了对亲人的思念。

正是童年对翡翠的美好回忆,让肖永福爱上了这个行业——大学选择了地质专业,毕业后进入地矿局,由于工作需要,被留在昆明工作。年轻时候的他,唱歌、跳舞、画画、写字样样都好,被推举为工会主席,一当就是21年。

不仅如此,肖永福还是云南省第一个学习科技档案管理的人,这为他日后出书整理收集翡翠资料提供了便利。1976年,云南省成立公交科技艺术馆,地矿局就派他去当馆长,期间接待过不少中外重要嘉宾。这些工作上的成就,对于他来说是分内事,真正让他魂牵梦萦的还是翡翠玉石。

“一个人喜欢的东西要从学术上进行研究。”在工作之余,肖永福经常去腾冲,买点酒和肉,和当地老人聊翡翠,他认真地把这些人口传心授的最土的对翡翠看货询价的知识都记录下来,把云南翡翠的历史完整地、成体系地整理出来。

当公交科技艺术馆馆长的这些年,肖永福不仅把翡翠的知识、历史烂熟于心,还为馆里收集了不少的地质、宝玉石标本。当展览馆面临拆迁时,他觉得太可惜了。他找到省、市里的领导建议,要向世人宣告: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风采,就必须要有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

这个“窗口”就是云南省地质博物馆,分管领导为此划拨了20万元转款。20万元虽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要建一个像样的博物馆并不容易。

肖永福于是亲自上阵,到兰坪去买木头,到红河去买水泥,找到学生买砖瓦,利用其地质知识,合理利用空间,终于打造出一座约3000平方米的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建好了,肖永福只当了6年馆长就挥手告别——省里成立档案馆,只有他一人学过科技档案管理——半个小时办完交接手续,肖永福到档案馆走马上任。

在离开地质博物馆的时候,他把所有收藏的宝玉石、翡翠的标本都捐献给了地质博物馆——这些标本都是他平常省吃俭用,花了个人工资买来的。

虽然离开了地质博物馆,但云南珠宝玉石的脉络,早都印在肖永福的心里。他依然不停地在收藏,这次更有针对性,从年代的划分,到不同品类的划分,甚至包括一些赝品的标本,大大小小收藏了成百上千件。为了让这些藏品有更好的展示,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到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在退休后的近20年中,肖永福把自己在昆明的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腾出来,成立“肖永福玉文化传习馆”。

“传习馆不卖东西,而是宣传和宣教宝玉石的地质知识,让大众对宝玉石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肖永福看来,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中华民族有这么优秀的玉文化,需要有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但玉文化的传承不能仅靠口传,传习馆也有地域限制,必须要有系统全面的文字记录,这就是肖永福坚持一定要出版《翡翠大辞典》的初衷所在。

文化传承者

2013年,肖永福开始正式筹备《翡翠大辞典》,在省宝协的支持下,聘请了10多位翡翠专家开始撰写。然而,他还没动笔,就有某权威人士断言:你这本书绝对出不了。

能否打破專家的“诅咒”,成为横亘在肖永福及采编团队面前的“第一道坎”。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凭着多年翡翠知识的积累和出了名的好人缘,肖永福和团队一起开始了漫长而庞杂的编纂工作。

尽管很多人都积极地提供稿件,但要把每个人的稿件都转换成同一种风格和形式来表述,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再加上其中有一些术语和经验,只有老专家和老艺人知道,而随着时光流逝,这些老人渐渐离去,许多宝贵的资源亦将流失。

“编写《翡翠大辞典》的确是一项抢救行动,时不我待。”正是秉着这样一种劲头,肖永福和专家团队倾尽心智,花了整整3年时间,六易其稿,在艰难曲折中完成了这本书的编纂。

《翡翠大辞典》共编录了3000多词条,50多万字,800多幅插图。整部辞典文风清雅、内容丰富,囊括了地质成因、物理化学性质、原石的自然特征、种水和品质、底章与颜色、场口差异等,收录了相关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传世珍品、民歌民谣、古今识玉的方法和工具、手工雕琢、机器加工、真假识别等,多方位地诠释了翡翠的物质特性和文化属性。

该辞典收集了前人在翡翠开采、运输、加工、销售过程中所有历史经验和表述形式,第一次赋予了翡翠科学合理的解释,它不是一般的普及性读物,而是一本实用型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文化传承典籍。编者汇聚各路专家智慧,整合大量历史史料,填补当下空白,将民族文化的精华得以留存下来,不仅造福当代\流传后世。同时,《翡翠大辞典》也是制定翡翠行业标准的重要基础,是当前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该书的发行和普及,将更好地促进翡翠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地方民族产业的振兴。

“一大批朋友都愿意为这件事出力,我只是中间一个‘主持者。”肖永福谦虚地说,这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很多人,但从个人角度,最想感谢的还是自己的家人。

大女儿肖毅,一直是肖永福最得力的“秘书”——肖永福的所有手写稿件,最后都由肖毅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

“当时确实是太不容易了,但只要是父亲想做的事,我们全家都支持。”在《翡翠大辞典》的出版过程中,承担书稿收集、汇总、审校和联系工作的肖毅自嘲: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仅电脑就被她“折磨”坏了两台,因为频繁更换墨盒,自己一不小心又成了打印机修理专家。

全家支持,可不是随便说说。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就是由肖永福的孙子担任。

爷英雄,孙自然好汉。因为书里的专业术语和俗语太多,还要正确诠释云南人的理解,普通的英文翻译根本没办法胜任。最终,这个重任自然落到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的肖永福的外孙“肩上”。

全家人总动员,全行业齐协力——正是这个“两全”,才成就了《翡翠大辞典》这个“齐美”。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原政协主席王学仁在序中直言:(大辞典的出版)是云南乃至全国文化界的历史性大事。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玉石聚云南。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肖永福对产自保山的南红、龙陵的黄龙玉、滇缅交界的翡翠、大理的大理石都有着由衷的喜爱。将“玉出云南”的省策落到实处,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玉文化发扬光大,自然成为肖永福退休后的首选责任。

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对于肖永福来说,出版《翡翠大辞典》只是完成了退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未来,他将以“肖永福玉文化传习所”为载体,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华玉文化的熏陶,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 徐高阳)

猜你喜欢
大辞典永福翡翠
A knowledge-guid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ed approach for herb recommendation∗
翡翠湖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Proton loss of inner radiation belt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 of 2018 based on CSES satellite observation∗
一只翡翠手镯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游永福樱花园
永福老区龙车行
游翡翠湾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