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简单 生活才有格调

2019-01-21 10:17江珊
中国民商 2019年1期
关键词:断舍精简主义

江珊

大道至简。当生活的庞杂越来越让我们不堪重负时,我们才发现,极简才是生活的理想追求——多做减法,过滤掉生活的杂质,心灵才能在简单中摆脱世俗的牵绊,得到真正的轻松愉悦。

“极简主义”从艺术走向生活

“ Less is More”,这是一句流行语,简单的翻译就是“少就是多”,出自上世纪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之口。

Less意味着去除不必要的繁冗,精简你的生活,密斯·凡德罗提出“ Less is More”这句话原来只是针对建筑设计而提出的理念,没想到在物欲至上的今天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而极简主义这个名词的由来就更要追溯到早期的艺术领域,它是一些艺术家创造作品时的一种艺术流派,主要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位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随着社会的繁杂,物质的丰富,人们开始在各种的变化中迷失和彷徨,“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美国作家梭罗的这段话说出了越来越多人的心声。于是很多人渐渐爱上了“简约”,让生活方式回归简单纯粹的一面。由此,极简主义就成为了时下一种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

极简生活,没有多余的摆设,将生活用品精简到最少,这种极度削减的生活方式,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那些为数不多的物件上。这种环境令人心绪平静,less is more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更能创造出一种精简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为极简生活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断舍离”不是想象什么是幸福,而是反过来想,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讲是不幸福。比如人常常会对于自己应该去做选择、去做决断的事情无视、拒绝,或者虽然拥有某种东西,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用它。比如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有钱人,但是他们怎么才能够使自己的钱用在更有意义、更好的地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很好地利用时间;怎么让空间变得更加美好,怎么样去规整空间?“断舍离”就是让大家去学习怎么运用空间、使用空间,怎么运用、使用时间。

中国极简生活美学的创始人“极简乔叔”多年来就是“断舍离”的实践者和倡导者。5年前他作为中国某大型企业区域总经理年收入超过7位数,但过度疲劳所导致的抑郁、神经性耳鸣、脂肪瘤等疾病让他应接不暇。在去日本度假中他认识了日本的极简主义,回国后,他将极简主义与“断舍离”相结合,运用到生活上,使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成立了极简主义媒体品牌,在中国25多个城市开设100多场《极简生活心灵坊》,他希望,3年内帮助500万中国人过上极简生活,真正实现“心灵、时间、财富”三体的自由族健康生活方式。

“空”才拥有更广阔空间

多年来,我们好像更习惯于拥有,习惯于做加法。多存点东西总是好的,以备不时之需;穿衣吃饭繁复些是必须的,口腹之欲要追求精致华丽;大量信息应接不暇也是习以为常,总不能被时代落下脚步……

然而,当生活的庞杂越来越让我们不堪重负时,我们才发现,极简才是生活的理想追求——多做减法,过滤掉生活的杂质,心灵才能在简单中摆脱世俗的牵绊,得到真正的轻松愉悦。用山下英子的话说,只有“空”,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心灵提升的俯瞰力。

简化饮食之后,去掉了香精,略去了热油,滋味却一点没有减少,所有的食材都以一种最本真的鲜味在我们的舌苔上舞动;当我们不再使滑动手机、打开电视、浏览网站等变成经常重复的一项活动,我们将省出1/3时间用于亲情、友情等更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就会变得更为幸福和轻盈。

极简主义的“断舍离”,让我们以广阔的视野,用整体的观点拥有掌握事物的能力,瞬间掌握当下“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从而有意识、自在、果敢地度过人生的力量。

“极简”并不是苦行僧

有人说,极简主义者应该没有车没有房,生活只有一个旅行箱,随时能够说走就走,所拥有的物品不超过100件。

其实并非如此。专业人士就曾指出,每个人的生活和需求都不一样,用特定的公式去衡量原本不同的人和生活,这本来就是个错误。就连牛顿的万有引力都只适用于质点之间。对一些人多余的东西,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必需的。如果生活在西伯利亚,没有房子,难道要搭帐篷吗?如果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没有公交地铁出租车,难道要舍弃汽车去坐牛车吗?

极简主义是主张脱离对物质的执念,摆脱物质欲望的深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健康、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等。极简主义代表着一种有序的秩序,也反映在干净简洁的房间中,让人感到舒适和快乐。

因此,极简主义本身不是目的,让生活更美好才是极简的目的。我们也不是为了追求极简而极简,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极简。极简主义,并不是苦行僧的生活,而应该是一种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人感受到更加快乐的生活。如果极简让你觉得自己像是个苦行僧一样在修行,那么这里面肯定有哪里出错了。

“极简”掀起全球潮流之风

“极简主义”,在简单的物质摆饰从“繁琐”走向“简约”的同时,更多的也通过这些物质外在形式的变化完成了对人们内心的改变,使内心繁华过后,回归到沉思与安静。近年来,无论是消费至上的美国,还是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北欧,几乎全球都掀起了一场“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之风。

苹果的乔布斯即是极简主义的信徒。乔布斯家曾经屋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几乎没有什么家具, 但是仅有的几项都是谨慎的选择。

Facebook社交网的CEO马克·扎克伯格也是极简主义的推行者。他出现在公共场合永远穿着一件千年不变的圆领灰色短袖,或是外加一件黑色外套。扎克伯格曾在Facebook上晒出他的衣柜——衣柜里挂满了一模一样的圆领灰色短袖T恤和黑色外套。他说,“我尽量不做任何对于社会毫无贡献的决定。每天决定吃什么,穿什么这类小事,不断重复就会消耗能量。”

将物质生活极小限化,将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极简生活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更是获得高配人生的秘诀所在。

(责任编辑 李雨蒙)

资料链接:

极简生活处方

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物质极简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东西,不贪便宜货、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

用电脑写东西,少用纸。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

精简银行卡,仅保留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

信息极简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关注少而精,宁缺毋滥。时间线干净。

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

表达极简

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

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工作极简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及时清理电子邮件,不要让它们堆积起来。

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尽可能不做Multi-task。

生活极简

慢生活。

不做无效社交。

适量运动。

穿着简洁、不花哨。

猜你喜欢
断舍精简主义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新写意主义
断舍离 给你的人生做减法
近光灯主义
时常精简多余物品
一种面向应用的流量监测精简架构设计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应用于SAN的自动精简配置架构设计与实现
精简(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