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2019-01-22 04:40宋旭刚
金融理论探索 2019年6期
关键词:特惠财政政策信贷

宋旭刚

摘   要: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联接点之一。通过引入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和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构建了精准扶贫IS-LM修正模型。模型证明: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信贷配给的情形下,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可以提高财政金融精准扶贫的整体效率。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挤出效应会使市场利率上升,抑制银行信贷配给行为。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可以反向调节特惠信贷市场利率,正向调控特惠信贷供给量。政府行政配给替代银行信贷配给的情形下,货币供给具有“水平主义”内生货币特征,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失灵,财政转移性投入的增信效应可以撬动特惠信贷供给。当前,政府行政配给替代了银行信贷配给,抑制了财政转移性收入的消费效应,不利于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效应。对此,应优化特惠信贷利率定价机制,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增强财政金融扶贫政策的普惠性。

关  键  词:精准扶贫;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策协调;IS-LM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9)06-0042-08

DOI:10.16620/j.cnki.jrjy.2019.06.00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扶贫领域逐渐形成以特惠信贷为联接点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框架。1986年开始实施扶贫贴息贷款,初步构建扶贫领域货币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作用机制。2015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改革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机制,开始实施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评级授信、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更加注重精准扶贫领域货币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为贫困地区金融机构以基准利率发放涉农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使特惠信贷上升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联接点之一。同时,地方财政筹建了扶贫产业担保基金、扶贫贷款损失补偿金和扶贫保险补助金,撬动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可见,特惠信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作用下,实施利率管制、锁定投向、流动性补给以及财政担保、贴息及风险补偿等措施,干预金融机构为贫困群体生产活动提供的特惠融资服务。

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本质上是信用货币供给方式,因此贫困地区货币供给机制是特惠信贷政策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性影响特惠信贷政策的传导效率, 进而影响精准扶贫的整体效率。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央行再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银行信贷是贫困地区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构成了特惠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扶贫支出主导着特惠信贷资金的投向,但贫困地区财政自给能力普遍较弱,除了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之外,还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大量举债融资,甚至通过隐性举债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2017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约束收紧,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速放缓甚至规模收缩,表明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政策传导效应边际递减。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扶贫再贷款投放力度,但扶贫再贷款余额和限额使用率双降, 表明精准扶贫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性减弱。因此,亟需從理论和实践层面,疏通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增强精准扶贫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性。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性,学界从宏观调控角度展开了两大政策协调性的研究,但在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政策相关研究聚焦于具体政策工具层面,普遍认为财政金融精准扶贫的效率不高,但鲜有针对特惠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性的研究。

从宏观调控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对象都是货币资金活动,并通过国债、财政存款、外汇储备、铸币税等联接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最终目标一致、手段互补、传导机制互动等关联特征[1]。一些学者围绕国债、财政存款、外汇储备等政策联接点展开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应遵循以制度建设为导向的基本内在逻辑,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1-2]。此外,众多学者运用IS-LM模型和实证方法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8)运用IS-LM模型分析得出,只要IS-LM曲线中任意一条曲线水平或者垂直,则存在政策失效的可能,认为从理论上可以证明不存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张帆(1999)使用我国1980—1998年数据测算IS-LM模型,发现LM曲线向下倾斜,认为是政府利率管制、利率调整滞后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所致[4]。胡海鸥(2001)认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货币供给和利率管制方式存在差异, 导致LM曲线的倾斜方向不同,比如西方国家货币供给方式主要是央行买入国债,而我国货币供给方式主要是央行再贷款和外汇干预,并且利率受到管制[5]。马拴友(2001)运用IS-LM模型测算我国1983—2000年财政政策乘数及效应,发现IS-LM曲线具有正常的斜率,其中LM曲线斜率较小但为正值[6]。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制,广泛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显著增强,但精准扶贫领域仍存在贷款利率上限管制,特惠信贷实际执行政策上限利率。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面临诸多制约,亟需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而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政策就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协调组合。 因此,本文尝试将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和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引入IS-LM模型, 构建精准扶贫IS-LM修正模型, 探析精准扶贫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问题。

三、精准扶贫IS-LM修正模型

(一)修正IS-LM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IS-LM模型,为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性问题提供了框架, 但在确定政策配合格局之前,首先需要从理论层面厘清两大政策的作用机理。由于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作用下的贫困地区货币供给特殊渠道,因此有必要将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和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引入IS-LM模型, 厘清特惠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而分析精准扶贫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其次,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呈现多元化, 除了流动性和利率传导渠道之外,信贷微观机制也是存在的,甚至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7-8],因此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引入IS-LM模型具有政策理论和应用价值。此外,IS-LM模型假设价格水平是外生变量,不能由模型本身来解释,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户拥有的资产财富匮乏,往往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即价格是外生变量,满足模型的假设条件。

(二)修正IS-LM模型的理论依据

如果将货币供给划分为央行意愿供给、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和实际供给三个层次,则商业银行信贷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对应,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货币供给[9]。但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由央行决定,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外生变量,因此IS-LM模型未引入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变量。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正相关,选择以货币或政府债券形式持有财富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托宾(1952)借助均值-方差分析法将风险因素引入货币需求分析,认为在权衡风险和预期报酬率后可以选择货币和债券的不同组合来持有财富[10]。弗里德曼(1956)进一步将资产选择范围扩展至货币、债券、股票及实物资产,隐性假设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化來调整信贷规模,使利率波动和货币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也同向变化,因此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只是持久性收入[10]。综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在收入影响货币需求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方面存在分歧:凯恩斯理论从非银行主体资产配置角度分析货币需求,选择性忽略了信贷需求;弗里德曼理论隐性假定银行主体信贷资产配置行为自动实现货币市场出清,选择性忽略了信贷供给。

罗伯逊(1937)提出的可贷资金理论同时考虑了信贷供给和需求, 认为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窖藏、消费信贷需求和政府借贷需求,其中投资、窖藏、消费信贷需求与利率负相关,政府借贷需求不受利率影响; 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反窖藏和货币供给,与利率正相关;基于可贷资金供给和需求函数可以构建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模型,得到均衡利率[10]。显然,储蓄和窖藏都是持有货币财富的形式,因此可贷资金理论未被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接受,但对研究央行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具有启示作用。比如,在可贷资金理论框架下,商业银行运用超额准备金发放贷款,超额准备金率与利率成反向变化, 而央行可以反向调节超额准备金率,使货币供给与利率成正向关系[10]。这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传统再贷款政策的传导路径,但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政策采用信贷便利、 利率优惠、担保服务、利息补贴等行政配给手段干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使特惠信贷供给在很大程度上由货币需求决定,央行难以通过加大扶贫再贷款投放力度来扩大货币供给,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特惠信贷政策传导路径随之发生改变。

根据内生货币理论,货币供给由利率、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等经济因素决定[11-12],而货币需求创造货币供给[13]。Moore(1988)提出“水平主义”货币理论,将货币分为贵金属商品货币、政府债券及硬币、银行信用货币,认为大多数主流经济理论适用于商品或政府货币经济,但不适用于现代信用货币经济[14]。现代经济中,信贷供给由信贷需求决定,货币供应量不受中央银行控制,在既定利率水平下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Goodhart(1989)和Wray(1992)进一步提出“结构主义”货币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15-16]。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较弱,居民消费品和投资设备主要从发达地区采购或者进口,货币资金通过支付结算渠道外流,部分储蓄资金也通过银行同业、理财和互联网金融等渠道分流。同时,政府投资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构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向贫困地区输血的“大动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央行再贷款只是外部输血的方式,因此可以认为贫困地区货币供给是由货币需求决定的,即货币供给具有鲜明的内生性特征。在这种货币市场敞口循环运行机制中,银行机构作为支付中介、信用媒介和信用创造主体, 既是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资金的被动供给者,也是投资性信用货币的主动创造者。商业银行信贷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中,信贷需求由利率和资本边际产出等因素决定,信贷供给由利率和抵押品价值决定,而抵押品具有资本品的特性,即抵押品价值与利率负相关,因此信贷供给与利率不是单调的关系[9]。尽管精准扶贫特惠信贷主要是信用贷款而非抵押贷款,但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财政扶贫资金实际发挥担保品的作用,因此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也会影响特惠信贷供给。

(三)精准扶贫IS-LM修正模型的构建

1.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考虑到贫困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可以忽略进出口需求,则Y=C+I+G。消费支出C由可支配收入YD决定,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意愿越强,并考虑农业税减免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因素,可支配收入由收入Y和财政转移性收入构成,则C=C0+

C(YD)=C0+C(Y+TR),其中,TR为扶贫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转移性投入,■为边际消费倾向(■>0),■为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消费效应(■>0)。投资支出I主要受利率影响,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情形下,利率越高,投资意愿越低,则I=I0+I(i),其中,■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0)。政府支出G受预算约束,可看作外生变量,即G=G0。可得精准扶贫产品市场IS曲线的表达式:

Y=A0+C(Y+TR)+I(i) (1)

其中,A0=C0+I0+G0,为自主性支出。

2.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从货币需求端看,贫困农户的资产匮乏,为满足日常交易和预防意外支出的需要,主要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与收入呈正向变化; 贫困农户对融资成本承受能力较弱,信贷货币需求与贷款利率呈反向变化; 扶贫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转移性投入可以降低贫困农户实际融资成本,促进形成有效信贷需求。参考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精准扶贫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L0(Y)+Ld(i,TR) (2)

其中,■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0);■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0);■为财政转移性投入的增信效应(■>0)。

从货币供给端看,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必然引致等量的货币供给,信贷供给由投资性货币需求决定。财政转移性投入发挥担保品的作用,撬动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参考内生货币理论和陈浩等(2003)[9],精准扶贫特惠信贷供给函数可表述为:

m=Ls[i0,Ld(i,TR)]  (3)

其中,i0为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受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以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影响;■为特惠信贷供给对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敏感性(■>0);■=?姿,为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参数。 如果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则0<λ<1;按照“水平主义”理论,信贷供给完全取决于信贷需求,则λ=1;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信贷投放,则λ>1。

综上,精准扶贫的货币供给函数可表述为:

■=L0(Y)+Ls[i0,Ld(i,TR)] (4)

根据(2)式和(4)式,可得精准扶贫货币市场LM曲线的表达式:

Ls[i0,Ld(i,TR)]=Ld(i,TR)  (5)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时,由(1)式可得收入的增量表达式:

dY=?琢(dA0+■dTR+■di) (6)

其中,?琢=1/(1-■),即投资乘数。

货币市场均衡时,由(5)式可得均衡利率的增量表达式:

(1-λ)di*=(1-λ)?茁dTR-?酌di0 (7)

当λ=1时,di*=di0=0,均衡利率为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或者特惠信贷政策利率。

当λ≠1时,di*=?茁dTR-■di0。

其中,?茁=(-■/■)>0,表示财政转移性投入的增信效应与特惠信贷需求对利率敏感性之间的比率,即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挤出效应乘数,实际反映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利率定价博弈程度, 比如政府实施特惠信贷利率管制的同時,运用财政资金激励商业银行发放特惠贷款,商业银行在盈利动机下运用财政存款发放较高利率的非特惠贷款, 导致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上升,促使特惠信贷利率上升。扶贫再贷款运行中也存在利率定价博弈现象,比如金融机构借用的扶贫再贷款余额增加时, 全部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不降反升。?酌=

(-■/■)>0,表示特惠信贷供给对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敏感性与特惠信贷需求对实际利率敏感性的比率, 反映货币政策向特惠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效应乘数,γ值越大,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越高。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联立(6)式和(7)式可得均衡收入的增量表达式:

dY*=?琢(dA0+■dTR)  λ=1 (8)

dY*=?琢[dA0+■dTR+■(?茁dTR-■di0)]

λ≠1  (9)

综上可知,均衡收入与自主性支出、投资乘数、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消费效应和挤出效应均衡利率与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挤出效应等相关。

四、基于精准扶贫IS-LM修正模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性

(一)精准扶贫特惠信贷联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机制

对(3)式求导数,并与(7)式联立,可得均衡特惠信贷供给的增量表达式:

dm*=λ■dTR     λ=1 (10)

dm*=[■/(1-λ)]di0  λ≠1 (11)

当前,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农村信贷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即0<λ<1,由(7)式可知,均衡利率由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和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挤出效应决定,由(11)式可知特惠信贷供给量与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正相关。但是,特惠信贷利率上限R0管制措施扭曲了货币供给曲线,导致精准扶贫货币市场的内在均衡机制失灵。当i0

从图1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也被特惠信贷政策利率分割。当i0

(二)精准扶贫特惠信贷利率管制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效果

从精准扶贫特惠信贷政策实践情况来看,金融机构特惠信贷一律执行政策利率上限R0,说明i0≥R0,精准扶贫货币供给曲线和LM曲线扭曲为政策利率水平线,即λ=1,di*=di0=0,政府行政配给手段替代了银行信贷配给行为(如图2上图所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根据(4)式、(8)式和(10)式,可得均衡货币供应量的增量表达式:

d(■)*=?琢■dA0+(?琢■■+λ■)dTR

λ=1 (12)

由(12)式可知,均衡货币供应量由自主性支出、投资乘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消费效应和增信效应等因素决定。货币供应量与财政转移性投入正相关,因此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约束收紧后,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速放缓甚至规模收缩。由(8)式可知,均衡收入在自主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消费效应作用下增长,并受投资乘数约束。当前,特惠信贷资金不得用于消费用途,只能用于生产活动,这要求贫困群体不断扩大自主性投资,增强生产致富内生动力,而贫困群体的投资能力偏弱,需要依靠“能人”带动,存在“输血”带动“造血”的路徑依赖,容易滋生“精英俘获”现象。

(三)农村信贷配给情形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优化

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信贷配给的一般情形下,即0<λ<1,当i0

令di0=0, 可得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引致的均衡收入增量表达式:

dY*=Y■■-Y■■=-?琢?茁■dTR (13)

令dTR=0,可得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引致的均衡收入增量表达式:

dY*=■■dT0 (14)

根据(13)式和(14)式,可得出财政转移性投入与货币政策利率调节的等价关系:

?茁dTR=■di0  (15)

综上可知,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信贷配给的一般情形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对特惠信贷需求缺口的调节作用等于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挤出效应时, 精准扶贫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一般均衡。从图2下图中可以看出,当i0

五、结论及启示

贫困地区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较弱,产品市场仍以政府投资为主,货币市场呈现敞口循环运行态势,一方面货币储蓄资金外流,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借助转移支付、银行信贷等渠道“输血”,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由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决定,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而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会影响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本文将财政转移性扶贫投入和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引入IS-LM模型, 构建精准扶贫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分析框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 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信贷配给的一般情形下,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可以提高财政金融精准扶贫的整体效率。财政转移性投入的挤出效应会促使市场利率上升,抑制银行信贷配给行为。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可以反向调节特惠信贷市场利率,正向调控特惠信贷供给量。政府行政配给替代银行信贷配给的情形下,货币供给具有“水平主义”内生货币特征,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失灵,财政转移性投入的增信效应可以撬动商业银行特惠信贷供给。当前,特惠信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 特惠信贷资金不得用于消费用途,政府行政配给替代了银行信贷配给,也抑制了财政转移性收入的消费效应,不利于发挥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效应。

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如下:

一是优化特惠信贷利率定价机制,促进特惠信贷政策传导。通过测算贫困地区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和特惠信贷综合成本,调整特惠信贷利率上限管制措施,确保特惠信贷利率上限高于扶贫信贷的综合成本,并接近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水平。同时,在精准扶贫货币市场的内在均衡机制下,通过调节特惠信贷的财政贴息利率,抑制银行信贷配给行为,实现财政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控,促进贫困群体收入持续增长。 在经济上行周期,农村信贷市场均衡利率上升, 特惠信贷供给增加,即“量价齐升”,无论是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还是财政转移性投入的增信效应和消费效应,都可以促进货币供应量和收入均衡增长。当前贫困地区投资萎靡导致“量价齐跌”,货币政策对贫困地区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有限,亟需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精准扶贫和防风险方面的协调配合,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支出力度,有效刺激特惠信贷需求。

三是增强财政金融扶贫政策的普惠性。改进农村信用评级与特惠信贷供给捆绑模式,着力开发各类征信平台的农户信用资源,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继续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增强财政金融政策的风险缓释和兜底保障作用, 优化农户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金融服务,激发农户生产性和生活性消费需求, 着力提升人力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孟艳.现阶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几个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8(7):3-7.

[2]汪川.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协调性研究[J].经济纵横,2017(10):94-99.

[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货币政策乎?财政政策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1998(10):11-19.

[4]张帆.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J].管理世界,1999(4):38-43.

[5]胡海鸥.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与宏观政策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01(9):71-75.

[6]马拴友.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和效应测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8):76-79.

[7]饶品贵,姜国华.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3(1):68-82.

[8]熊劼.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理论与中国的现实[J].征信,2013(9):64-67.

[9]陈浩,唐吉平.货币供给性质的重新认识——基于修正的IS-LM模型的理论思考[J].金融研究,2004(3):49-57.

[10]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1]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J].经济研究,2001(3):40-50.

[12]马方方,胡朝阳.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基于改进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探索,2019(1):21-30.

[13]王洪斌,董凤斌.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中国经验事实[J].经济科学,2004(3):5-14.

[14]MOORE B J.Horizontalists and Verticalists:The Macroeconomics of Credit Mone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5]GOODHART C.Has Mooree Beome too Horizontal?[J].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1989,12(1):29-34.

[16]WRAY L R.Alternative Theories of the Rate of Interest[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6(1):69-89.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in the Fiel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asoning Analysis Based on IS-LM Modified Model

Song Xugang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756000, China)

Abstrac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eferential credit is one of the junctions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LM modified model by introducing fiscal transfer poverty alleviation investment and commercial bank preferential credit supply. The model proves that in the case of credit rationing in the rural credit market,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fiscal and financi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fiscal transfer investment will lead to higher market interest rates and curb bank credit rationing. The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can reverse preferential credit rate and positively regulate preferential credit supply. In the case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llocation replacing bank credit rationing, the money supply has the endogenous monetary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ists”. The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fails. The credit enhancement effect of fiscal transfer investment can create the preferential credit supply of commercial banks. At pres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llocation has replaced bank credit rationing, and also restrained the consumption effect of fiscal transferable incom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Therefor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pricing mechanism of preferential credit rate, strengthen the counter-cyclical regul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and enhance the inclusiveness of fiscal and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onetary Policy; Fiscal Policy; policy coordination; IS-LM Model

(責任编辑:龙会芳;校对:卢艳茹)

猜你喜欢
特惠财政政策信贷
电脑报自营店春季特惠
电脑报自营店新年特惠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特惠购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研究
ISA最in潮流特惠精选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