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精神 推动“两山”实践

2019-01-23 02:21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晓东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3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李晓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创立的这一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与发展的本质关系,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开辟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现实路径,是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思想指南和行为准则。

一、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今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的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现实和未来。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这几年发布的省域和西部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报告,可以给出相应的佐证。报告显示,省级地方生态经济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的质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浙江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生态经济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也连续多年都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同时,生态生活排名也处在前列,生态文化排名更是全国第一。浙江实践的标志性意义在于,保护了绿水青山,就能留住金山银山,就可以提高幸福指数,绿水青山就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而海南呈现的,则是另一个生动样本。海南生态空间状况和生态空间进步率这两项指标都是全国第一,同时,生态经济进步率位列全国前三。这充分说明发展与保护可以兼得,可以双赢,可以协同推进。

历来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著称的贵州,则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贵州是生态大省,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在生态经济进步率已经排名全国第一,标志着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仅要求转化,而且强调在转化的过程中,要保护得更好。绿色生态本身是最大财富,也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只有保护好这一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才能源源不断地实现转化。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和行为变革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是对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一次洗礼,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首先,要转变对自然的态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建设的生态文明,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追求的发展,基本前提和重要目标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自然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回应人类。践行“两山”重要理念,就是要让经济得到充分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又能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使人和自然的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

第二,要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集中反映了什么样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战略任务,首先需要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和推动,要让法律和制度真正成为刚性约束,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压实责任,层层负责,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也是保障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同时,还需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用绿色经济政策推动转型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壮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产业。

第三,要转变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生态文明的真谛,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如果无节制地消费能源资源,有多少绿水青山也不够开发,有多少金山银山也只能是坐吃山空。绿色发展,最高境界是生态文化的繁荣。我们要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坚持不懈的行为培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让生态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国家机关应该要率先垂范,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这既是参与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也是对文明健康社会风气的有力带动。

三、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必须坚持科学精神

保护绿水青山,是一门科学。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同样需要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我们要秉持科学态度,坚守科学精神,真正做到对绿水青山的科学保护,有效转化,永续利用。

科学保护,关键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我们进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都必须把遵循自然规律作为第一准则。强调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的前提是尊重,而对自然的最大尊重则是顺应。人类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自然,无论这种意愿是源于自私,还是出于善意。要认识到,保护自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还自然以宁静,要等得起自然恢复的时间,相信时间就是最节约和最有效的疗伤药。

有效转化,要正确看待转化速度和路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位、不同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子。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中,要摆正心态,把握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程度,实现经验借鉴与自我创新的结合。要按规律办事,既要怀揣紧迫感,还要保持历史耐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寻找路径,释放活力,分类有序推进。

永续利用,要特别警惕“伪生态行为”。生态系统最可贵的特征是多样性、共生性、自适应性。我们注意到,在保护和转化的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的一些行为恰恰在破坏这些特性,比如喜好整齐划一,强调工程措施,过度依赖人工干预,再比如盲目发展生态旅游。这些表现的本质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仍然有征服自然的思想在作祟。这类不符合科学精神、不够智慧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看上去是在保护绿水青山,是在向金山银山转化,实际上与永续利用背道而驰,都应该警惕、制止和纠正。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抢险当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