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2019-01-24 09:46王昌林李征瀛金未来李雅雯朱扣柱
医学综述 2019年1期
关键词:口服液新生儿炎症

王昌林,李征瀛,金未来,李雅雯,朱扣柱

(无锡市儿童医院 a.新生儿科,b.药剂科,江苏 无锡 214013)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NP)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达20%[1],临床症状主要是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其病因主要为呼吸道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等,影响新生儿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一般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氨溴索用于NP的研究显示可改善新生儿肺功能,促进病情康复[2-3],但现有疗法对NP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中医认为NP属“喘证”“咳嗽”等范畴,多因外感邪毒以及痰热壅肺诱发,中西医结合可提高临床疗效[4],中药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5]。蓝芩口服液具有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在咽炎[6]、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7]、手足口病[8]等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评价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NP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9]中有关NP的诊断标准。上述患儿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日龄3~25 d,平均(13.7±5.2) d;足月儿14例,早产儿26例;体重2.5~6.0 kg,平均(3.8±0.7) kg;肺炎类型:感染性肺炎29例,吸入性肺炎11例;病程8~45 h,平均(26.9±8.3) h。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日龄3~27 d,平均(13.8±5.7) d;足月儿13例,早产儿27例;体重2.5~5.5 kg,平均(3.8±0.7) kg;肺炎类型:感染性肺炎30例,吸入性肺炎10例;病程8~47 h,平均(27.2±8.4) h。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是否足月儿、肺炎类型、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NP的诊断标准,且行X线检查;②患儿日龄≤28 d;③疗程≥7 d。排除标准:①先天畸形或脏器功能不全;②合并肺部其他疾病、内分泌疾病、全身感染、营养障碍等;③采用输血、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以及采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或入ICU治疗;④中途退出或脱落。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0 mg/kg,每8小时1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吸氧(面罩或者头罩吸氧,氧流量4~8 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0.95以上)、维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异物、分泌物,肩背部垫薄枕使头适度后仰或者头偏向一侧)和酸碱、电解质平衡(根据血气分析补充适量的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等)、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7.5 mg溶于10 mL 5%葡糖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及雾化吸入(15 mg氨溴索注射用溶于5 mL 0.9%氯化钠溶液)等治疗,并予以保暖(保持房间温度24~26 ℃,给予保温毯保温,必要时置于保温箱中,维持腋窝体温36.4~37.2 ℃)、营养支持[肠道外静脉营养液150 mL/(kg·d),含有1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钾、6%氨基酸]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81019,规格:10 mL/支)治疗,每次5 mL,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7 d。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0]和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变化。取早晨空腹静脉血25 mL,室温保存35 min,以离心半径8 cm,3 500 r/min离心20 min后分离上清液,保存于-7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IL-2、IL-10以及IgA、IgG、IgM。疗效判断标准[10]:治愈,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体温下降显著,肺部听诊无啰音,胸部X线片提示炎症吸收。好转,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有所下降,肺部听诊啰音不明显,胸部X线片提示炎症有所吸收。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胸部X线片检查无显著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2.5%(33/40)](χ2=5.000,P=0.02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680,P=0.007)。见表1。

表1 两组NP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NP:新生儿肺炎;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

2.2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组别例数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对照组405.8±1.05.9±0.94.8±0.9研究组405.1±1.15.2±1.04.3±0.7t值3.0793.3102.825P值0.0030.0010.006

NP:新生儿肺炎;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后3 d、5 d,两组IL-2呈升高趋势(P<0.05),而IL-10呈下降趋势(P<0.05)。 治疗3 d、治疗5 d,研究组IL-2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2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3 d、5 d,两组IgA、IgG、IgM均呈升高趋势(P<0.05),治疗后5 d,研究组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指标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NP多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所致,依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前者依据感染时间分为宫内感染、分娩期间感染和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其中以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居多,后者依据吸入物分为胎粪、羊水、乳汁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肺部发育和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等发育不完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且气道黏膜脆弱、血液丰富,纤毛运动能力较弱,分泌物排出不易,可导致呼吸道防御能力低下,均使患儿易发肺部感染[11]。NP起病急骤,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呼吸衰竭、败血症、心力衰竭等,累及肺外器官,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抗炎、消肿、减少炎性渗出物以及改善肺的通气功能等措施[12],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细菌耐药性逐步增强,NP患儿的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仍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N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13]。

NP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保暖、营养支持等,可促进炎症吸收,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学将NP归属于肺炎咳喘范畴, 病理机制为邪闭肺络,气机郁闭,肺失清肃等,中药治疗应以宣肺清热以及宣壅涤痰为主[14]。蓝芩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芪、黄柏、板蓝根、胖大海、栀子等,其中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黄柏泻火除蒸、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板蓝根清泻胃火、利咽消肿、凉血解毒,胖大海利咽解毒、清热润肺、润肠通便,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抗炎、利咽消肿、抗病毒等作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成人慢性咽炎[1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等方面疗效显著,可促进临床病情康复,在小儿气道感染治疗中的研究鲜有报道,但张捷等[17]认为蓝芩口服液可安全用于小儿小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且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蓝芩口服液可提高NP的疗效,促进临床康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蓝芩口服液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含有黄芩苷、汉黄芩素、绿原酸以及黄芩素4种抗炎成分[18],且增强中性粒细胞活性,提高其吞噬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②蓝芩口服液可阻断病毒的繁殖及复制,且具有一定的诱导干扰素生成作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19]。

组别例数IL-2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IL-10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对照组4023.2±4.028.7±4.730.2±5.726.0±5.020.7±3.815.6±3.8研究组4022.0±4.131.3±5.634.1±6.226.9±4.618.6±3.713.9±3.2组间F= 4.136P=0.045F= 3.333P=0.072时点间F=143.070P<0.001F=378.680P<0.001组间·时点间F= 9.804P=0.002F= 4.615P=0.035

NP:新生儿肺炎;IL:白细胞介素;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

组别例数IgA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IgG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IgM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对照组400.77±0.320.83±0.260.86±0.295.23±1.376.23±1.176.54±1.270.67±0.240.72±0.180.73±0.19研究组400.74±0.300.88±0.240.99±0.305.02±1.476.45±1.457.25±1.280.68±0.270.76±0.200.86±0.25组间F=0.854 P=0.358F=1.371 P=0.245F=2.165 P=0.145时点间F=24.574 P<0.001F=64.871 P<0.001F=16.421 P<0.001组间·时点间F=5.573 P=0.021F=4.412 P=0.039F=4.282 P=0.042

NP:新生儿肺炎;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

NP是一种炎症反应肺部疾病,炎性因子在患儿血液中表达异常,其水平变化不仅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提示药物治疗的效果。IL是炎性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或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IL-2主要是由IL抗原或丝裂原、Th2细胞、IL-1诱导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激活免疫细胞,特别是促进T细胞活性,诱导淋巴增生,调节免疫功能,在感染性疾病中其水平低下。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主要是B细胞、单核细胞、Th2细胞、肥大细胞等分泌,参与细胞免疫,并参与肺部损伤的发生,具有拮抗肺部炎症的作用,而且其高表达表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失控。因此,本研究选择IL-2、IL-10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d、5 d,两组IL-2呈升高趋势,而IL-10呈下降趋势,提示蓝芩口服液可有效抑制患儿的炎症反应,且随着服药时间延长,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越好。蓝芩口服液方中的黄芪可抑制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黄柏抑制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板蓝根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胖大海可抑制常见呼吸道病菌;栀子抑制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诸药合用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6]。

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NP进一步抑制患儿的免疫调节能力[20]。NP诱发宿主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化,其中体液免疫是反映新生儿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是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浆细胞、B细胞产生,IgA是新生儿黏膜组织、呼吸道上皮组织发挥免疫屏障作用,其不足可增加感染风险;IgG是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在抗呼吸道感染中具有重要地位;IgM分子量最大,其不足导致NP的可能性较IgA、IgG小。因此,本研究选择IgA、IgG、IgM作为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d、5 d,两组IgA、IgG、IgM均逐步升高,提示蓝芩口服液明显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蓝芩口服液方中黄芩可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黄柏提高细胞数量;板蓝根可对抗淋巴细胞、白细胞数量低下导致的免疫水平降低;栀子中的栀子苷具有抗病毒效应;胖大海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能力;诸药合用增强免疫功能[21]。张磊[22]在成年慢性咽炎患者中应用蓝芩口服液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说明蓝芩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亦证实这一结论。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且未对蓝芩口服液的最佳剂量和服用周期进行探究,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综上所述,蓝芩口服液可提高NP的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时间,促进病情康复,升高IL-2水平,降低IL-10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高IgA、IgG、IgM,改善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口服液新生儿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