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治建设 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

2019-01-25 22:54黄文胜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党中央领导

◎黄文胜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首要是“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水平,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应当密切围绕着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提升展开。2019年1月3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

这说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同步性和同构性。政治建设最终要体现为党的全面领导,具象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升。

一、坚定党的政治信仰是党的领导力的基石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领导力首先是思想理论的引导力,价值观念的凝聚力,就是把党的信仰、理论、政策和方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不断创新、宣传科学理论,坚定理性信念,实现对人的教育、培养和提升。这就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在实践中深入领会党的政治路线,并自觉予以贯彻落实下去。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党的使命是党存在、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党为之奋斗的价值所在。马克思主义运用科学的理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趋势和内在逻辑。党能否完成自身的使命则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将规律性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之中。因此,理想信念的坚定突出表现在如何准确地把握、研判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能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衡量眼前遇到的困难,能否从全局性的角度看待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自身工作的定位,锤炼高超的领导水平,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坚持党的政治信仰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首先,人民是党的领导的力量之源。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写道:“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1]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人民群众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实际,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经验和创造。毛泽东在《关于党的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2]因此,群众路线是党最根本的政治领导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坚持党的政治信仰要在行动中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的具体化。为实现初心和使命,党始终如一,不断探索实现初心、完成使命的路径,以及它所遵循的理论指导。“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3]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就是为了确保党的一切工作都不脱离党的工作全局、不脱离党的政治方向,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

党的领导力来自于理论的科学性和道路方向的正确性。党在不断艰辛探索和卓绝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领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四个自信”,倍加珍惜这条道路并一以贯之践行下去。

二、提升政治领导力的关键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首先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领导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有力、高效的中央权威的指挥,党内就会派别丛生、各说各话,甚至四分五裂。党的领导力也就无从谈起。与西方国家的政党代表特定利益集团不同,中国共产党除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身利益,因此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派系和派性,绝不允许在执行中央决策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4]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在当前,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11月21日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不,只有一个核心。”邓小平同志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5]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是党中央全会选举产生的领袖,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他所发布的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的要求和全党工作的方向,背后凝聚着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们的心血。维护这个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确保组织行动整齐划一、中央政令上传下达、防止一盘散沙的前提。

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领袖卓越的个人素质和率先垂范。党的领袖大多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重大国际斗争中、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作为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一般都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在人民群众眼中,他代表着党中央,群众对领袖的认可就是对党中央的认可,就是对党的信任。由此,维护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对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何其重要!这不仅是党性和纪律的要求,更应是思想和行动的自觉。

三、净化党的政治生态确保党的领导力永不衰竭

锤炼党的政治领导力需要党的组织长期磨炼“内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意见》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6]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与党的政治伦理、政治价值、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相悖的思想、行为、风气、习惯入侵党内,部分党员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这些行为污浊了党的政治生态、侵蚀了党的思想道德基础、弱化了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包括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力渊源于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内政治生活是党性修养的大熔炉。党员的信仰是否坚定、行动能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需要凭借各级党组织运用自身的制度机制推动实现,最终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原则,从硬性要求上升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7]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对照实践中的得失剖析思想状况,促使党员不断加深领悟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当组织决策发生了失误,领导集体和全体党员都要勇于担当,剖析错误产生的主观原因,提高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推动党的政治路线的不断完善。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最根本的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同志之间形成良性的关系。既要防止独断专行,又要防止软弱涣散,严防党内出现等级尊卑、人身依附等不良关系。这就需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让党内组织生活既要有形式载体更要有实质内容。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帮助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除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外,还要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发挥好纪律的保障作用,严肃查处违反纪律和规矩的人和事,才能让人心生敬畏,铲除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表明了用纪律规矩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首先,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针对党员行为底线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划出了遵守纪律方面的“禁区”和“红线”。其次,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尤其是夯实各级党委(党组)的组织监督,以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专责监督,还将党内监督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让党内监督成为立体的全覆盖系统。此外,对于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行为强化党内问责,追究党组织和相关领导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形成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需要指出的是,党的一切纪律在根本上都是党的政治纪律,其中要着重深挖细查“七个有之”。因为“七个有之”本质上就是政治问题。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就是这样的坏典型。严肃党的政治纪律,要将聚焦防范“七个有之”当做重点任务来抓,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和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四、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实质是增强党的政治能力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必须确保党的领导的目标、行为、宗旨和方式都要合乎党的政治路线,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能力。

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其一切行为都要彰显党的政治信仰、夯实党的政治基础、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对于党的领导而言,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围绕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有效杜绝部门主义、本位主义、功利主义破坏党的政治原则,侵蚀党的政治基础。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中,党组织必须坚决执行党中央的部署,坚决防止眼前利益、部门利益的裹挟,同时要负责党的建设责任,坚决纠正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将党的工作融入业务工作,不但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更要把握业务工作的政治方向,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将党的主张传播到广大群众之中。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中,党的组织要充分发挥讨论决策和参与决策中的作用,协同各工作部门和各治理主体按照党的政治要求发挥作用,保持本单位的政治本色。

作为政治组织,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接班人可靠不可靠,其政治素质是根本标准。2019年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明确指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所谓政治标准包括自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怀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反对“四风”;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等具体要求。归根到底都是体现党的立场和人民立场。

提升政治能力认识是首要的,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要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仅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要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要深入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能力和水平。

[注 释]

[1]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1.

[2]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M]. //毛泽东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8-01-06(01).

[4]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M].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21.

[5]邓小平.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M]. //邓小平文选: 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10.

[6]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 人民日报, 2018-03-11(1).

[7]习近平.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 求是, 2017(1).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党中央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