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在“育脑”管理贵于“理心”

2019-01-25 23:54邱天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绩导向初心

邱天

今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夯实了制度之基。

《条例》指出“要注重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和实效”,而质量和实效的提升,不仅需要“理清思路”,还需要“理顺心气”,要着力把教育管理的“引导”文章做深做透,融入党员干部的脑海心灵,通过思想上的“入脑入心”来推动工作中的“见行见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可以通过把握如下三个“导向”,来更好地指引党员教育管理的“心脑”方向。

一是要明确初心导向,上好党性的“必修课”。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偶尔会遇到有少数党员干部以维护“合法权益”为由不支持不配合中心工作,或者有少数党员干部“口服心不服”,“迫于压力”被动应对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不够深入到位,政治意识和党性意识还没有牢固根植。这就要求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强调刚性“规矩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柔性“情感融入”,要通过学党章、读党史、悟初心,进一步弘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培养爱党爱国的初心情怀,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党性修养的锤炼来净化政治思想的源头,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是要树立务实导向,做好实绩的“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日益严格规范,但还是有少数地方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情况,甚至有少数农村党员简单地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就是“定期开开会、上上课、拣拣垃圾”。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杜绝滋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惰性思维”和“表演型人格”。要在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常态化融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实绩公示等考评举措,并通过项目领办、难题揭榜等形式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激发热情,切实将教育管理和实绩考评有机结合,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长效激励培养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敬畏心、争先表率的事业心、真抓实干的进取心。

三是要坚持群众导向,走好引领的“必由路”。加强教育管理,是要让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但党员的“自我提升”断然不意味着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拉伸”。相反,我们党员干部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群众导向、树立服务宗旨,不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要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在群众工作中要坚持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解群众难。在与群众交流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照本宣科的晦涩语言,多说说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在为群众服务时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到群众心坎,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要深入依托“红色网格”做好“党建+治理”的互促融合,不断夯实党建引领的“红色堡垒”。

猜你喜欢
实绩导向初心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干出实绩才能赢得民心
“偏向”不是好导向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善用“小事”谋“实绩”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