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红色革命文化观研究

2019-01-26 05:59陈玉斌刘友田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船理想信念内涵

陈玉斌,刘友田

(1.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忆往昔,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荆棘中重生,在战火中前行,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的峥嵘岁月史,拯救了危难之际的中华民族,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混乱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在此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深远影响和丰富内涵的红色革命文化成果,已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柱。红色革命文化具有特定内涵,是由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优良革命传统、强烈民族意识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形态。习近平在领导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不断汲取红色革命智慧、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丰富红色革命内涵,开辟了弘扬和践行红色革命文化的新境界。红色革命文化奠定了中国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根基,散发着永恒的时代价值,定将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一、习近平关于红色革命文化的论述

革命精神作为红色革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历次革命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其中包括伟大革命领袖身上所具有的革命气质、革命实践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及人民群众在参与革命运动中所散发的革命情怀,共同构成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革命文化形态。习近平具有深切的革命情怀,多次前往井冈山、沂蒙山、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等革命圣地进行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等活动,对其体现的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了跨时空的阐述,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拓新。

(一)公开提出“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

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这一概念,并对其蕴含的精神内涵作出了深刻阐释。“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曾经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已成长为满载着梦想与力量的巍巍巨轮,正以乘风破浪之势驶向光辉的彼岸。“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是我们党蓬勃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新时代,我们要传承“红船基因”,汲取其“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精髓,结合时代发展大势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基因”的初心烙印永续相传,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让“红船精神”永做新时代的信仰丰碑。

“苏区精神”这一概念,是习近平首次提出并公开使用的。习近平曾指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2]。中央苏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精神的发源和孕育之地,在此锻造出的“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精神的精华,推动着中国革命事业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中华大地胜利前行。“苏区精神”内涵丰富,是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同力共举共建的伟大革命工程,是共性——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个性——苏区时期的特色建设的有机统一,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民主作风、精神特质的直接体现和集中表达,也是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精神源泉。“苏区精神”历经风雨、历久弥新,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汲取“苏区精神”的精华,弘扬“苏区精神”的特质,在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深刻诠释“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曾深刻诠释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3]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自强、坚韧的革命气概和革命精神,是中国红军“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中国革命“大无畏、勇奋斗”的革命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展示。回望长征,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不仅是一次人类身体、精神和意志的艰难苦旅和伟大远征,更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求解放、独立,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征程。新时代,“长征精神”定将万古流芳、永垂不朽,定将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奋进、永久奋斗的精神乐章。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刻诠释了“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4]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抗日战争年代,无数抗战英雄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伟大的抗战英雄和抗战精神将是激励中国人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良药,定将彪炳史册。弥足珍贵、价值永存的“抗战精神”形式多样、内涵深刻、面貌新颖、特点鲜明,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烽火硝烟中得到了全新丰富和深刻升华,必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追求民族伟大梦想的精神纽带。

(三)传承弘扬“三山一坡精神”

“三山”,是指井冈山、宝塔山和沂蒙山。“井冈山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精神之典范,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伟大实践,“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井冈山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自力更生、顽强作战的伟大革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砥砺奋进的革命态度。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新型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增添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夺取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构的重要思想源泉。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5](P25),为实现伟大梦想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延安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延安精神”是在延安革命时期形成的,是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优秀革命品质和精神、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可以凝结为四件“法宝”,即“政治方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唯一宗旨”。“延安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展现了我党始终为人民的情怀和宗旨,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事业,将其融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共同奋斗、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重要作用,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在胜利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血浓于水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与沂蒙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血肉相连,在可歌可泣的伟大革命斗争中,逐渐焠造和熔铸了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习近平曾指出:“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可歌可泣啊!”[5](P164)将“沂蒙精神”融入伟大梦想的奋斗中,能够为实现伟大梦想增添活力、提供动力,能够进一步彰显“沂蒙精神”时代特质。新时代,有重点地突出“沂蒙精神”既是诠释“沂蒙精神”的重要依托,也是使“沂蒙精神”永垂不朽、永放光芒的有效途径。

“一坡”,是指西柏坡。西柏坡是孕育新中国的摇篮,一个旧时代在这里终结,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在这里步入辉煌。“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曾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5](P105)新时代,我们须常温、时提、铭记“西柏坡精神”的独特内涵,做到温故知新,在领悟精神中获得力量,在为民服务中贡献力量,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继而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二、习近平红色革命文化观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在历次论述红色革命文化的过程中,深刻阐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实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再创辉煌的精神寄托,是中国人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信仰。对于理想信念这一精神实质,习近平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指出其是中国人民创造辉煌史诗、夺取伟大胜利、迎接美好未来不可或缺的意志品质,并提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精神之钙”等重要论断。98年来,中国共产党所有骄人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如果失去理想信念的支撑,人们的精神就会“缺钙”,党的事业就会“松软”,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将“遥不可及”,为此,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6]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应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以坚定的信仰在实现伟大梦想和推进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7],为中华民族迈向繁荣、辉煌、复兴的伟大明天奠定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

第二,坚强的党性原则。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8]归根结底,党性是一个立场问题。心中有党性是具体、详实的,而不是空洞抽象、虚幻缥缈的。身为共产党人,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要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坚强党性原则,经得起风浪打击的洗礼,扛得住利欲熏心的诱惑,自觉同党和人民站在同一立场,坚决维护党中央的地位和权威,始终做一个心中有党性、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奋斗有目标的新时代共产党人。

第三,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仰韶时期的农耕文明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未出现断流,中国人民应自觉树立和保持这份悠久而深沉的文化自信。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锻造出的催人奋进的红色革命文化,更应转化为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进而谱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P41)红色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来源和精神支柱,它已融汇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指导人民群众在追求幸福生活过程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将成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

第四,勇于革新的精神。实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繁荣复兴,就必须有自我革新精神。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应以自觉的革新意识、辩证否定的态度不断增强四个“自我能力”,努力在快速变革的新时代实现自我超越。“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6]为此,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善于继承党在革命期间传承下来的革新精神,勇于突破思想的藩篱,敢于破除观念的束缚,以勇于革新的精神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辉煌。

第五,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是党在历次战争中探索出来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党谋划事业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纵观党的发展历史,凡是在事业中取得的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凡是经历失败、蒙受损失的战役大都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10],为此,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应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不断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六,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战争期间,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倾尽所有,毫无保留地牺牲一切,甚至甘愿为了真理、革命的胜利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习近平在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基础上,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踏实地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将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同意不同意、幸福不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想所说、所作所为是革命战争期间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在今天的传承和践行,理应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群众过程的始终,使其成为永恒不变主题。

三、习近平红色革命文化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红色革命文化思想是在继承革命年代革命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化形态,对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有着重要价值:

第一,有助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物质匮乏的革命年代中国何以取得革命的成功?是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强烈信念才得以实现的。新时代,我们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才能得以实现。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文化,有助于我们坚定实现伟大梦想的理想信念,进而以顽强拼搏、砥砺前行的精神、永不言弃的政治定力和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勇气奋勇前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辉煌。

第二,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欲事立,须是心立”,欲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所体现的优良党性,须从“心”开始。这就要求共产党员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11](P181)党带领人民创造和孕育了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又将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和滋养党的建设。新时代,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有助于共产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强化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不断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所散发出的先进和纯洁的党性发扬光大,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精神支撑。

第三,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红色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将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弥足珍贵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关于红色革命文化的历次论述,充分显示了红色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新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红色革命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全国各族人民的实践中,才能从根本上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促进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四,有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实现“中国梦”是历经残酷战争、沧桑生活的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理想目标,全体中国人都将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一个中国”原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原则和谋划,都是为实现伟大梦想所勾画的宏伟蓝图和付诸的伟大实践,在这一进程中,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那么就需要蕴含在红色革命文化中的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等革命精神为其提供精神动力。红色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我们在推进各项建设、实现各类目标的进程中应以红色革命文化中蕴含的强大精神为引领,不断攻坚克难、战胜艰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汇聚智慧,凝聚力量,不断使新时代的中国胜利前进。

四、结语

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度的文化自信、勇于革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习近平红色革命文化思想的主要内涵,构筑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永远是党和人民砥砺奋进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红色革命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既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任务,展现了优秀的革命传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把红色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等革命精神作为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食粮,反复强调红色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本”,必须不忘初心、忠贞不移,目的是为了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献身精神,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的优秀革命品质,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的优良革命作风,继而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红船理想信念内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红船
雕红船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