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始终牵挂困难群众

2019-01-26 18:55
中国民政 2019年4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福祉民政

牵挂,一种思念,一种爱的表现形式,一种割不断的情感。胸怀牵挂之心,就会产生大爱无疆的情怀,精心去帮助被牵挂的人实现美好的愿望。

对困难群众始终怀着牵挂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困难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民政担负着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兜底保障,是代表党和政府为困难群众谋福祉的。以牵挂困难群众为己任,提高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新时代赋予民政的重大职责、使命担当,更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古人云“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民政人的民本情怀,牵挂之心,就是以困难群众忧乐为忧乐,甘苦为甘苦。就是了解困难群众想什么、期盼什么,把他们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真切切为困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对策,优先、全面地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帮助解决最忧虑、最急迫、最困难的问题。切实把对困难群众的牵挂系在心中脑中,以牵挂困难群众为中心,最是牵挂得民心,最是牵挂暖人心。

扎扎实实做好牵挂困难群众的工作。牵挂,需要关爱的行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千千万万困难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要困难群众没有脱贫,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永远在路上。为了建成“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把困难群众共同带入美好生活的小康。当前,社会救助必须对标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小康的硬任务,统筹谋划,提高标准,整合资源,落实政策,精准救助。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聚精会神地做好困难群众救助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全面小康补齐短板这篇文章。一是认真研究实现以户为单位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的措施。结对帮扶,按户施策,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攻坚拔寨,啃硬骨头。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幅度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加大各类救助资金投入,明确规定各级救助资金分担比例,按时足额列入预算。建立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确保逐年增长。同时抓好救助配套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三是做好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强与教育、扶贫、住房、医保、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实现政策、数据、信息共享,妥善解决救助对象的住房、医疗等困难,落实优惠减免补助政策,合力帮助救助对象脱贫。切实履行社会救助政策性“兜底”的保障职能,做到精准审定扶贫对象,精准救助,精准脱贫。四是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加强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构建设,全面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的备案制度。加强清理整顿,实行动态管理,大力推广“阳光低保”。全面治理“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确保救助对象增福祉、享公平。

把牵挂化为心中的责任。牵挂,既是困难群众的信任和寄托,更是民政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准确把握社会救助工作的新任务,高标准,严要求,勤服务,对救助对象的新期盼,及时受理,协同办理,限时办结。始终坚持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帮困难群众之所需。严格执行社会救助的申报受理、首问负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方便困难群众。把民政人“最牵挂”的责任底色擦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健全救助对象的日常管理和档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地管理救助对象。严格遵守救助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为救助对象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只有把牵挂之心变成责任,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才会日趋完善,社会保障力度才会不断加强。困难群众的生活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福祉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依托新媒体平台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走近内心走向爱
因地制宜惠民生 共谋福祉稳发展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生态就是民生 环境就是福祉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黑龙江:为百姓健康福祉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