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民政改革创新 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2019-01-26 21:05
中国民政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剖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部署要求,2018年民政部党组以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为抓手,持续开展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全力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民政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取得了突出成效。

主要举措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部党组以“下基层、作调研、抓落实”为主题,再次组建32个工作组,对口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新“剖析村、蹲点乡、抓住县、带动市、联系省”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从2018年5月至12月,32个工作组共157次深入基层一线,部机关直属单位共596人次参与,走访调研了全国304个县(区、市)、374个乡镇(街道)、447个村(居)和929个民政服务机构,走访民政服务对象1606户,召开座谈会587场,大力推动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深入基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宪法和党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重大部署,是2018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蹲点调研期间,各工作组都把这一首要任务摆到了蹲点工作的最突出位置,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讲活动。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向省、市、县、乡、村各级进行宣讲。二是通过邀请专家,深入进行专题解读。三是自下而上,从城乡社区开始,从具体民政工作切入,结合基层实践,与基层民政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群众共同学习。

(二)加强统筹安排,构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在全面总结2017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民政部党组不断健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运行机制,在201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安排部署。明确 “下基层、作调研、抓落实”主题,确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养老服务工作、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殡葬改革和加强公墓管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优化组织指导方式,部党组成员在蹲点省份之外增加了联系省份,实现了部领导指导和推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全覆盖,同时鼓励更多单位、人员参与基层蹲点调研。

(三)完善工作方法,建立覆盖各个层级的工作体系。在2017年“蹲点乡、抓住县、联系省”的基础上,增加“剖析村”“带动市”。一方面,通过剖析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6个村,及时发现民政工作在最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项民政政策精准落实到最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另一方面通过更加重视抓市一级的工作推动突出强化其对县级的辐射带动和对省级的联接纽带作用。经过连续两年的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以县乡村为切入点,由蹲点县(区、市)影响所属市,再由市一级推广复制经验做法带动其他县(区、市)的工作机制最终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各个层级的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体系。

(四)大兴调研之风,广泛开展蹲点调研和专题研究。在蹲点过程中各工作组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把调查研究作为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开展了细致认真的蹲点调研。一是调研范围广泛32个工作组走访调研了304个县(区市),占到全国县级总量的十分之一二是调研内容聚焦。各工作组紧紧抓住民政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结合各地工作特点和各司局单位的具体业务分别选取两三个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三是调研细致深入。根据“剖析村的要求,各工作组注重进村入户“剖析”调研,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一户一户摸实情,一项一项对政策,全面调查了解村(居)各个方面的情况。

(五)上下协同配合,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各工作组持续深入基层,层层推动、层层带动,得到了各地的高度认同和响应形成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点任务的合力。一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民政工作。二是带动地方建立大走访、大调研、下基层的工作机制。三是多方协同,共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决策部署。各工作组通过“剖析村、蹲点乡、抓住县、带动市、联系省”的工作方法,加强了同地方党委政府、各级民政部门、基层自治组织、服务对象家庭的直接联系,还有工作组在蹲点过程中联系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大家一同找问题找短板找弱项,想办法出主意谋对策,推动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

工作成效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效明显。全国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全面建立,全国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均动态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多地创新开展低保审批权改革,积极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查纠整改。二是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各地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向多元供给转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持续加强,全国有20个省份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三是社会组织管理持续提升。各地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严格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加大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力度;圆满完成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试点任务。四是基层政权建设及社区建设稳步发展。29个省份陆续出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有序开展村和社区换届选举,因地制宜深化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自治;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村民自治领域涉黑涉恶问题成效明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五是深化殡葬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就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整治各类经营性公墓1407个,清理农村公益性墓地5.3万个,检查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和殡葬中介机构8400家,查处158家。六是民政基础设施和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各地不断加大对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包括养老服务设施、殡葬服务设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在内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

(二)取得以“剖析村”报告为代表的一系列调研成果。各个工作组都选取1-2个重点村(居)作为剖析对象,以民政工作为经,以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为纬,对各个村(居)展开了全景式的深度调研。平均每个工作组完成5篇调研报告,共计完成调研报告165篇,形成了7册80多万字的《蹲点调研成果选编》等一大批调研成果。特别是各工作组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梳理和分析,精准掌握了基层尤其是村一级的发展状况和面临困难,剖析了问题成因,形成了32篇厚实的“剖析村”报告,充分展现了我国广袤大地上极具代表性的32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村(居)的微缩图景,展现了村级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剖析研究的思想内涵和对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的深度思考。

(三)全面摸清基层现状,剖析问题,挖掘经验,研究形成了对策思路。一是全面了解了基层面临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如有的地方镇村社会组织数量少,能力弱;社会救助服务短缺,临时救助杯水车薪;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村级民政服务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突出;殡葬改革推进难,红白喜事陋习不少;事实孤儿等困境儿童关爱和救助不足;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少、服务较差。二是探索发掘了一些成功的创新经验。如山东临邑县探索“大救助”工作机制,广西探索委托第三方评估开展低保动态管理试点,湖北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改革,辽宁葫芦岛市探索儿童收养工作新机制、福建打造出18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社区工作品牌等。三是因地制宜提出加强基层工作的意见建议。如第三组建议江西遂川县利用农村敬老院空闲床位为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的集中托养服务,第四组建议河南长葛市采取平地深埋的生态葬法推进葬礼改革,第五组建议陕西延川县建立台账、统筹民政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服务,第八组建议青海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服务,第二十三组建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设立综合社会事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基层民政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是民政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健全。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把民政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了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加强基层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在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上加强了部门联动,形成了组织合力,共同推进基层民政工作取得实效性进展。二是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不断健全,政策措施一一落到实处。2018年,各工作组推动出台的省市县三级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政策文件总共37个。例如山东临邑县以《临邑县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工作方案》为统领,构建了“1+N”政策体系。三是基层服务保障持续加强。广东、湖南、海南等地通过内部调剂、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实基层人员力量,优化服务平台,健全基层民政工作服务网络;山西、安徽、内蒙古等地多层次加强经费保障,完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海、青海等地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不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四川、江苏、贵州等地积极探索总结,深化推广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经验。

(五)干部队伍作风有了新转变。在连续两年的工作推动下,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作风有了新的明显转变。一是调研作风更深入更扎实。在蹲点调研中,各工作组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推动工作。特别是利用集中蹲点的一周时间,调研了1606户民政服务对象,平均每组深度访谈了50户。大家挨家挨户摸情况,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腿泥,爬坡上坎,走村串户,找短板,寻良方。二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密切。在蹲点调研中,大家吃住在基层,蹲点在村里,体悟到困难群众生活的艰难,感受到民政助理员工作的辛苦。大家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触动,感情上有了升华,更加强化了为民、爱民、惠民的大爱情怀,切实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遵守调研纪律更坚决。通过两年深入基层的淬炼,全体蹲点干部对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经内化成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大家不搞形式,不摆架子,轻车简从,揪住问题,直奔一线开展工作,主动缴纳相关费用,严格执行廉洁规定,为民政系统树立了风范,做出了表率。

认识与体会

回顾2018年的工作,各工作组对如何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也有许多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如基层民政工作面临的人少事多状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就需要地方结合实际,灵活创新,想办法充实基层民政力量,无论是内部调剂、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还是购买服务、建立“互联网+”等工作机制,都是地方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二是必须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地方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重视是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关键,加强基层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带动更多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民政工作。特别是一些地方通过健全基层民政工作工作领导体制,完善了整个民生工作体制机制,取得了一点突破满盘皆活的效果。三是必须切实抓好已出台政策文件的落实。这两年出台了很多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政策文件,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好政策关键在落实,如果都落到实处并不断深化完善,将极大提升基层民政能力。四是必须多层次加强经费保障实践证明,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的地方,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往往较强必须积极探索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扩大社会投资、挖掘慈善资源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经费保障机制。五是必须因地制宜,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基层的鲜活经验往往是来自于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运用好这些好的经验做法,能切实解决很多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坚持因地制宜,一边学习借鉴一边积极探索,并及时总结推广。

同时也要看到,基层民政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没有得到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认识还不够;一些工作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基层民政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基层民政干部职工压力大,对做好工作的动力还不足。

新的一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剖析村、蹲点乡抓住县、带动市、联系省”的工作方法巩固提升成效、总结推广经验、挖掘创新潜力,持续深化并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基层民政工作,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民政工作决策部署在基层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剖析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需要加以推动的重点工作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