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脱贫攻坚中的“南郭先生”

2019-01-27 13:55文丨吴诗苑
遵义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南郭先生精力干部队伍

文丨■ 吴诗苑

当下,脱贫攻坚已进入了深水期,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精锐尽出,以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扶贫干部队伍中的“南郭先生”,只会使得脱贫根基不牢,让贫困群众脱贫渠道单一。

近日,《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贯彻精准方略有偏差,或发钱发物“一发了之”,或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没有把精力用在绣花功夫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脱贫攻坚中的某些突出和共性问题之一。说到底这些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与一些地方干部当起了“南郭先生”有关。

“南郭先生”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而通过用“模板化”、“机械化”、“省事化”的方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无疑也暴露出部分干部的“本领恐慌”,从而只得滥竽充数,采用“不费力、不费神”的做法,难以起到脱贫干部“穿针引线”的作用。毕竟要是有“真材实料”本领,就能为贫困群众引入“造血机器”,又或是制定完整且科学的帮扶计划,绝不会采取如此帮扶手段。

当下,脱贫攻坚已进入了深水期,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精锐尽出,以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扶贫干部队伍中的“南郭先生”,只会使得脱贫根基不牢,让贫困群众脱贫渠道单一。更难做到“授之以渔”,让贫困群众在脱贫之后,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并且还易催生贫困群众的“等待思想”,无法激活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解铃还须系铃人,化解“一发了之”、“一股了之”等扶贫问题,就要化干部队伍中的“南郭先生”为扶贫领域的“栋梁之才”,使得他们具有过硬本事,能够下真功夫,集中火力去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的“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群众能够真真正正的送走“穷神”。

告别“南郭先生”则要磨砺“带头人”的本领。不光要做好做实扶贫干部的培训工作,还要加快人才引进。一方面在人才引进上,可以从高等院校、社会、农村中找出合适人选,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专门培养扶贫专干。同时采取考核招聘、赴外招才引智等方式,及时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另一方面,在扶贫干部培训上,要打破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培训方式,采用定期考核、多面测试的手段,倒逼他们主动担当,认真学习技能知识。并且利用送教下乡、远程教育、现场教育等灵活方式,打破工学矛盾,让更多的扶贫干部有机会、有时间参与到提升自我能力大潮之中,更好的用新方法、硬办法让脱贫攻坚走的愈发坚实。

告别“南郭先生”则要减少“带头人”的负担。扶贫干部作为脱贫一线的战士,是贫困群众的“知心人”。可“知心人”有时却被“烦心事”所困扰,不光前有文山会海的压力,后有扶贫要留“迹”的无奈,诸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不得不为完成脱贫任务而采用某些“省时省力”的做法。

为扶贫干部“解绑”无疑就能化解他们的压力。首要便需扶正脱贫目标,奔着“两不愁三保障”去,不能人为过分地拔高或降低脱贫标准。并且要做到“命令精准”,施令者宁可牺牲自身的时间与精力,也不为一线攻坚者徒增负担。其次不妨让当下最流行的大数据来跑路,让帮扶干部来做主,既能减少“纸”尖上的浪费,也能节约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让扶贫干部能够甩开膀子加油干,全身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

猜你喜欢
南郭先生精力干部队伍
唉,真是报应啊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滥竽充数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南郭先生发财记
续写《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