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创作中天性与法度的关系

2019-01-28 17:28董利萍宁夏大学7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法度书体草书

董利萍 (宁夏大学 750000)

在我们的常规意识里,天性是一个道家名词,在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里,它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具有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却可以引导善恶的趋向,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称之为本性。天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初源泉,而它的作用在于促进人类的种族进化,是人类最初意识产生时期产生的。这也就说明了天性就是最原始的本性。而法度,则是指法令制度和法则,规章制度,秩序和行为的准则。语出《尚书·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这样的解释也充分说明了我们不论在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有一个规则可寻,不然就会无规矩可寻。同样,在书法创作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在肆意的挥洒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笔法,没有了笔法再如何的挥毫泼墨也都是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就相当于失去了根基,在此基础上的放肆作书,是一个不牢固也是不稳定的作品。就像失去了线的风筝一样,无法收回。在书法创作中,也很忌讳写出来却收不回来。尤其是在写草书的时候,更是一种功底的考验。

当法度为基础,天性至上时,书法创作中不会有很大的偏差,因为有了一定的“度”,在“度”的基础上挥发天性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方式。书法创作中尤其是草书最为独特,也是要求最高的一种书体。在五体重草书的动态是最为强烈的,不同于篆隶楷那么规整,也不像行书那么收敛,相对而言草书是最为狂放的一种书体,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意的就是张弛有度,不能肆意妄为,同时也不可拘谨束缚。正因如此高难度的书体,也是最能体现书法艺术高度美的书体,写草书不仅仅要认识草字,更要知道草法,而且要投入情感到创作中来,才能书性大发,有了释放天性的投入,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画面感出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投入感情和释放天性是必备的,就好比王羲之在写《兰亭序》的时候,根本也不会想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会拘泥于章法布局,就是喝醉酒单纯的随性而发,但是这里有一点必须清楚,在随性而发的前提是有过硬的书写功底,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随便书写,是经过多年的练习和用心的思考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成功也都是有前提,没有过硬的实力怎么会写出这样一幅作品,并且后世追捧为“天下第一行书”。不论是在何种书写创作情况下,都离不开法度,它是能够来保障你的水平基准,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与修养,不单单只是一挥笔毫那么简单,所有复杂的事物都是由简单的事情一点点堆积起来的。传言赵孟頫能一日写一万字,这是何等的刻苦与努力,而不是随意的靠由天性一词就可以解释的。而他的弟子康里巎巎传:“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由此可见,所有的书家要想成功,并不是依靠天性随意发挥就可以的。当天性至上之时,我们时刻如果太刻意的去追求最佳状态,反而会导致心态紧张,用笔也会非常的拘谨,其实只要我们在经过大量的学习临习之后做到心手两忘,在此基础上追求天性自然,那是最好不过了。不仅有了一定的“度”,而且也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挥,更能出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放肆洒脱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度”,这样的一个存在,会时刻的拉回来不会走偏。

当天性与法度相辅相成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天性美与法度美之间的完美合一,是一幅作品的最高境界。简单的来说,天性是作品的精神内容,法度是作品的形式内容。天性属内,法度属外,两者的高度结合是相互依存的。这也就是说,当两者融为一体时,最高级的表达方式就不过如此了。在书法过程中必须是乘兴而作,一挥而就,少有犹豫就会有断层的感觉,所以对法度的要求会更高。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不仅仅是要释放自己天性随意发挥,更需要的是自我要求的状态下,灵活巧妙的运用形式美各个方面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说,在这样的“随心所欲”状态下,要对于法度的把控和掌握必读有一个“度”,这就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临习积累过程中,提高自我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而在书写的过程中,又有一个“习惯”这样一种行为方式,不论在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习惯”二字,这也就是我们在书法过程中必要的一点。尤其是写字时的“惯性”,有了这样的“惯性”,我们可以在自由挥洒的同时不会受法度的拘束,因为天性与法度是分不开的,而这种“惯例的发挥,在书法创作形式美中,透露着意境美的感染力。由于各种作品的创作形式的要求和文字内容的文学情境,使得书法艺术表现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情调。而在作品中,书写的气息和用笔、结字和章法以及墨法上就有了千变万化的艺术美,整体会给人可感可观的既视感,也更加耐人寻味,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特定的意境美要依附于相应特定的形式美去营造,而这种形式美也需要通过特定的意境美来表现出其内容的创新,在此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灵感作为内动力。在这样的一中结合下,天性和法度之间的相辅相成才是书法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平时的反复临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是对于书法的敬畏更是对于自己的负责。有了过硬的实力之后,在书法创作时,就可以大胆的任凭倾泻,不必在意法度,因为法度早已在心中,在手上,在指尖上,更是在笔尖上。而法度自然而然会随着自己的书性大发,恰到好处的发挥出来,无需刻意。在这样的情景下书写出来的书法作品一定会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最能引人入胜的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是意境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结合,也就是天性与法度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在任何一种书体创作中,都离不开天性与法度的原则,最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在随性而发之时也不能忘记“度”的一个存在。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法度为基础,天性至上,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就是天性与法度之间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不论是追求何种境界,也都绕不开这样一种原则。

猜你喜欢
法度书体草书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畏法度与能自律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