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2019-01-28 07:4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日语系2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3期
关键词:珠光茶室禅宗

尹 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日语系 210000)

一、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茶文化的初传日本

唐朝的茶文化起源于佛教,僧人喝茶来驱赶坐禅时产生的困意,此后“转相效仿,遂成风俗”,遂发展成“比屋之饮”,“客至必以茶示敬”。日本历史上与茶有关的记录最初都与佛教僧人有关,公元805年从中国归来的留学僧、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将第一粒茶叶种子种在了日本京都的比叡山。公元815年与最澄同船归来的日本密宗创立人空海在向嵯峨天皇汇报自己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时,第一次提到“茶汤”二字。据《日本后记》记载,嵯峨天皇在近江国滋贺巡幸时,在梵释寺受到大僧都永忠献茶的史实。大僧都永忠于公元775年随第十五次遣唐使来到中国,在长安的西明寺生活了30年,于805年回到日本。嵯峨天皇对永忠献茶之举颇为赞赏,对茶的滋味也很喜爱,下令在日本的京畿和近畿广泛种植并向宫廷进贡。日本的在宫廷贵族、寺院僧侣中掀起了饮茶热潮,这是日本茶文化传播历程上的第一次高潮,史称 “弘仁茶风”。但是“弘仁茶风”之后,原本受到日本上层阶级喜爱的茶文化并没有顺利地传播下去,到了9世纪下半期,茶道在日本一度沉寂衰落,在经历了近300年的低潮之后,直到镰仓时代茶文化才再次兴盛起来。

平安时代日本茶文化发展呈现出 “先扬后抑”的特点,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唐安史之乱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一度中断,这是日本茶文化由第一次高潮走入低谷的外部因素。唐朝后期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政局动荡,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吸引力也随之削弱,日本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和留学僧,刚传入日本的茶文化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外部驱动力。其次,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没有较广泛的受众群体。茶文化由留学僧传入日本,虽然也受到嵯峨天皇的喜爱和支持,但此期的茶文化只在宫廷贵族和寺庙僧侣间传播,普通民众对茶文化并不了解,使得茶文化在传播上缺少生存土壤,难以大规模发展。再者,茶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与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精神文明的体现。而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发展水平落整体后于当时的中国,彼时的日本社会尚不具备将附庸风雅的茶文化根植到日常生活的基础,不具有完全吸收、消化茶文化的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日本也不例外。所以说,平安时代的茶文化只是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被动接受和单纯模仿,缺少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茶文化与禅宗的结合

镰仓时代僧人荣西曾两度入宋学习禅宗,他回国后在致力于禅宗传播的同时,也大力推广中国的茶道。僧人荣西根据自己两次入宋经历和见闻撰写了《吃茶养生记》,此书记录了中国当时的抹茶点饮法,介绍了茶的栽培及制茶方法,把佛教教义、中国哲学和茶道融为一体,该书着眼于茶的医疗保健作用,其序文中写道:“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由此可见,在镰仓时代茶叶主要以治病养生为主。据传源实朝将军生病后,由于荣西献茶而饮后痊愈,这对茶道的传播起来极大的推动作用,饮茶之风逐渐由寺院普及到民间,如上层社会的“茶数寄”,民间联谊娱乐的“茶寄合”,僧侣们布道弘法的茶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此时期人们开始讲究茶室的环境、庭院的风景、茶具的珍贵等,在茶会上竞相展示各种唐物,茶道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镰仓时代茶文化在日本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与禅宗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密切相关。禅僧在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也接触到了茶道。这些僧人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回到日本后便成为茶道文化的主动传播者,甚至还著书立说,弘扬茶文化。其次,我国宋代与日本的海上贸易贸易往来频繁,大量的茶具、瓷器等唐物进入日本,为日本茶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室町、安土桃山时代(1336年-1603年)茶道的日本化

安土桃山时代出现了村田珠光、武野邵鸥和千利休三位茶人,他们三人对日本茶道的贡献各不相同却都举足轻重。被誉为茶汤开山鼻祖的村田珠光完成了茶道从追求饮茶形式到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将茶道的格调进一步提升。珠光认为佛法亦在茶汤中,反过来,茶汤之作亦有佛法,他改造了茶室,将草庵四叠半大小的房间规在日本定成真正的茶室,并将其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看上去虽然简陋却给人一种质朴亲切的感觉,这种风格更加符合日本的风土文化与日本人的审美。珠光对“数寄屋”茶室的内部装饰也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在珠光以前,茶室主要悬挂佛画及唐绘,以山水画、花鸟画或人物画为主。从珠光开始,人们在茶室壁龛上悬挂著名禅师的墨迹,并改黑漆台为白木板下装竹足的台子,用竹子做水筒,放弃原本被推崇的银质或象牙的茶勺,改用竹质茶勺。珠光将日本茶道与禅宗思想巧妙融合,倡导自然、简单、质朴的茶道风格,他认为不完全的美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美,亦是禅宗思想的精髓也所在,对日本茶道的发展影响深远。珠光之后的武野邵鸥将日本歌道中的“淡泊之美”的思想引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日本化”做出了贡献,然而邵鸥的另一个功绩则是对弟子千利休的培养。千利休使茶道彻底贯彻了草庵的幽寂茶,摈除了珠光时代以后加入的繁文缛节,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千利休提出了四规——“和、敬、清、寂”,“和”提倡平等和谐;“敬”是指尊敬长辈、敬爱朋友;“清”指洁净幽寂,心平气和;“寂”则指抛却欲望、闲寂幽雅。

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战乱四起,人们将对未来的紧张不安情绪寄托于茶道,以期在宁静的茶室里获得心灵的慰藉。此时期出现了村田珠光、武野邵鸥和千利休等茶人,他们将茶道不断改进,使之更贴近日本的审美,形成了独具日本风格、闲寂空幽的茶道。可以说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茶文化在日本终于完成了本土化的蜕变。从茶文化初传日本算起,这个过程持续了近800年之久,茶道的日本化过程就是中国文化的种子在日本文化的土壤上开的花、结的果。

四、结语

日本的茶道由中国传入并取得发展,这是个从无到有,从模仿到日本化的过程。茶道传入日本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日本对包括茶道在内的外来文化的吸收大都经过了从“单纯模仿”到“逐步吸收”再到“本土化”的过程,今后日本茶道将如何发展演变下去,也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珠光茶室禅宗
夜明珠
禅宗软件
息心茶室
珠光集团:精品战略成就“御生活”
灵 山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