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避事平生耻

2019-01-28 01:32董一博
政工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生一代人官兵

☉董一博

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讲的就是担当。习主席曾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是看他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纵观历史,担当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肥沃土壤。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杨善洲“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担当”二字重千钧。这些名言与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担当精神的深刻内涵,这是一种风骨、一种胆识、一种使命感,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善不善担当,体现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

心中“无责”莫为官,身上“怕担”别占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就是责任,领导干部就要担当。领导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而是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重担,肩负着广大官兵的期望。身处其位,必然要有一定的责任与付出、奉献和牺牲。这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何谈领导,如何率下?正如黄埔军校的校门上贴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那样,承担不了千钧重担可以选择另谋高就。

担当不是“和稀泥”。古人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正如从不缺少吃瓜群众一般,也从不缺少无原则的“老好人”,遇事你好我好大家好,表面上与人为善,一团和气,事实上却是损原则保情面,损公利保私利,损他人保自己。一次两次糊弄过去,规矩原则就不复存在,长此以往,很容易滋生歪风邪气。

担当不是“走形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现实中总有人心中“面子”大过“里子”,政绩重于实绩,不当“工程师”,却喜欢做“粉刷匠”。干一件事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唯恐天下不知,可是到底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多大作用,对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有没有效果,无人问津。再想一想,有些单位讲的“把粉抹在脸上”“关键时候别冒泡”,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走形式。

担当更不是“尸位素餐”。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这是一个人起码的义务。实际工作中却不乏在其位不谋其政之人,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一味求稳保平安,畏难而下,明哲保身。有些人临近退休,心想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反而没错,最后平稳落地,圆满收官。看似皆大欢喜,实际上烂摊子留给了后来人,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来源之一。

习主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泱泱中华五千多年,我们从未离“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此之近,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梦想彼岸,越会遇到各种风波恶水、惊涛骇浪。当前正值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挺身而出、勇站排头,拿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坦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才能在军旅生涯中向组织、向官兵、向自己、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平生一代人官兵
一代人
甘为艺术付平生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我们见证了
我们的春节
平生无别欢,与卿长相守
平生情意,悉数与君
无题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