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机构调查问卷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

2019-01-28 22:18高越明
浙江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术问卷教学方法

高越明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推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质量革命,给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展和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与评审提供基线数据,促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医学类一流专业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教育部临床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采用在线实名普查方式,于2019年6月至7月对我国开办临床专业的本科高等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我校作为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也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汇聚调查问卷146个实质性题目的填报要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建设高水平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重要启示。本文从独立设置医学本科院校的角度,就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两方面,对学习调查问卷中相关题目的感悟,谈几点初浅认识。

1 完善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

1.1 相关题目内容

中国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机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将办学体制列为调查问卷实质性模块的第一部分,其相关题目的填报要求是,填报校、院、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的设置和其决策百分比权重,填报每个层级中学术委员会、教学/务(指导)委员会间的“上下关系”或“并列关系”,填报每个层级中行政与学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决策百分比权重;填报是否有校领导主管临床学教育;填报学校对附属医院的领导干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管理权限的百分比。上述题目内容的填报要求可以看出,调查问卷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作为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治理与管理架构的核心内容进行调查。

1.2 题目内涵的理解

分析调查问卷的上述填报要求可见,校、院、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的设置和其决策百分比权重,实质指向是校院(系)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上二级管理的到位程度;每个层级中学术委员会、教学/务(指导)委员会间的关系、行政与学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决策权重,实质指向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治理水平;是否有校领导主管临床医学教育,实质指向是学校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对附属医院的领导干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管理权限的百分比,实质指向是学校的附属医院是否是直属附属医院。

1.3 对完善治理的启示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学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的设置,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以决策百分比权重为标杆,进一步明晰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校院两级的管理边界和权限。

第二,要进一步明晰学术委员会、教学/务(指导)委员会间的关系,科学设定行政与学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决策权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主要职责有明确规定,能确保其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在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学术委员会的层级在教学/务(指导)委员会之上,两者应该是“上下关系”,而非“并列关系”。与之相应的在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学系、教研室等4个层级上,对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决策中行政与学术权重的设置,也应当围绕管理重心下移和尊重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规律,由行政决策为主,转向依照学校章程规定决策,并在决策中充分发挥各级学术组织的作用。

第三,要围绕附属医院的领导干部任免和人事决定权这两个核心,从领导体制上进一步理顺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这里所指的附属医院是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临床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习和教学实习),均应在附属医院完成。这就要求附属医院真正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衡量的标志就是学校对附属医院的领导班子有任免权,对附属医院有人事决定权。这是进一步完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领导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

2 改革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

2.1 相关题目内容

调查问卷对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要求按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和以胜任力为导向等4个课程模式,以学分或学时为单位进行填报,同时,要求填报总学分或学时中,横向整合课程、纵向整合课程、科研训练、医学人文和临床早接的学分或学时;对教学方法,要求对讲授教学法(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情景教学法、示范/观摩法、实验法、实践教学法、E-Learning和混合式学习等,填报在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教学中使用的百分比;在对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上,调查问卷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新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方面的效果,要求从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技能、护理操作技能、科研能力、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表达展示能力(撰写医学文书、幻灯片制作、报告展示等能力)等10个方面,按[-100%,+100%]的区间值填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的实际效果。

2.2 题目内涵的理解

分析调查问卷的上述填报要求可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和以胜任力为导向等4个课程模式,实质指向是近代国际医学教育的3代改革历程。1910年,美国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发表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致卡内基基金会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即著名的《弗兰克斯纳报告》[1],标志着以科学为基础设置课程的第一代医学教学改革正式确立,并成为建立医学院校的实际行动,1917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管理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3];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开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学习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4],标志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为特征的第2代医学教学改革正式启动;2010年12月,2l世纪全球医疗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 Oil HeaR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21 Century),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了《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报告[5],提出了以卫生系统为基础,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体制改革,以实现转化式教育,形成相互依存的教育体系,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绩效,由此开启了第3代医学教育改革。而调查问卷中有关课程整合、科研训练、医学人文和临床早接,有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10方面能力提升的作用等问题,正是转化式学习的期望。

2.3 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一,要以质量为导向完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动力是推动卫生健康服务系统公平有效地为个体和人群提供服务。为此,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区域卫生健康系统为基础,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以胜任能力培养为基础开发课程,呈现课程的区域特色、校本特色,以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助推胜任能力培养,实现转化式学习。

第二,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课程建设,必须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助推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并及时将学术研究成果、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及其研究线路、创新的思维模式等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借此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三,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必须围绕学生成长成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为手段,创新教与学的范式,以加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研究型、项目式学习,用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作业,解决满堂灌、被动听的问题;要高度关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因为卫生健康服务离不开团队合作,而团队合作也自始至终贯穿于卫生健康服务中,只有在学校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工作中更加适应团队工作。

调查问卷146个题目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实质指向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但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顶层,而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则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底层。正因如此,本文仅就调查问卷中学校治理与管理架构、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期望由此引发更多的学校、学者和教师,对调查问卷,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理论研究,并付诸建设性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学术问卷教学方法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问卷你做主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