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9-01-29 12:07温朋飞李永聪李永佳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肇庆市肇庆资源

温朋飞,李永聪,孙 飞,李永佳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肇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秀丽,享有“北回归线上明珠”的称号,是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之一.2018年8月,“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肇庆市隆重召开,本次盛会共有来自全省的22个代表队、约15 000名运动员参加,赛事规模空前盛大.省运会的成功举办对肇庆城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城市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全方位的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肇庆承办省运会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将体育元素渗透到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使肇庆城市休闲产业收入剧增.大型体育赛事后的3~5年是一座城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发挥效能的关键时期[1],肇庆新区体育中心、肇庆市体育中心、四会市体育中心、工商学院跳水馆、高要恒大高尔夫球场以及其他各县市刚刚修建或完善的体育中心必将成为体育旅游资源的新景观.基于此关键历史时期,本文分析了当前肇庆市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在后省运时期肇庆市发展体育旅游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肇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设想,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后省运时期肇庆城市体育旅游发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肇庆市体育旅游更稳、更流畅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1.1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开发的经济优势

肇庆是广东省管辖区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悠久,是粤港澳大湾区颇具潜力和承载力的城市.近年来肇庆经济保持高速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全市生产总值(GDP)达2 200.61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 4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达23.94亿元,同比增长60.6%,全市旅游总收入308亿元,增长7.7%[2].经济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总量高速提升的背景下,随着2018年省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参加“魅力中国城”竞逐,肇庆知名度在全国范围一度上升,“十一”期间肇庆共接待游客352.5万人次,主要景区实现旅游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3.3%,肇庆旅游业高速发展,为城市体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开发的政策优势

随着《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正式颁布,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正式开启.在广佛肇经济圈中,肇庆的定位就是“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充分利用肇庆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国际化旅游之都.2016年肇庆市政府发布的《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将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倡导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场馆经营、绿道体育等相关产业[3].就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体育消费新业态.这一利好政策恰好与肇庆丰富的山水资源相匹配,对肇庆市户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这些政策的颁布为肇庆市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第三产业驱动力,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动力性支持.

1.3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开发的自然、人文优势

肇庆是珠三角经济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2017肇庆市统计年鉴》显示肇庆市拥有风景旅游区66个[4],其中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国家4A级景区,目前正在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肇庆市自然资源类型丰富,以七星岩(端州区)、大斑石(封开县)为代表的地质景观资源,以星湖、西江为代表的水景观资源,以鼎湖山(鼎湖区)、黑石顶(封开县)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北岭山、将军山为代表的山地资源等.

人文环境可以彰显一座城市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肇庆人文旅游资源丰厚,以古城墙、阅江楼、端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德庆龙母祖庙、梅庵为代表的宗教资源;以裹蒸棕、包公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德庆盘龙峡漂流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旅游资源等彰显了肇庆的文明传承精神和国际化发展视野.

1.4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优势

根据历届举办体育赛事城市的经验,许多体育赛事都是在有能力运转众多游客并有良好基础设施的城市举办,例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洛杉矶等,发达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环境能让游客更加轻松愉悦的融入赛事城市的旅游活动之中.肇庆距广州不足100 km,位于广州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在珠三角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肇庆对外交通便利,多条跨省高速呈放射状穿越肇庆,南广、贵广高铁和广佛肇轻轨已开通,西江横穿肇庆,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将于2019年正式启动建设,发达的交通网是肇庆体育旅游发展的“血管”.肇庆自落实省委关于“到2017年珠三角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决策部署以来,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成果显著,例如阅江大桥的完工、北岭路网的开通、新区综合体育场馆顺利投入使用、老城区改造、城市中的多条“瓶颈路”相继修通、府城复兴计划的实施等,来观看省运会赛事的游客除了感受赛事的精彩,对城市焕然一新的面貌也是赞不绝口.

2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劣势分析

肇庆市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地处珠三角西部,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较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悠久的体育传承,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与其自身优势极不相称.这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的主导地位欠缺和调控能力失位

根据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钻石理论可以推论出,政府的政策导向是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果政府对某产业进行规划,该产业必然会得到政策倾斜,进而优化生产结构,合理调配生产要素,此产业一定会优先发展.肇庆市体育旅游发展在政府主导层面面临2个问题:一是政府主导支持力度不足.据组织过肇庆马拉松赛事活动的企业负责人透露,政府并未针对此活动进行明确的政策性支持,只是针对公共社会安全考虑采取了一些协助措施.二是政府部门主导作用有偏差.从经济产业角度上,体育旅游部门归属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造成了“无主导、管不好”的局面.

2.2 体育旅游供给侧资源匮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肇庆自然资源丰富,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政府层面并未将这些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创建肇庆独特体育旅游资源体系;另外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市场需求实现不了无缝对接,体育旅游的供给侧力量薄弱.

2.3 体育旅游资源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且质量较差

体育旅游范畴下的城市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交通状况、住宿条件、场馆设施、体育赛事等方面[5].据了解,省运会期间高档酒店配备不足,市内较好的酒店大部分房间被参赛运动队、技术官员和裁判团队入住,而游客享受到的住宿服务不能够尽如人意;虽然肇庆近几年城市交通改善较大,但到了旅游高峰期市内依然会产生拥堵现象,且停车位严重不足;体育场馆建设标准较高,但公共交通设施配备不足,观赛人数寥寥无几;承揽的体育赛事水平较低,受众较少,缺乏品牌性的体育赛事.

2.4 体育旅游人才匮乏,且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肇庆市能够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高校较少,2017年之前还未有高校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人才,一般的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服务不规范、专业技能和素养不够、缺乏管理经验等问题.

3 后省运时期肇庆市体育旅游开发的设想

3.1 建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核心城市发展战略

肇庆《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强调,把肇庆市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肇庆应充分把握省运会带来大好机遇,着力推进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倾斜性政策,将肇庆建设成为集参与性体育旅游、观赏性体育旅游和中介性体育旅游三位一体综合发展的特色体育旅游城市.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本研究提出“肇庆城市体育旅游建设规划”:一,以《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出台符合肇庆城市发展的体育旅游相关政策;二,在现有体育场馆和旅游资源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维护,进一步做好赛后场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采用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方式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三,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省运会举办不是肇庆城市一己之力,而是众多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优化资源、交通、服务等区域功能,实现地区体育旅游合作发展;四,体育局和旅游局携手合作,构建体育旅游发展管理体系,成立管理机构,下设体育旅游发展规划机构、体育旅游服务机构和体育旅游监管机构,明确各机构责任和分工;五,政府加强对相关体育、旅游企业指导和管理,整合体育旅游资源,拓展市场容量;六,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紧密配合,构建城市体育旅游发展动力机制.

3.2 推广后省运时期肇庆市“旅游+体育”模式运营

根据赛事旅游理论分析,城市赛后旅游经济会出现一个“爆炸式”发展,而后会进入一个相对低迷期,如何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肇庆以旅游资源闻名,以省运会为契机将体育与旅游充分结合,创新旅游模式.“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不失为一个历史的选择.首先,以肇庆的山水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七星岩和鼎湖山2个4A级旅游景点的优势,附带其他山水景区的地理特点,冲破传统的纯旅游运营模式,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积极承揽大型参与性及观赏性竞赛.例如,在景区内进行国内或国际的定向越野赛事,这可以充分利用肇庆学院定向运动在全国的知名度;利用星湖的国家皮划艇训练基地举办水上项目赛事;利用鼎湖山的山水开展登山运动赛事等.其次,利用场馆优势,采用政府主导+企业经营模式.省运会期间肇庆共新建和重建了34所场馆,不乏有综合类体育场馆、专项类体育场馆和小型综合场馆,已完全具备承揽大型体育赛事的功能.据了解,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已由企业承包经营管理,而且近2年还会承揽国内外顶级体操赛事,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场馆设施的空闲率,同时也有利于场馆的维护和管理.另外,还可以人文资源为特色,构建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协同发展的体育旅游项目.肇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值得观赏的历史文化遗址,又有丰裕的民俗文化,用体育的方式再叙历史故事是后省运时期肇庆发展的必然选择.

3.3 构建城市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是一座城市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体现,对于肇庆这样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来说,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将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6].肇庆要借助省运会及创建文明城市良好契机,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展示出肇庆彰显民族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对此本研究构建了肇庆市城市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完善体育旅游交通设施.要建立体育旅游专线、增加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规划体育旅游停车空间等;二、优化体育旅游休憩区服务.具体措施有增加休息服务区数量、整治服务区环境、提高体育旅游休憩区服务人员素质等;三、改善体育旅游指导类服务质量.相关部门要制定针对性政策法规,规范体育旅游行业的职业操守、提高咨询指导服务质量、建立地方体育旅游安全保障机制等.

3.4 校地联合,建立户外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政治、经济等因素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会对体育旅游品牌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另外,体育旅游项目当中不乏涉及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验项目,例如攀岩、溯溪、潜水等,因此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服务和指导人员就更为必须.肇庆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但困于缺乏高水平专业人才,很多具有开发潜力和吸引力的体育旅游项目都无法投入市场,而且现有的从业人员大都与旅游相关,缺乏服务体育旅游项目的经验和水平.因此,从肇庆地方特色来看,首先,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以肇庆各高校为依托,开设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并利用高校师资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在2017年成立了休闲体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户外运动、休闲体育旅游等行业从事项目指导与组织、经营管理与市场推广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其次,要建立外地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机制,提高待遇,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扎根肇庆,服务肇庆,以促进肇庆市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4 小结

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开展体育旅游物质基础,“十三五”期间肇庆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广东省第十五届省运会实现了众多历届省运会之最,根据历届大型赛事后的旅游经济发展脉络来看,城市的旅游业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暴涨趋势,而后进入低迷期.借鉴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历史经验,本研究立足于肇庆,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分析了肇庆在后省运时期发展体育旅游存在的不足,结合肇庆市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提出了建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核心城市发展战略,后省运时期肇庆市还需大力推广“旅游+体育”运营模式,同时要完善城市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校地联合,建立户外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机制,为肇庆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后省运时期体育旅游产业更加持续稳健的发展.

猜你喜欢
肇庆市肇庆资源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