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要抓住三个重点

2019-01-29 15:38刘程雯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刘程雯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640)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是党建的根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都强调坚定理想信念问题。高校教师文化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应该而且能够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遗憾的是,很多高校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极少数教师甚至还出现严重的问题。虽然我国素来重视研究公民、党员、干部的坚定理想信念问题①例如,2018年8月20日,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书目中查到坚定理想信念著作5部,在中国知网上查到坚定理想信念CSSCI期刊论文34篇。,但是专门研究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的论文却非常少②目前仅见2篇,即:李剑虹《用资本主义痼疾坚定高校教师理想信念》(《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第11期);瞿振雄、张扬《新时期高校教师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研究》(《教师》2014年第4期)。。因此认真研究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要全面把握坚定理想信念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2014年教师节期间提出了做好老师的四个标准,第一个就是“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1]4。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完整准确地了解、理解,合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哪些具体内容。联系当代中国实际,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观点构成的思想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狭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准确说,是指导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广义马克思主义的源头活水。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和发展并举。尤其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更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共产主义者的论述,共产主义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其他关系高度合理的社会,人们道德水平极大提高,个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没有阶级剥削,没有国家暴力,没有各种狭隘情感(例如民族主义)限制人们的合理选择。虽然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但是其本身丰富的合理的内容值得追求,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人类近代几百年社会建设、发展中国家几十年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提出和发展的整体性国家建设指导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0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文明多样性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使得其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时特别强调,“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1]5-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也是理想信念坚定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综合指标是“两个一百年”: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指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基本理论前面已经讨论,不再赘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七大增加了“和谐”,十九大增加了“美丽”)。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基本经验,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概念,内容是总结1989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得出的“十个坚持”。基本要求,即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必须坚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充分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要充分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的重大意义

全国各族人民、全体共产党员有了明确、合理、坚定的理想信念,生活就有了明确合理的目标,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和方向感,并为这些理想信念不断奋斗。从而生活得到充实,有机会获得成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414

明确、合理、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通过理想信念这个纽带紧紧地联系起来、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集体意识和战斗力量。邓小平同志80年代中期就高度重视理想的作用,认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他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3]对党组织而言,党员和干部的共同理想信念,也是党组织决策科学化、执行有力化的一个根本依据和要素。就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而言,所有国民和党员(哪怕只是其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明确、正确的理想信念,会使我们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努力方向。同时,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可以使我们很快摆脱不时来自大自然、国际社会、社会内部甚至党的内部等领域干扰因素带来的曲折、徘徊、犹豫、动摇等消极现象,坚定地向着未来合理的目标迈进。

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珍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和平、稳定、独立、公正的环境,珍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繁荣富强和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正是这些坚定的理想信念维护着党的领导和人民政权,促成了中国国家的独立、强大、统一、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所受教育、接触的人物各不相同,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发现一些人(甚至是相当一部分人)对理想信念问题漠不关心,不关心在当代中国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不知道坚持哪些理想信念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也不知道坚持哪些理想信念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他们那里,流行、奉行甚至刻意坚持的,是崇尚“什么都行!”的思想观念,没有真假、是非、善恶、美丑之分。这些人是动摇分子,在环境恶化或者意识形态形势复杂时,很容易做出损害我国主流理想信念的举动。

更有甚者,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有一批人顽固地明确地坚持(有的是隐性地坚持)反对我国主流理想信念的思想和言论,有的甚至表现出一定的行为。这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主要是领袖,尤其是毛泽东)进行冷嘲热讽,挖苦批判。这样的思想倾向和言论行为,不仅在一部分普通公民中存在,而且在高校教师等高级知识分子中存在。在习近平总书记罗列的五种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现象中,笔者特别注意后面两项:“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2]414高校教师本来应该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带好头、做表率,但是近几年多位高校教师不仅没有发挥表率作用,连基本的职责都没有履行,相反却顽固地传播错误的言论,有的甚至转化为行动,以至于被单位开除。这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坚定理想信念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高校教师需要切实发挥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2]415

三、要切实践行坚定理想信念的各项要求

作为教育背景好、文化水平高、社会责任大的高校教师,应该如何践行坚定理想信念的各种具体要求呢?主要包括: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在校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上彰显知识分子的责任,尤其要责无旁贷地认真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一要全面学习,不仅学习传统上我们高度重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历史、国际政治、政治法律、新闻传播、意识形态、民族、军事等社会基本领域的重要论述。二要深入学习,不能满足于大学教材、一般报刊文章、通俗读物,还要联系时代潮流,认真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著名马克思主义专家的专著,加深认识。三要不断学习,不能满足于运动式的学习,而是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良好的习惯,经常学习,周期性地学习,力求每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当做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4]四要联系实际学习,即联系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联系工作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想信念状况以及教育对象的理想信念状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有的放矢地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二)深入了解中国近现当代史

深入了解包括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在内的中国近现当代史,是当前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一是阅读各种相关图书。同时,注意关注和阅读图片作品。二是高度重视专题电视片和影视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示中国近现当代史的作品不仅有书籍,而且很多专题电视片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具有极大的传播效果,也是学习了解中国近现当代史的极佳途径。著名的有《长征》《延安颂》《苦难辉煌》《思想的历程》等。

(三)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我国的成就和问题

多年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扰乱理想信念秩序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不能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我国的成就和问题。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还不够大,但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有口皆碑的:国家独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卫生和教育的极大发展等等。1978年到现在,改革开放让全社会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国际地位极大提高。正确理解我国的成就和问题,就会深深感觉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四)全面了解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

纵观近几十年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就会充分感受到: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是一条促进国家独立统一、社会稳定发展、个人自由幸福的康庄大道。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东欧以及苏联形成了世界的一极;因为放弃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原各社会主义国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有不少原社会主义国家还出现内战。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还出现了国家解体。因为没有坚持富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长期坚持教条主义,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后劲,步履维艰。当代中国之所以风景这边独好,与中国1949年以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直接关系。相反,那些凡是不顾自己的特殊国情,盲目模仿外国(特别是西方的自由民主)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都是限于混乱或者严酷的内战。

(五)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作为知识层次很高、社会影响较大的高校教师,特别是文科教师,应该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首先,要揭露各种错误思潮的错误观点。这些观点无论是对历史问题的描述还是对现实缺陷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夸张的,有些甚至是完全虚构的。我们要用客观的历史事实和切实的现实事例,揭示这些判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证明错误思潮及其错误观点在解释方面的虚假性、片面性、夸张性,因为这些错误思潮对敌我双方的成就和问题的解释方面往往具有虚假性、片面性甚至双重性,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就往往从制度方面进行解释,相反对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不从制度方面进行解释,喜欢从制度方面进行解释,认为是我们的制度必然导致的。再次,要指出和揭露其效果的有害性和立场(动机)的敌对性。有些错误言论,看似没有什么不好的动机,但其客观效果有损于人民利益、国家尊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应要求其提出者、传播者、坚信者克制或者放弃。有的言论,是直接为反共势力、反华势力、反人民势力服务的,更要理直气壮地予以严厉的反驳。最后,还要指出一些错误言论在要求方面的苛刻性、双重性。有的错误言论罔顾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例如政治体系很多时候并不能够决定社会生活),把我国现实社会中一些消极问题的存在都归结为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以完美主义为标准,对我国政治体系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在阐述同样的问题(例如生态问题、人权问题)时,有不少错误言论盲目模仿西方反华势力的腔调,搞双重判断。

四、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5]联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379,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应当切实承担起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责任,发挥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作用,当务之急是要全面把握坚定理想信念的丰富内涵,要充分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的重大意义,要切实践行坚定理想信念的各项要求。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