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本书阅读”的点滴思考

2019-01-30 05:33冉启蒙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鲁滨逊整本书孔子

冉启蒙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也势在必行,发展适合国家发展的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新高考改革的步伐的不断推进,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学生对于学习和阅读能力的诉求孕育了“整本书阅读”的广阔天地,整本书阅读在当下的有效教学实践,是对传统单篇课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整本书阅读”的产生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提出读整本书。目前,“整本书阅读”是由温儒敏教授在主编国家统编教材时正式提出的。多年来,上海师大附中语文组,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曹勇军、上海高级教师樊阳等,都致力于“整体阅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指导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二、“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大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购买书籍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文本信息较为容易。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对于知识的传承固然有用有效,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就显得零碎和无力,而整体阅读的文本中融合了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各种精神和品格,在理解复杂的情节和人物情感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在批判和思辨的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完善的人格。

三、“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一是,以一本书的一个点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由点及面,进而进行整本书阅读。比如在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兴趣点,书的封底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你将体味到高品位艺术的辉煌!与此书为伍,与此书高尚的人物为伍,你将不再感到孤独。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认可这本书,通过这句话,学生受到了震撼,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我接着介绍这部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让学生对作品有了整体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知道为什么而读,读了之后才会有所收获,这有利于让学生克服阅读的惰性,促使学生完整地阅读整个作品。

二是,读一本书中一个重要的点,引发大家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如我在教授学生读《三国演义》时,就选择了人生智慧这个点。读书明智,但如何明智,学生不清楚,《三国演义》提供了让学生明智的方法,归纳起来小说体现的人生智慧突出表现在五点: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博大宽厚的爱人之心;真诚坦荡的交友之道;知人知己的深刻眼光;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学生读完之后再进行讨论和思考,哪些人物,哪些地方体现了以上的人生智慧?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收获人生智慧,这才是阅读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是,指导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需要准备的材料。比如我在教授《论语》整本书阅读时,就准备了一些辅助阅读资料,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还有一些文章如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任秉忠的《让我们走近孔子》,陶晓跃的《孔子:张扬个性教育的缔造者》,李敬泽的《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等。

四是,通过课前阅读进行主题研讨,课中展示研讨结果。比如研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展示了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的主题。小说内容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现。因此,通过阅读教育学生当意外的事情来临时,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应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正方兴未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整本书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真正开启学生心灵智慧,推动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鲁滨逊整本书孔子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孔子的一生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孔子的一生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