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透视、追问、拓展

2019-01-30 05:33姚友容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眼光作文题热点

姚友容

众所周知,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新材料作文已成为命题者的新宠,而在新材料作文中,“时事新闻型”即社会热点型材料作文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类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特别是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和卷Ⅲ、浙江卷、北京卷议论文作文题,还出现了单个事件或多个事件并以时间为线索组合材料趋势。这类作文题不再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的社会热点,而是引导考生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读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材料作文题,按照试题提供的材料的形式与内容,大体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还有争议的事例。看待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就要在立意上有独到之处,即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这就需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社会热点材料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同理,解读社会热点事件,我们也应当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或要素之间的联系,它们是互为存在的前提;“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联系即横向,发展即纵向,看待一个社会热点,应该横向联系(指空间上处于平列状态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深挖事件的本质,同时纵向分析(指时间上前后相序并有某种隶属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找到问题发展的脉络。

一、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进行“透视式”解读,“由表及里”立意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读社会热点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首先考虑从事件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即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进行“透视式”解读,“由表及里”立意,要求考生能拨开材料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考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作文题材料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发现其所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所言之”。

比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作文题材料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国家线索,一条是个人线索。

国家线索是——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内容展示了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示了国家的进步与成长。这些内容分别从国家灾难、国家辉煌、国家科技实力、国家农村振兴、国家扶贫计划、网民数量等方面展示的。

而个人线索就是——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主要展示了正在考场上的考生的成长经历。为何要特别突出“农历庚辰龙年”?主要展示了这些宝宝出生的历史节点,是龙的传人,明显带有中华文化的基因。

也就是说,作文题材料提供了纵向的大事记,即个人的成长、祖国的成长,如果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写作,就有可能被表象迷惑,立意也就有可能出现偏离。我们还应该用辨证的眼光进行横向分析,即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只有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把“个人与共和国共命运、共成长,个人的责任使命要与国家的责任使命”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由表及里深挖这道作文题最本质、最核心的题旨。

本道作文题,考生纵向发展的两条脉络容易把握,而横向联系的两个方面可能会忽略,这却又是这道作文题立意胜人一筹的关键所在,因此,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进行“透视式”解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进行“追问式”解读,“由果溯因”立意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解读社会热点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回溯过往,探寻问题的根源;关注过程,看到事态的发展;展望未来,提出合理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揭示事物之间内在发展的因果关系。而运用“追问式”思维立意,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找到思维的聚合点,进行由果溯因追问,从纷繁的因果中找到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预见最要害或最有深远意义的结果和发展,让思维深入到“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处。

比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明确提出“围绕三个标语写作”,立意就要明确这三个标语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全部素材就是三条标语,素材虽少,仔细琢磨,也有奥秘。

1.孤立地看,三者互无瓜葛,各自独立,各有各的产生动因,各有各的历史使命,属于平行并列的横向关系——抓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考虑横向思维,横向分析。即从横向上看,是十九大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所涉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谐美好以及实现现代化强国等广阔背景。可采用“由果溯因”:为什么要提出第一句口号?因为当时经济落后、社会国家贫困,经济要发展,必须抢时间要效率;为什么要提出第二句口号?因为改革初期的片面追求时间和效率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为什么要提出第三句口号?因为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2.合起来看,三者一脉相承,一线贯穿,有一定的联系性与连续性,虽然都没有改革开放的字眼,但全部意涵都在其间,那是它们的内在红线,这样理解,就可以认为属于纵向关系——抓住这一点,也可以纵向思维,纵向开掘。即从纵向时间轴上看,这三句为考生提供了改革开放和展望未来发展的背景;三句综合就是说,深圳口号艰难起步,浙江口号调整脚步,雄安口号迈开大步;三个小步贯穿起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和不同的时代精神,我们要适时地以不同的精神面貌、不同的时代要求去要求自己,努力奋斗,完成使命。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最切题。

本道作文题,在横向联系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三条标语的纵向发展,即从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三个方面的高度去俯瞰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才能概括出最切合题旨的立意方向: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不畏挑战,砥砺前行,共圆中国梦。

三、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进行“拓展式”解读,“由此及彼”立意

从时事新闻类材料中挖掘出核心概念,还仅就其本身“原地踏步”,为了使我们的立意更深刻,我们就应抓住这个核心概念,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深入拓展,由此及彼,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即对接社会,站在时代的高度,及时提出并回答当代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这样,让自己的思维深入一层,观点态度就跳出了常人的范畴。

比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以你对“浙江精神”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聚焦“浙江精神”,处理好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大我与小我等三组关系,而后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解读这三组关系,考生可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叙述浙江精神的形成过程,诠释浙江精神的内涵,而后采用“拓展式”立意,对接社会生活实际,将浙江精神放在大的国家背景和视角下,就浙江精神的具体某个点或某个侧面,比如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等展开论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浙江精神,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的改革和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浙江精神,将浙江精神发扬光大,从而促进整个中国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本道作文题,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拓展,对接现实人生,则立意就不同凡响了。

猜你喜欢
眼光作文题热点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热点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热点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结合热点做演讲
心态决定眼光
刮目相看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