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对纤维鼻咽喉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

2019-01-30 05:52吴林霞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消毒机喉镜消毒液

吴林霞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近年来,纤维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但喉镜检查是侵袭性操作,消毒不彻底会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尤其是艾滋病等具有较高感染率的疾病发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一旦清洗消毒环节没有做到位将会加剧疾病的传播,这就需要临床上加强重视[2,3]。本研究对纤维鼻咽喉镜使用了两种清洗消毒方式,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5 月使用后的纤维鼻咽喉镜1200 例,并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60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消毒,而实验组则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选择

实验组所用的消毒机为合肥金尼克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0.5 %-0.6 %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医疗内镜专用多酶清洗剂,酶液配置比例为1:400,纯化水。对照组采用老肯五槽内镜清洗工作站,0.5 %-0.6 %邻苯二甲醛;医疗内镜专用多酶清洗剂,过滤水。

1.2.2 消毒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6 年版)》[4]的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先对内镜进行预处理,用含酶液纱布对插入部进行擦拭:再经过初洗、酶洗、次洗、消毒,给予0.5 %-0.6 %邻苯二甲醛浸泡5 min,然后再次进行终末清洗、干燥,整个步骤完成需要约17 min。遇特殊感染延长消毒时间至45min,清洗消毒人员在护士监督下完成终末清洗消毒程序,早消毒程序。

实验组:同样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6 年版)》的规定,首先采用含酶湿巾仔细擦拭内镜表面的污渍,反复用流动的清水清洗,连接全管道灌流器,冲洗管腔(纱布一用一换),再将其放置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器当中,机器会以全浸泡、全灌流和高压喷淋的方式进行自动清洗、消毒,并以智能化控制程序对内镜的内孔管道、外壁等部位进行全方位消毒,确保了酶洗、消毒时间准确无误[5]。消毒清洗机的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无菌手套更换掉,并将完成消毒的咽喉镜放置在干燥台上,用高压气枪吹干水汽,按照标准清洗消毒程序用0.5 %-0.6 %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5 min[4]。末洗时间为2min 以防止消毒液残留[4],自动清洗步骤为初洗、酶洗、次洗、浸泡消毒、末洗、酒精干燥,整个步骤完成需要约14 min。

实验组标准化管理:(1)正确使用消毒剂:每天使用前应检测消毒液浓度,并粘贴测试卡于登记本留存,消毒液在有效期内使用,超过有效期应及时更换[6]。(2)彻底的清洗方法:含酶湿巾预处理,彻底冲洗管腔(纱布一用一换)。(3)多种程序选择:标准清洗消毒程序,用于普通病人检查结束后清洗消毒,消毒浸泡时间为5 min;特殊感染清洗消毒程序,用于初次使用的内镜或特殊感染患者检查后的内镜,延长消毒时间至45 min;终末清洗消毒程序,用于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内镜的终末处理,消毒浸泡时间为30 min;早消毒程序,用于每日诊疗工作前对内镜的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为10 min[4];自身消毒程序,工作人员可根据消毒时间选择运行程序,程序结束自行打印数据,并粘贴于登记本,便于存档追溯,所有程序都为电脑控制,避免人为的不规范行为。(4)正确的酶液使用:酶液浓度遵循说明书,电脑控制,确保浓度无误且一用一换。(5)规范地进行干燥:干燥台无菌巾每4 h 更换[4],清洗消毒机自带压缩空气洁净功能,乙醇腔内干燥,最后无菌纱布干燥镜身。(6)全过程追溯:对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操作者姓名和消毒程序以及内镜洗、消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全程记录并打印,工作人员可将记录单粘贴于清洗消毒登记本保存,便于追溯[7]。

1.2.3 评价标准

对两种方式使用的时间、检测到的细菌结果、消毒合格情况进行对比。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 cfu/件。

1.2.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的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的细菌学检测结果均为<20 cfu,且消毒合格率均为100 %,但消毒时间不同,实验组为16 min,对照组为17 min。标准化管理下的纤维鼻咽喉镜清洗、消毒时间准确,效果可靠,但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购买费用高,消毒液使用多,成本高,并且不能省去机洗前手工清洗的步骤;而手工清洗人为干扰因素多,没有监管时可能存在不规范行为,消毒质量难以保证。

3 讨论

目前,纤维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进行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使用内镜检查过程中疾病的传播和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也容易发生并发症[8]。故对内镜进行清洗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清洗消毒方法有手工清洗和标准化管理下的机器清洗,两种方式的细菌检测结果和消毒合格率差异不大。但手工清洗人为干扰因素多,没有监管时可能存在酶洗液正确使用率低、消毒时间不足、监督监测措施不到位等不规范行为[9,10]。标准化是对重复的事物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管理就是贯彻实施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采用标准化管理下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会在电脑控制下以浸泡、全灌流和高压喷淋方式对内镜的内孔管道、外壁等进行清洗。工作人员可根据消毒时间的要求自行选择运行程序,它计时准确、操作简单、节约时间、无人为干扰因素,同时大大降低了气溶胶的形成,也避免了医护人员因接触消毒液而造成皮肤或是身体的损伤。针对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采用标准化管理,强调洗消过程的连续性和清洗消毒时间的准确性,更注重细节管理。本文认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是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有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了操作步骤,降低了人工清洗产生的缺陷发生率。

猜你喜欢
消毒机喉镜消毒液
基于电解食盐水的蚕用自动消毒机设计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84消毒液
李健设计作品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的Meta分析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