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小学生规则意识强化例谈

2019-01-30 08:48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道德与法治规则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三小学)

一、课内课外,步调一致讲规则

其实,无论是从古至今有着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文明古国,还是从当今我们的国家、社会到每个家庭,无不渗透着极其科学,极其丰富的道德规范和各种规则,它们是那样的光彩夺目。

就拿新编教材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来说,有宣传食品安全法规的科目《今天吃什么》,有让小朋友从小懂得交通规则的《路上的安全标志》等这些学习生活规则的科目。反观今日现状却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对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低。具体体现在社会上缺乏大力宣传法治道德规则的持久性的运行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在学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唯才是举的落后错误观念。这些错误观念将严重影响着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的教育理念,使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余一切都不重要。致使大部分孩子不知规则为何物,我行我素,不受规则约束,从而喧嚣着那些无德“学霸”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而那些有德才弱者反而被人歧视的一股浊气逆流,其势之大不可阻挡。

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错误导向,错误观念,要让每个学校全力以赴扭转这种错误局面,加大宣传法治规则的力度,在教育学生学知识的同时,着重让学生明白他们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必须要遵守哪些规则。充分利用黑板报、课堂、法制宣传栏这些宣传平台强化宣传法治规则,着力细化规则,让每一条每一款学习做人做事,学会学习生活的各项规则铭刻在每个孩子心中。使他们懂得做人是要有道可循的,做事是有规可依的,是校内外充满呼吁法治道德、宣传法治规则的最强音。使学校变成宣传法制道德的大舞台,遵纪守法的主阵地。

二、言传身教,由此及彼传规则

俗话说得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矩则不成方圆。所谓家规,就是仁孝礼仪,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善良敦厚,诚实守信,与人友善。“我们所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就是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尊重自然,遵守交通规则等一系列社会法则。”在我们学习知识的校园里也同样有着形形色色的校园规则,各种游戏规则和上课规则。

掌握并且身体力行这些法规规则的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家长以及每个社会工作者,每个执法者,每个法律宣传者。也只有每个教师做到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着规则,就没有理由教不出遵规守则的学生;也只有每个家庭的每个家长率先模范忠实的遵守着法纪法规,遵守着忠孝礼仪的传统美德,就少有恣意妄为的子女;也只有每个执法者、法律宣传者、社会工作者以自己大义凛然的一腔正气,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就能把无限的正能量传递到神州大地,千家万户。

言传不如身教,尤其体现在遵规守纪的方方面面。常常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如尽快还上钱来的更直接更有力度;常常告诫孩子做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不如亲自给久卧病榻的老娘喂上一口热饭递上一杯热茶,更让孩子耳濡目染,终身受用。让规则不再成为墙上的纸和喊出的口号。

三、多方协同,共同提升化规则

新编教材一年级《道德与法制》15课《留住大自然的美》这一课里面,不仅有让学生必须懂得的各种自然法则,更有感化心灵,启迪心灵的“良方”,堪称美意无限。强化每个公民的法治道德意识,铸造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使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的形成规则意识。

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游戏,每一次活动,教育学生懂规则、守规则。家庭中,家长是各项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坚定捍卫者和执行者,也就成为内化孩子的教者和领路人。每个社会工作者自发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守法公民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致力公民道德建设的公益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呼唤沉睡的心灵。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道德与法治规则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让规则不规则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社会工作者保护保障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