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

2019-01-31 05:43闫华栋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创设小学生情境

◆闫华栋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素养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也需要一些新颖灵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逐渐增强素养意识,能够引导学生认知到教师的授课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这里面实际上渗透了多重含义。教师需要进行巧妙引导,要从教学环节做起。导入环节可谓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步。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兴趣的起点,就是导入环节。如果教师平铺直叙,显然,调动不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的素养意识自然也会毫无动静。因此,把握好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具有兴趣和求知欲望来成为接受整堂课的基调,则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也充满活力。如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教师创设语言情境,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充分感受动情感人的故事情节,这里面既有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也有学生主动学着倾听,并主动进行思考、判断,学生自然随着教师的讲述进入到上课的角色之中。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多媒体动漫、唱歌、音乐、问题等,这些都是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和进入课堂,了解大致内容,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并逐步习得知识,获得素养的提升。

二、开展深度体验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通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把原来浅尝辄止的一些学习活动的低阶思维,变成获得亲身体验的深层次思维,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现在的主动获取知识,亲身感受,主动思维,用心体会。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真正成为深化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载体,从而实现小学生在科学合理的引导下深度体验与探究,同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拓展思维的良好习惯,促进课堂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如教学《假期有收获》时,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创设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情境,让小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制作,通过手动、心动,使得思维不断跃动,也使得学生更为灵动的思考从手指尖中流淌出来。教师的情境创设,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制作手抄报,鼓励每一小组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自己动手进行编辑稿件,或者是动手写稿,大家一起讨论报纸的主题、栏目命名、排版设计,等等,这个过程是学生积极动脑,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充分吸取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为小学生指引了一条不断探索的办报之路的方向。学生参与其中,主动作为,积极思考,各组成员相互配合,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每个人都在发掘自我的潜能,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尽管小学生受到知识的局限和认知水平的影响,还无法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也是一种培养他们这方面能力的方法,通过不断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点燃他们的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思维活动通常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去引导学生,用问题去启发学生,用问题去点拨学生,从而让学生不断产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思维,创设问题情境也成为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途径。如《我们小点声》一课,教师提出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一边看图一边思考,看能否在读图之中解决自己的这一疑问,之后,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哪些地方我们不能大声喧哗?”这一问题如同“石子投进平静的湖水”,学生的回答之声传来,医院、课堂、图书馆等,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同时,还建议学生自发的组成小组,自己设计一些问题,相互提问,从而使得学生之间有了一种亲密感,主动思考,感受领悟,并让每一名学生从各自的答案中获得知识上的储备,也获得素养上的认知。

新课改中核心素养的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研学,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关注与培育,从而真正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价值,就是教学观从知识上升到核心素养如何形成与发展,教师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素养,惊奇发现,开心探究,快乐学习,集观察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实践等多种素养教育浸润其中,从而真正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创设小学生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