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向思维的应用

2019-01-31 05:43史爱芹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交换律例题定理

◆史爱芹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职工子弟学校)

人们的思维有一定的惯性和固定性,在面对某一问题时,经常会使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但是,有时候用常规思维不能够解决问题,这时采用反向思维,从问题的结果向前推演,就可以反推出条件。反向思维可以让将问题变得更简单,也可以更省时省力,有时还会让人产生新的创新性理解能力。

一、反向思维的概念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或者求异思维。顾名思义,反向思维就是要从事件或者观点的反方向进行思考,当大家都按照一个固定的思考方向来试图解答一个问题时,朝相反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反向思维。在反向思维的应用当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般来说,人们只想着把人从缸里救出来,司马光却不这么想,他反而把缸砸烂,让缸以及缸里的水离开人。

二、反向思维的特点

反向思维与一般的正向思维不同,如果所有人都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大家的思路就容易变得僵化,创新的欲望就会减弱。因此,反向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颖性,反向思维从一开始就代表着要与众不同,克服仅仅从熟悉的一面看待问题的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所推导出来的结果往往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反向思维是普遍的,只要能从一个方面想到尝试从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就属于反向思维。虽然反向思维是普遍的,然而要进行反向思维、实现创新,却不是容易的,因为反向思维的核心在于克服思维的定式,敢于打破常规,打破由于往常的经验和以往的习惯而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三、在教学中使用反向思维的意义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事物的反向进行思考并不是他们所熟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一般来说,个人也很难跳出惯性的思维,因此,反向思维的锻炼一般是通过教学来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生的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反向思维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打破顺向思维的固化定式,发现新的知识,更能够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做到全面,通过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反向思维,还能够举一反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自主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被培养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做到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求异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反向思维,可以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并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做到灵活运用反向思维,学以致用。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向思维的应用

小学数学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在随着年级逐步增强,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反向思维应能够不厚此薄彼,将两个方面的知识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不仅是从知识教育上应用反向思维,更能够从学生的心理上,从师生的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一)逆用定义、定理和定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数学学习中,定义、定理和定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在之后的做题中灵活运用。数学上的定义、定理和定律一般都是双向的,教师如果仅仅按照顺向思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不能了解定义、定理和定律的全貌,容易产生迷茫感。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逆用定义、定理和定律,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典型的反向思维运用,A+B与B+A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同理,A*B其实就等于B*A,两个式子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在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法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既然加法和乘法在交换之后结果不变,那么减法和除法是不是也能够使用交换律呢?在学生自主计算推演和教师的指导和解释下,学生就会明白,减法和除法是不能够使用交换律的。这样的反向思维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深化概念理解,甚至还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逆用公式和法则,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

小学数学中常常会有应用题,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不仅能够记住理论上的概念和定义、定理、定律等,更可以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实用性,为学生未来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由于日常生活的复杂性,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也有多种类型,但其中最难掌握的是关于钱的计算,这类题型也是反向思维最能发挥作用的题型。从设问方式上来说,当学生看到只知道最终结果而不知道最开始的数据信息时,就是应用反向思维的时候了。

例题1:服装店进来一批服装,提价30%出手,后来为了尽快甩货,又按照标价打五折销售,现价为200元。问这批服装进价多少元?

在分析这道题时,由于之后所有的变动都是在服装进价上进行的,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正是服装最开始的进价。在运用正向思维无法得出问题答案的情况下,反向思维就有其应用的空间了。我们把这道题倒着来分析,根据“又按照标价打五折销售”,说明标价是原本的单位一,求单位一需要用除法,列出计算式为200/0.5,结果是400,元,再根据“提价30%出售”,这里的提价就相当于比多,提价是比进价提价,所以进价是单位一,求单位一用除法,列式为400/(1+30%),结果约为308,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308,这批服装进价为308元。

例题2:一种饮水机先打八折,再打九折,现在售价为216元。这种饮水机原价为多少元?

例题2与例题1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学生们学会了例题1的解题思路,通过列式计算,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再用反向思维来分析例题2,“打九折”,式子为216/0.9=240元,再根据“先打八折”,说明第一次打折前的价格,也就是原价,是作为单位一的,求单位一用240/0.8=300元,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饮水机的原价为300元。

例题3:小强问爷爷今年多大年纪,爷爷没有直接告诉他,反而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6,然后用4除,减13,再用10乘,恰巧是100岁。”那么小强的爷爷今年多大了?

我们用逆推法进行解题,题中最后乘以10是100岁,那么乘以10之前的年龄就是100/10=10岁,减13变成加13,就是10+13=23岁,除以4变成乘以4,就是23*4=92岁,加上16变成减去16,就是92-16=76岁,那么得出结果,小强的爷爷今年是76岁。这道题也是比较特殊的经典反向思维题目,学生对这种了类型的题目熟悉之后就会知道,在反向思维解题法中,所有的数字运算都是相反的,然后从结果往上推演就好了。

(三)加强师生交流,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要摆正心态,首先要做到自己更新观念,转变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在哪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反向思维是比较困难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务必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团结中加深理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反向思维能力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帮助,更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助力未来的发展。教师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交换律例题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聚焦二项式定理创新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