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

2019-01-31 05:43◆吴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乌鸦课外阅读笔者

◆吴 艳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第四小学)

众所周知,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阅读教学指导理应得到当代教师的重视。从课内外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阅读习惯难以形成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未能完全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化,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阻碍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

一、重视课内指导,体验阅读趣味

最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必然是经过诸多专家挑选并最终得以确定的语文教材。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要从课内阅读出发,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方法来展开了课内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来进行阅读,借助一定的细化指导来使学生真正进入到阅读中,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阅读的表面。方法引领使小学生能够初步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学会阅读,才能体验到阅读的趣味所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足以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以“乌鸦喝水”的阅读教学指导为例,上课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乌鸦的图片,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展了一个有关于乌鸦的小型讨论会,并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了乌鸦如何喝水,从而实现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初步感知。随后,笔者给予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乌鸦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朗读结束后邀请了几位学生来叙述课文中讲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对阅读内容的的深入了解中,最后则在讨论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文章所蕴藏的道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悟认识到文本内容的变化过程,并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通过读、思、悟、说等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从而帮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显然,学习的成就感,心理的愉悦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对于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的迁移,起着良好的垫基作用。

二、开展阅读活动,实现阅读衔接

语文教学应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师在处理教材的同时,如果引导课外相关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此,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在选择和设计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阅读的主题和内容为基础,为小学生创造一个阅读的“天堂”,并借助活动将学生融入到活动氛围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阅读感知,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双向结合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衔接,提高阅读能力。

以“画杨桃”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在上课之前便根据这一阅读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合适的教学活动,同时还为学生选择了几篇与其有所关联的课外阅读篇目。因此,上课后笔者首先展示了一枚杨桃,随后要求学生们都拿出一张纸来,并要求学生杨桃的形状。随着这一场景模拟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纷纷行动了起来。在画完之后,顺其自然的将学生带入到了阅读中,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在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悟之后,笔者又向学生发放了《两小儿辩日》《红马的故事》两篇阅读,并与学生一起对其场景进行了模拟,并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感悟。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又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荐了素材。学生通过各种文章的对比阅读,丰富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阅读的分析能力,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最主要的是,这一模式很好地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进行了过渡和衔接,长期坚持,能够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发展合作阅读,获取阅读技巧

对于刚接触阅读不久的小学生来讲,单独进行阅读不能充分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不用说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了。小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解决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合作阅读来拉近生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众多合作阅读方法中,小组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展开阅读,并借助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取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以“落花生”的教学过程为例,笔者在课堂上首先根据学生的观察点和思考方式不同等特点具体情况进行了分组,随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阅读,并提出一些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谋求小组内部的自主解决,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在讨论中得出道理,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笔者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领悟、体会、提高。

四、提倡个性阅读,落实阅读实践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显然,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对它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而这也正是个性化阅读的标签。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普遍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并在这一基础上给予学生以指导。但是,个性化阅读并非是自由化和学生化,而是在一定的理论和规律下的双方个性的张扬与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有意识的为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阅读内容,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双向指导的基础上落实阅读实践,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个性化的认知。

个性化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是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共同需求所展开的教学,这对于落实阅读实践,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经常会询问学生所喜欢的阅读内容和体裁,并将其进行记录。在以“我想读,我会读”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前为学生选择了多种类型的阅读,这些阅读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在确定完篇目后,我将他们进行了打印,并分发给了学生。随后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爱好组成阅读小组,并在阅读中探讨其内涵。最后,笔者要求每个小组中都选出一人来叙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这一方法在落实阅读实践的基础上切实促进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当代教师更应该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主体,在结合课外读物方法指导的同时,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乌鸦课外阅读笔者
老师,别走……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乌鸦
乌鸦喝水后传
乌鸦搬家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