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以乐 学而生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1-31 05:43祁秀花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熊宝宝数学知识情境

◆祁秀花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一小学)

小学生,正是童心未泯的美好阶段。喜欢游戏,喜欢玩乐,对一切充满好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然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量体裁衣,从而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喜乐融合在一起,创设一些趣味的数学情境或者是游戏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被激活,产生探究欲望,学生既享受到愉悦的学数学氛围,也体验到用数学的美妙感觉,二者相得益彰,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还能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故事引入,集中注意力

面对小学生,作为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孩童的认知世界,摸准他们的喜好与认知习惯,自然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生硬、抽象、枯燥的多,没有语文吸引人的动人故事,也没有美术、音乐的艺术性。学生不仅要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如何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呢?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能够给课堂种下快乐的种子,也种下了知识的种子。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一上数学课就用老套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实际上,这样的导入是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当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童心童真的特点,用精彩的故事来导入,则会事半功倍。孩童们喜欢小动物,那么,这就成为数学教学中可利用的素材和资源,如此,还能够让学生陶然以乐,乐中好学。在教学《9加几》时,教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背景,画面里有熊妈妈和熊宝宝,桌子上放了好几个玉米棒。教师就画面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熊妈妈掰了几个玉米棒放在桌子上,熊宝宝看见后,开心极了,连忙拍手欢呼,馋的口水都要留下来,但是,熊妈妈让熊宝宝先数一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子,因为一会儿还有客人要来,大家一起享用。这下熊宝宝有些傻眼,必须要先数数,熊宝宝急得直挠脑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熊宝宝数一数吗,看看到底有几个玉米棒子。”这一个故事很有趣,再加上多媒体中熊宝宝直挠头的憨憨笨笨的样子,让学生们开心大笑,善良的孩子们都想帮助熊宝宝,于是大家集中注意力,1,2,3……有的数,有的加,一起参与到探究9加几的数学学习中了。

二、游戏穿插,增强趣味性

作为基础性教学的小学数学,难度都不是很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要入门,似乎充满了不少学习上的困难,原本的感性要过渡到理性,原本的直观要转变成抽象,当惯常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生重新调整思维,重新培养思维习惯。在这样的过渡阶段,教师需要牵线搭桥,营造趣味课堂氛围,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易于学生投入其中,潜移默化下吸收数学知识,并逐渐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如教学数的加法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玩扑克牌游戏,一个学生举1-9的数字,另一学生举10-99的数字,其中一人出张牌,进行一道加法题计算,二人同时做,看谁算的又准又快。这两张牌则成为赢家的奖励品。这一趣味游戏,还可以运用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很快掌握了数字的算法。

三、构建模式,提升感悟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体会到乐学状态中的学生思维更为敏捷,学生的探究意识变得强烈,他们从具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不仅乐于参与,还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自觉掌握数学方法,并现学现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因此,也有许多教师在新课改下大胆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不断更新观念,创造了诸如开放性教学模式,游戏式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旨在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生发自觉学习、积极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获得了培养和锻炼。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趣味情境和游戏中陶然以乐,学而生趣,了解数学知识的用途之广泛,从而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熊宝宝数学知识情境
赖床的熊宝宝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熊的家里
喜欢黑夜的熊宝宝等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