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如行船 “智”为舵手
——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19-01-31 05:43孙晶波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情智课文情境

◆孙晶波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一小学)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小学生的童心因为重复训练而被扼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显得非常呆板,没有活力,难以让学生的情智得到发展,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比较少。而情智教育既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也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启智,情智共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情智课堂注重情与智相生和师生互动,它倡导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老师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果,情智课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学生一起营造师生共生的课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脑手口的共同活动,获得智慧。

课堂是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主阵地,语文教学就是语文老师利用了语文教学资源在课堂与学生共同构建情智活动的过程。

一、语文老师要由情生境来创设情境

任何教学活动中的“导入”非常关键,导入也就是课堂的“入境”,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学习文章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一般来说课前是学生比较松散的环节,而在导入环节中设置情境,能够起到让学生“收心”的作用。老师要在短时间内设置好导入环节,有效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恰当地选取导入的方式。

1.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渲染情境

因为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是一种发泄和放纵的情态,所以上课之前的“收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课前几分钟时间虽少,但作用巨大,老师在课前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渲染情境,既能让学生平定心理,又能让师生间产生亲近感。老师的智慧在教学中要无处不在,他们不但能传授知识给学生,也要启发学生打开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2.利用播放音乐手段来渲染情境

感人心者莫过于音乐,说明音乐对人内心的触动非常大,因此,在课前渲染情境时可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音乐中含有作者所要表达感情感,借用乐曲来渲染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在《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找来二胡曲《二泉映月》,播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逐步走进音乐家阿炳的内心世界去。借助这首曲子一曲胜千言,无须老师在进行过多的讲解,学生脑海中对阿炳这位音乐家已经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当心中回味这首曲子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喷涌而出了,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适当地点拨,可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来渲染情智

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联想和想象,作者在进行创造时往往会留下很多空白,这里的空白其实是让读者进行二次加工,阅读时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补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魅力无穷。比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已将情感寓含景物描写中,老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来还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让学生在“目送”中来感受到这份情谊。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好多内容都是凝聚在具体而微的细节中,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引导,调动想象还原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融于“境”中。

二、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品词味句,由文入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文入情的方式很多,其中咬文嚼字应该是最常用的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进行体味,层层深入地探求情思,要让学生走进语言的内在世界,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内容和形式上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1.立足文本内容,咬文嚼字进行文章意蕴的品读

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对文中字词的理解,但是实际是对作者在文中情感的把握,课文中字句都有其涵义,尤其那些用得巧妙的字词更是胜一筹。比如,《论语》中的“不亦乐乎”和“不亦说乎”,这两句中的“乐”和“说”到底应该怎样来理解呢,老师可就字形进行引导,“说”是通假字通“悦”,表达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用的是竖心旁,而“乐”是快乐之意,高兴了人就会喜形于色,所以表现在脸上,朋友来了自然是高兴的事,所以喜笑颜开了,经过这番品读,学生自然对这两个词义及所蕴含的体味到位。

2.结合文本内容,层层深入探“情”索“思”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说到底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进行的一次谈话,在这个谈话中来体味话外之意。所以,老师在讲授课文时不能支离破碎地讲解课文,如果思考没有深度,理解自然就会出现偏颇,甚至错误会意。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全文本内容,能够引导学生由文入情,层层深入地理解文中的情感,就非常关键,这样的阅读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步步有收获的过程。如《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它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由于小学生接触古文比较少,没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学习起来就有难度,如何让他们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就是学习的关键所在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由文句生发开去,分配角色,展开想象和联想,伯牙如果志在清风明月,钟子期会怎么说,在反复的问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他们之间的这份情谊。再通过训练和交流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他们的情智自然得到升华。

3.整体把握文章,前后融会领悟文本中的真情实感

一篇作品在写作时,由于行文上的需要,作者往往会有所取舍,但是段落和段落之间却是关联贯通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做到整体把握文章,前后融会领悟文本中的真情实感。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在留德期间所遇到的风情人物,文章渲染的是德国所见之处都是多彩的花,那里的人有着花一样美丽的心灵,他们愿意把花朵朝向路人,所以文中要表达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一种美好情怀,作者写作时对风景用了一连串的词来形容,因此学习时只要抓住了这些词就找到了解读文章感情的钥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体味民族风情的特殊,细细品读之后,自然会体味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美好境界,所以学习这篇一如登山,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接近文章的中心,思维也会受到训练,实现了“情”“智”俱获的双重功用。

猜你喜欢
情智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情智德育”活动掠影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