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9-01-31 05:43范新明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小棒创造性意识

◆范新明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东街小学)

小学阶段是引导小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培养创新意识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处于主导地位。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这里指出,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答这些问题。

2.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量使用的都是习惯性思维,强调固定的思路、运用较为稳定的思维模式。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地运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会养成对思维模式的依赖,形成思维的惰性。所以,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以后,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不是悬挂在半空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同样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抽象、推理、类化……但它不是单独使用某种思维方法,而是综合运用,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某些创造性思维方式如直觉、灵感等,更是属于那种非规则性非程式化的思维。由于创造性思维和习惯性思维都要借助于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培养,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又要重视用创新意识来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既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又要重视思维的灵活性,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一年级“退位减法”一课,进行“23-7”教学摆小棒结束时,一位同学问:“老师,我先从23根小棒里拿10根减掉7根,再用3根加剩下的10根再加3根,因此得16根小棒,这样做可以吗?”这时,教师高度评价了这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

2.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法”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练习,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同学们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一(1)班36人,(2)班38人,一(3)班37人,二(1)班38人,二(2)班42人,二(3)班43人,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坐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几种搭配方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学生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教学中始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坚持做到:对学生的微笑和鼓励多一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支配的时间多一点。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猜你喜欢
小棒创造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一起数小棒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巧移小棒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