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打造高效课堂

2019-01-31 05:43陈素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思维

◆陈素梅

(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小学)

随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明确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以探究为核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将探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那么该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呢?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设置悬念,“碰擦”学生探究问题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部动力。如果同学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参与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究。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识、想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摆的秘密》一课中,上课时我通过课件展示了摆动着的座钟图片,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咦,座钟的摆为什么会摆动呢?”老师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兴趣盎然。众说纷纭:摆是由摆锤和摆线组成的、摆摆动的秘密是什么……这时候我趁热打铁问道:“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谁的猜想最准确吗?”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就特别高涨,很快就想出了各种办法去验证。让学生感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以情促学,带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哪个老师有感情,就对哪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正如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我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态度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特别是上课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其次,是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与挫折,不随便指责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并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我和学生一起做过“有趣的磁铁”实验,玩过瓶“吞”鸡蛋,有的同学的鸡蛋“吞”不下去,我就和他们一起探究其中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措施。由于师生情感的融洽,使原来探究兴趣浓厚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一开始对探究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1.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行发现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点内容。观察中,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发现出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也是创新精神的一种反应。比如《植物的根》一课,我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时,为学生提供了同一种植物的根的辨别,不同植物的根的观察,让同学观察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说出不同植物的根的特点,并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在观察中,有的小组观察不全面,有的小组观察得非常好,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各有不同。通过交流,学生充分感知了不同植物的根的特点,从而发现了规律。

2.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需要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激发兴趣,使之真正认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例如《纸》一课中,我让学生证明哪种纸吸水性强,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出餐巾纸吸水性最强,其次是报纸的吸水性较强,最后是电光纸吸水性最差。在实验室,我让学生分别往纸上一滴一滴地滴水,统计三种纸吸水的滴数,从而判断出准确的结果。在汇报时,我让学生重点说出结论的根据和实验中的现象,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结论?充分挖掘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知识获得的过程。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科学家在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在科学课的探究中,事实和证据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例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创设一个问题,三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见解。学生就想到了用一个统一的容器来测量,用带有刻度的器具去测量,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可以说,事实和数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及判断思维能力,也使他们能够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现并获得新知。

三、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更多的表现在发散上。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水变咸了》一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盐和水,让学生思考: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盐到哪了去了?老师启发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盐去哪里了?学生回忆观察方法,可以尝一尝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盐的变化看不清,用高锰酸钾试试看,在不断地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极大地发展,进而发现“溶解”的秘密。

四、重视合作式学习

在科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实验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得到发展。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我们要有效地运用探究式学习进行科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探讨。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