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教育视阈下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索

2019-01-31 05:43◆彭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五年制课程目标教材

◆彭 丰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在高职课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之一,结合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能够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当前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教材,还是课程教学等方面都面临一些缺陷,这不利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尤其是在衔接中高职教育的视阈下,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显得非常迫切。

一、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健全

在设置课程方面,很多学校依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设计的课程整体布局混乱,不具备延续性与整体性,一般都是前2~3年根据普通高中或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之后的1~2年应用一部分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容,未曾兼顾课程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2.教学内容不具备实效性和健康性

在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仅仅注重传统竞技运动的教授,忽视了学生感兴趣、实用性强、健身效果好的运动,建构的教学内容不具备层次性和系统性。除此之外,设置的内容未曾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相符合,较难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3.教学模式不先进

当前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中心依旧是教师,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未曾出现改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素养、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中太过注重统一性,缺少兼顾学生的运动技术基础、学习技能、兴趣特点等,不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不同之处,这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发展个性。

4.教学评价不科学

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中的主导是运动动机,评价仅仅重视结果,未曾兼顾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不同之处,过程性评价缺失,也未曾全面地评价学生。

二、中高职衔接教育视阈下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措施

1.实现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之前,体育教师首先要考虑清楚教法与学法。落后的体育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健康安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方法要把目标效果的单一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在整合课程目标方面,应兼顾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对学生发展基础与发展个性的关系进行协调。因为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跟中职的学段水平一致,因此在定位课程目标方面,应重视学生稳定兴趣、特长的发展。在后两年的阶段,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专业素养与将来生活方面进行关注。在实际操作上,应确保五年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跟学校的实际状况相统一,应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条件,整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中。并且,还应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各个领域间的横向整合,有效统一课程目标的运动技术、运动参与跟发展心理、发展身体、适应社会,以发展作为学生的运动终极目标。

2.建设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

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现状,形成跟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要求相适应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3+2”框架体系,也就是前三年注重基本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后两年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框架内容体系,以此作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建构一系列项目的教学模块纲要,且模块化设计一系列教学内容,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统一可行性与科学性、世界性和民族性、文化性与健身性,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兴趣爱好,根据学校固有的课程资源,科学开发民族传统项目、传统运动项目、新兴体育项目,建构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因为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缺陷导致的一系列消极影响较为突出,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和教学管理思想,一切基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教师也应时常跟学生交流互动,注重因材施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心理素质。

4.构建更加科学、专业的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

在改革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身体发育现状,这样才可以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执行中,需要有效统一运动项目技巧与高职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且将趣味性活动引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在保障学生身体素质跟社会要求相符合之后,再引导其学习具体体育项目技术,从而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具体来讲,需要分析校本教材,进而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跟课程种类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高职学校能够结合设备、场地、师资等现状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种类予以确定,像是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短跑、长跑等传统项目,且增加学生热衷的一些新课程,像是网球、游泳、瑜伽、健美操、滑冰等。高职学校统计业已清晰的课程,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形成校本教材,所有的学生在选择体育与健康选修课之后,发放具备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校本教材,进而构建更加科学、专业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

5.强化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跟专业之间的联系性

在改革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中,务必注重专业性,即体现高职学校专业的特色,从而使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像是针对服装纺织专业、机电专业、烹饪专业的学生,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腿部、腰部、肩部肌肉力量等,能够引导其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且在编写教材中增加以上专业的职业需要,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一系列体育练习。而针对装潢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其需要练习腹部、腰部、上肢肌肉力量,可以引导其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足球、篮球、田径等。

6.建构科学的五年制体育与健康课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的优化与改革上,需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评价方法,开发与改革有助于课程目标全面实现的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结合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现状、行为表现、出勤率等标准对学生实施全面性的教学评价。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选择予以尊重,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评价学生的学习中,需要注重发展与激励的作用、实现评价选拔和甄别作用的淡化。评价内容需要体现学生发展个性、全面发展,评价重视结果与过程,尤为重视过程评价,以及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职业教育正以超常规、跨越式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起步较晚的五年制高职,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应通力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来完善自己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学校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职体育教育功能,为社会输送大量全面人才,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猜你喜欢
五年制课程目标教材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