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下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研究

2019-02-01 02:29董金金王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洛阳

董金金 王起

关键词:全域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经费资助(编号:2018249)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12日

一、引言

当前,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带来的经济增长与日俱增,而旅游相关的城市建设也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对于洛阳来说,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建设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就要突破原有的局限、固化的思维方式,突破由旅游部门主导的旅游规划僵局,树立起真正的全域旅游思维,从城市的长远发展着手,多方位全方面考虑城市建设,使文化建设、城市品牌、地区特性都与旅游发展有机交融,服务于城市实际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全域旅游为新时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主要指导方向。

二、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现状

自我国公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中。而洛阳也是不甘其后,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建设,这也正是洛阳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中,洛阳栾川县、嵩县和洛龙区先后被列入,洛阳旅游业发展取得一次次突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明确提出“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全国重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在2017年初,洛阳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球旅游新模式,打造洛阳旅游国际品牌;国际化思路、国际标准规划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从数据来看,洛阳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2016年洛阳全市共接待游客共1.14亿人次,同2015年相比增长了9.5%;旅游总收入达905亿元,增长15.6%。2017年,洛阳有1.24亿国内外游客。同比上年增长了8.6%,旅游总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15.3%。洛阳市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多,旅游总收入不断突破新高,然而各项指标的增长比例放缓。数据只能表明部分现象,实际上其旅游人数的大幅上涨与国内经济发展、国民旅游意识的改变有着巨大联系。这也和洛阳市的旅游建设与宣传密不可分,然而就目前洛阳旅游业现状而言,洛阳旅游发展仍然依靠以传统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以及单一的景点游为主,全域旅游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如为促进栾川、嵩县旅游旺季的发展,鼓励自驾游,自2017年以来,洛阳市连续两年开展了高速免费活动。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嵩县白云山景区在2018年7月份出现景区接待能力不够、运力不足等情况,更加上暴雨,景区一度被迫闭园整修。另外,有关部门接到群众投诉后暗访发现景区内脏、乱、差、安全措施不到位,更是有非法建设破坏生态、破坏天然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游览质量与景区的口碑。

三、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开发难度大,建设周期长。自全域旅游的战略提出以来,洛阳城市政府编制了一系列如“洛阳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计划,旨在为洛阳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作出指导,但由于缺少具体详细的规划及落实步骤,整体全域旅游发展速度缓慢,成效起伏不定。理论上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整个洛阳市的第三产业都有良性的带动,但是实际上由于全域旅游的建设涉及产业范围广,参与主体众多,尤其在于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显现出成效,需要整体协调才能显现出成效。而全域建设又需要的极其庞大投入,尤其在历史文化资源开放方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大量投入却不能及时体现成效而且由于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风险也大大提升,以至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无论是投资者、建设者还是政府管理者都不愿意在这类投资周期长、效益不显著的项目上投入精力。正因如此,到目前为止,仍然以牡丹文化节和几个重点景区景点为依托,并没有达到全域旅游要求的 “全域”。

(二)开发难度大,文化带动效果差。洛阳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产。作为13个朝代的古都,上到偃师夏都二里头、下至隋唐洛阳城,无不彰显着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洛阳现有古代的遗址遗迹1,074处,历代大型古墓葬1,038座,古建筑群有4,932处,大遗址遗存7处。在如此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面前,对应的却是蹒跚学步的历史文化开发。其中,古代遗址对外开放的仅有1处,古墓葬2座,古建筑1处。

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只有极少数被成功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且文化转化效果更是有待提升。真正被利用相对较好的牡丹,也只有每年四月的“牡丹文化节”会吸引大量游客,且以觀赏牡丹为主,相关的纪念品雷同度高,缺乏新意。以观赏牡丹为主的公园大量建设,亦是大同小异、特色不突出,各种牡丹园等以牡丹为主的公园品种大同小异,在花期的控制上一般都在牡丹花卉节期间,游客参观了一个公园之后,对其他公园的游览概率不大,但是受景区能力限制,导致景区服务上缺失。这样不仅无形中就造成了对游客的争夺,使景点蒙受经济损失之外,另外也扰乱了洛阳的旅游秩序,降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影响了洛阳旅游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

围绕牡丹发展的文化、衍生产品数量多但却雷同,大多是一些印有牡丹花样的小商品,能真正印上“洛阳”烙印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少之又少,缺少洛阳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声名远播的牡丹瓷、唐三彩、青铜器等产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旅游业的结合度低,规模效益难以显现。

(三)人才基础薄弱,高端人才大量外流。人才资源匮乏是制约洛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才流失率高居不下,目前洛阳3所高校均开设有旅游相关专业,但90%以上的毕业生大多流向了其他城市。人才资源的匮乏,在规划、开发、营销、服务、管理等各领域更为凸显,以至于城市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新鲜力量少,城市项目规划、建设缺乏新意,模仿复制其他城市的创意。尤其是导游行业,来洛旅游者使用导游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洛阳市旅游业淡旺季差别大,各大景区采取职业导游与兼职导游结合的形式,进入旅游旺季兼职导游的数量远高于专职导游,但由于其工作的临时性,兼职导游的专业能力显现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建议

(一)全域规划,精准定位。城市的规划和定位,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状态,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与规划要精准。洛阳对自身的定位,依旧要持续强化 “华夏之源、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品牌,坚守十三朝古都的定位。

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与建设,要紧紧抓住全域旅游规划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地域的长远发展着手,城市的规划要联合各个部门,打破固有思维,对于洛阳的发展,要听取多方意见,由政府牵头,联合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交通部门等各个部门,充分吸取社会力量编制洛阳未来发展规制,统筹社会资源、全行业参与。从全域旅游出发,综合利用洛阳本地的资源、产品、各产业、各阶层力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洛阳的历史文化、品牌、个性创造出最大效益,发挥出最大价值。要在城市各个地方体现出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好洛阳历史文化、历史遗迹,以历史文化开发与建设为主,全面融合各个产业,加快洛阳城市区域文化建设、洛河文化旅游带、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带等,做好洛阳文化建设规划。

(二)科学保护与开发,推动供给侧改革。作为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洛阳城市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洛阳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亮点与优势,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重点应放在对夏、商、周时代,以及魏、晋、隋、唐等朝代。对于老洛阳文化的开发,也是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对洛阳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开发和保护,如河洛大鼓、洛阳水席、洛阳宫灯、平乐正骨、杜康酒酿造、唐三彩和澄泥砚等。这些都是将文化活化、展现的最好途径,合理运用好这些宝贵遗产,将是对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个巨大推进。

对于文化与全域旅游的融合,要“由点到线”,突出洛阳的根文化、都城文化、牡丹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要综合利用各项资源,如加强龙门石窟世界遗产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城区历史文化区、偃师二里头文物馆等。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如丝绸之路旅游、寻根旅游、黄河文化旅游、生态景观旅游等。

(三)提高旅游竞争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要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文化名城建设还要“由线及面”,推动多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实现业态全产业、全链条的融合。提升历史文化的竞争力,活化历史,传承文化,最关键在于现代文化资源与产业的开发。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等的研发设计、旅游装备制造等项目,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开发的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产业融合,从供给上为旅游产业增添效益。加强对文化遗迹的活化与转化、对现代文化产业的有效利用,正是洛阳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应重视的。

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要将以旅游业作为核心,加强旅游业与全产业的融合,不同地区开发要体现不同特色,打造以旅游为主多种业态并存的复合型发展模式,促进工业、农、林、牧、副、渔与旅游业的融合,例如工业可以在围绕洛阳牡丹、杜康酒、唐三彩等深加工方面下功夫,开发优质特色工艺品。另外,要利用其资源优势,吸引投资,促进基础工程的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创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科技项目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

(四)创新全方位管理、治理和监督协作体制机制。全域视角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城市全方位配合的,管理和治理也是如此。城市为游客留下的印象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管理和治理要在建设时考虑,综合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市场、品牌、产品,发挥各部门、各产业、各阶层的力量,各个部门统筹协调,落实项目责任、治理责任,明确分工,强化市民责任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全市以及各个景区、各大旅游企业的服务监督评价体系,鼓励全民参与监督和评价。

(五)全域营销,全民宣传。在旅游新时代,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营销手段多变,新媒体、自媒体发展迅速。如何从营销入手,打响洛阳旅游名声重要方向。要对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进行思考和规划,创新营销手段,规划个性化营销,突出营销效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创新思维,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全域营销,定制整体营销策略,强强联合,借力借势,主动出击,讲好“洛阳故事”,树好洛阳形象,多元化宣传推介洛阳。借助互联网优势,结合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精准分析、定位和服务。制定实施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宣传计划,积极开展城市形象推介,塑造良好形象。全民参与营销,重视大众利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视频网站、公众号等传播“崇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洛阳文化精神,借助自媒体传播力量,鼓励洛阳市民积极传播洛阳美好形象,充分发挥市场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

[2]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為[EB/OL].新华网,2016.2.9.

[3]杨瑞涛.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洛阳为例[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洛阳
文艺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洛阳战“疫” 人大在行动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