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19-02-02 03:55
广西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民族

(2019.8-2019.9)

(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21世纪美国白人极端主义现象研究/王伟//民族研究,-2019,(5).38~54

从“传统共和模式”、“反歧视”到“共和模式的当代重构”:论法国少数族裔一体化政策/彭谦,程志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5).39~50

从印度的视角观照印度“民族问题”:官方范畴与制度框架的历史形成/吴晓黎//民族研究,-2019,(3).46~60

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李雪婷//贵州民族研究,-2019,(8).15~18

当代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绩效及其优势/哈正利,云中//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6~21

多民族国家建构国家认同的关键维度与政策路径/石亚洲,张方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16~26

革命時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及其意义/杨小柳,胡敏哲//民族研究,-2019,(5).12~23

国家建构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中国话语的理论分析/马俊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5).28~38

加强民族史研究  重视“绝学”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史金波//民族研究,-2019,(2).1~2

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与实践/乌小花,郝囡//民族研究,-2019,(5).1~11

抗争与适应:族际关系视阈中的缅甸大选/祝湘辉//民族研究,-2019,(5).14~26

论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机理/袁文华//广西民族研究,-2019,(4).9~17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逻辑及当代价值/赵振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5~11

论缘的场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张龙//广西民族研究,-2019,(4).32~37

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确立与文化自觉/张淑娟,陈宪章//广西民族研究,-2019,(4).1~8

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观的逻辑内涵和实践创新/刘国新//贵州民族研究,-2019,(8).8~1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历史经验/果洪升//民族研究,-2019,(2).3~4

美国居住区种族隔离现状、特点和形成机制研究:兼对近期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评析/姬虹//世界民族,-2019,(4).1~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艾淑飞//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12~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渊源、构建与实践逻辑/廖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5~13

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王延中,章昌平//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5).15~27

新时代中华民族话语的内在逻辑/李京桦,佟德志//贵州民族研究,-2019,(8).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思想述论/彭英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0~15

新自由主义秩序下墨西哥土著居民的发展困境评析:以索盖人抗争格里哈尔瓦河水电开发事件为例/张青仁//民族研究,-2019,(5).27~36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情境和路径/青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9

“直过民族”跨越发展的基诺族模式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董学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5).126~134

制度自信视阈下的中西民族团结制度比较/青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5~15

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机构的形成和社会化格局/王希恩//民族研究,-2019,(2).5~6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多重建构及其逻辑/常士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3).1~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郝亚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3).9~13

中华民族建设中的认同问题/王希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民族复兴思想再审视/彭玉峰//广西民族研究,-2019,(4).18~24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民族交融发展道路/周少青//民族研究,-2019,(3).28~45

族群型政党:概念、类型及其影响/张建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27~37

二、理论研究

发展观的历史形态与嬗变:基于国外人类学理论研究的思辨分析/李超,蒋彬//广西民族研究,-2019,(4).76~82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民族构成复杂性的反思及其当代意义/华涛//民族研究,-2019,(3).18~27

葛兰西民族理论及其影响探析/魏俊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21~28

经济民族学的意涵/陈庆德//西北民族研究,-2019,(3).24~25

经济民族学学科构建刍议/郑宇,杨素//西北民族研究,-2019,(3).45~53

礼物和宴会的两个逻辑:中国和西北海岸的谱系/[美]杨美惠,著;刘明月,黄子逸,兰捷,译//西北民族研究,-2019,(3).54~69

人类学视野下的“身体感”研究:观点与脉络/郑艳姬//广西民族研究,-2019,(4).57~65

土地制度与边政忧思:谷苞先生的卓尼经济研究/张亚辉//西北民族研究,-2019,(3).26~34

习仲勋对西北地区民族工作的贡献/雷兴鹤//民族研究,-2019,(5).24~37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12-14世纪回鹘人名中的家族标识成分及其产生原因/付马//民族研究,-2019,(5).81~93

变与恒:意大利移民在加拿大的生存调试与文化坚守——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边宏宇//民族研究,-2019,(5).85~98

藏传佛教乡村寺院僧侣的长幼差序与生计差异:云南德钦噶丹·羊八景林寺的个案分析/此里品初,陈庆德//民族研究,-2019,(2).88~101

“场圈”与文化认同:凯里苗族生肖场研究/龚露,张诗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5).62~72

城镇化进程中民艺调研的路径与方法/潘鲁生//民俗研究,-2019,(5).23~3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民族社区社会文化的变迁:以武汉市马家庄为例/李安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78~83

此岸彼岸:丧葬礼仪中铜鼓的功能探析/徐昕,张煜璇//广西民族研究,-2019,(4).83~89

从壮语“口/嘴”的隐喻看壮族的认知特征:以马山壮语为例/熊奥奔//广西民族研究,-2019,(4).152~158

傣族傣卯人的生肖表征及其影响/马翀炜,汪洋//民族研究,-2019,(4).59~67

当代美国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困境/伍斌//民族研究,-2019,(2).24~37

当前少数民族女性贫困研究的进路与拓展/何瑾,向德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72~77

地方性互惠与共同意识的塑造:以沙镇为例/哈正利,云中//广西民族研究,-2019,(4).44~50

侗族地区农村传统建筑传承的风险规避及其治理/张君,冯莎莎//贵州民族研究,-2019,(8).33~38

独龙族传统农业劳作中的交换与互惠/杜星梅//西北民族研究,-2019,(3).70~77

多维福利治理框架的农村低保公平性问题探讨/耿永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46~57

多元医疗:一个侗族村寨的个案研究/余成普//民族研究,-2019,(4).68~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评价机制与实践/徐雪莲,李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38~42

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对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陶斯文,杨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3).21~26

关系的隐喻与延伸:一个微商网络民族志研究/李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44~50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和发展刍议/龙佑铭//贵州民族研究,-2019,(8).62~68

贵州苗族图腾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统新生/栗嘉忆//贵州民族研究,-2019,(8).76~79

国际移民新趋向与中国国际移民治理浅论/路阳//民族研究,-2019,(5).58~72

海南疍歌中的主流文化研究/胡冬智,黄桂玲//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57~62

户籍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梅建明,陈汉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67~71

黄与绿:元阳梯田景观农业中的土地和农民关系研究/史艳兰,刘芳//广西民族研究,-2019,(4).51~56

回族家谱文化探析/丁明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50~56

会稽山齐贤洞:瑶族文化的发祥地/莫金山,李大庆//广西民族研究,-2019,(4).159~166

家族主义的传承与发展:纪念凤凰村研究100周年/周大鸣,黄锋//民族研究,-2019,(5).1~11

教育扩展、人力资本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张爱芹,高春雷//民族研究,-2019,(3).61~72

节日志与写文化:“一带一路”倡议下塔吉克斯坦诺鲁孜节调查研究/刘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19~30

老挝克木人铜鼓文化考察/李富强,卫彦雄,吕洁//广西民族研究,-2019,(4).90~94

礼俗互动视角下清代以来北京村落香会研究:以刘家村五虎少林会和秉心圣会的调查为核心个案/李晓宁//民俗研究,-2019,(5).145~156

论黔东南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合唱藝术及其文化/裴丽,谭松//贵州民族研究,-2019,(8).94~99

论云南藏区多民族共同体的早期构建/李志农,刘虹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38~45

美好生活的文化实践:海南美孚黎的灵魂及其与亲属关系的关系/刘宏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4).22~28

美好生活研究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议题/周亚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4).15~21

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实践观测与案例经验/祁志伟//贵州民族研究,-2019,(8).19~27

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的表现、症结及对应策略:以大研古城和喜洲古镇为例/王志标,黄大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29~36

明代广西瑶族地区屯田“狼兵”的认同及演变/韦浩明//广西民族研究,-2019,(4).167~173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专业市场体系构建研究/方坤,杨美勤//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37~43

黔东南苗族流动银匠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王星星//贵州民族研究,-2019,(8).52~57

黔中地区布依族传统村寨的防御性研究/黎玉洁,何璘,吴迪//贵州民族研究,-2019,(8).39~46

嵌入性自主:环境保护组织的社区合作逻辑及其限度:S机构内蒙古坝镇项目点的考察/王旭辉,高君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58~68

青海藏区石刻的流动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一个三江源生态移民村的个案考察/冯雪红,向锦程,张梦尧//民族研究,-2019,(2).75~87

区域研究视野下的“佐米亚”:兼论跨区域,跨族群和跨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可能性/何明,陈建华//民族研究,-2019,(2).64~74

日本史前叉状研齿的分布、特点与象征意义/何星亮//民族研究,-2019,(3).73~81

山地文明的生态智慧与中国范式:以贵州“六山六水”为考察对象/赵巧燕,闫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5).51~6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模式研究/方堃,吴旦魁,杨毅//贵州民族研究,-2019,(8).47~5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及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张伟豪//贵州民族研究,-2019,(8).58~61

社会创业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山东省郝峪村为例/徐凤增,林亚楠,王晨光//民俗研究,-2019,(5).122~135

社会资本视角下村庄集体行动困境:基于一个农区村庄土地纠纷的分析/姜绍静//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5).97~103

“水权—治权”:丰水型社会中的水权运行机制:基于四川成都夏雨村的实地调研/谢小芹,周海荣//民俗研究,-2019,(5).136~144

文化书写与历史记忆:Hmong人“刺绣故事布”艺术/万顺//贵州民族研究,-2019,(8).69~75

文化向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聚落空间营造研究/陈一//贵州民族研究,-2019,(8).28~32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华文化认同初探/徐丽曼//广西民族研究,-2019,(4).25~31

西南边疆地区跨国婚姻问题的法治探讨/宋才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5).88~96

戏剧探索中“田野”知识图谱的建构/曾静//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88~96

现代技术冲击下苗族银饰缎制技艺的变迁与传承/梅其君,杨权英//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4).169~176

鄉村“过疏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乡村精英的角色:基于鄂西南盛家坝乡E村的个案考察/姜爱,刘春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33~37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以四川省阿坝州民族特色村寨为例/康涛,周真刚//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27~32

乡村治理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陈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84~87

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化/孙九霞//民俗研究,-2019,(5).112~121

协调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深度融合创新研究: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张应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4~20

新时代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焦开山,包智明//民族研究,-2019,(4).1~14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与整合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彭谦,程志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3).14~20

瑶族度戒仪式新探:广西贺州威竹村个案研究/张泽洪//民族研究,-2019,(5).68~80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自治地区立法变通权改革路径探析/阳娇娆,黎群//广西民族研究,-2019,(4).38~43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李曦辉,陈景昭//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31~37

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民族认同:根源、发展路径及原因探析/王伟,张伦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8~27

裕固族的“七族黄番”与大头目/闫天灵//民族研究,-2019,(5).94~106

云南佤族寨桩的文化符号意义及其价值探究/黄圣游,林立平,徐俊华,朱炫霖//贵州民族研究,-2019,(8).80~8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京津冀各民族共有资源建设的调查分析/陈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0~17

壮族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基于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的田野调查与思考/李玉雄,李静//广西民族研究,-2019,(4).143~151

族群认同视域下遵义仡老族的文化自觉/周小艺,杨凡//贵州民族研究,-2019,(8).85~93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曁全球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刘沛,张杰,张思齐//民族研究,-2019,(5).136~138

德意志民族市民阶层的“勤劳美德”发展史研究/张艳芳//民族研究,-2019,(5).48~57

第十二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共有家园、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肖超宇//民族研究,-2019,(4).136~138

第十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究会暨第十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综述/董强,张又嘉,王瑶//民族研究,-2019,(4).129~131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民族
四重奏
MINORITY REPORT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优势
Pragmatic research on Friends
民族高校师生互动与在校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