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阶段学生创新潜能的培养

2019-02-03 09:33王志宏
考试周刊 2019年97期
关键词:培养发展

摘 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养模式要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是学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作为高中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努力。

关键词:培养;发展;需要

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福祉,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高中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的教师,就高中学生创新潜能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迫在眉睫,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学识,博大的仁爱之心,但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新分配教师“拜师”仪式,选派教师与兄弟学校交流讲课、同课异构,送教下乡、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培训。开展读书活动,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建立导师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组织教师研究高考,参加模拟高考。开展教师博雅论坛,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通过提升教师素养,夯实教学功底,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贯穿于德育工作中,打开上线,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积极开展生活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励志教育、博雅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学校在德育建设中,给学生学习动力,对学生未来寄予厚望,给学生人生方向,让学生科学规划生涯。在构建“自主实践、参与模式”内容的基础上,学校又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了分阶段的德育目标。

高一年级,以“规范、基础、规划”和《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主線,以实践《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宿舍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以制订班级誓词,班级公约,个人誓词,班级口号,宿舍公约等为主要内容,初步形成班级文化。以军训,参加学生社团,学生会,班级系列主题活动为主要活动进行实践体验教育。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以“责任、自主、目标”为主线,开展班干部轮换制,班级自治,宿舍自治,活动自治,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引导,自我实践,以开展成人仪式道德与纪律,守法与学法系列讨论为主要活动的责任,目标教育。第二学期以围绕建设特色班集体,开展创建特色班集体系列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建立个人诚信和荣誉档案。我为学校做奉献(奉献日)等体验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主意识。

高三年级以“理想、拼搏、报效”为主线,开展回顾学习收获及自己对班级集体和学校的贡献,开展专家学者讲座,捐书,栽种毕业树等主题活动。

同时,通过校园评星、优秀学生表彰、班级形象、心愿墙建设等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三、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根据学生的差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倡导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释放、激活。

学校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说课、评课、赛课等教学活动,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积极推进新课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贯彻“以学定教、加强基础、系统训练、分层指导、追求实效、差异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多元性;积极改革评价体系,实行开放式教学,形成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师生互评、学生家长参评,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带动学生多元发展和差异发展。

(二) 激发学习动机,倡导个性发展

一是通过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博学、具有个性学习的良好学风,优化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指导学生科学地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重点关心学习困难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四是学校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同级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实行不同的课程进度,进行分层教学,既注重优等生的培养,又力求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 创建培优工程,培养拔尖人才

学校对各年级成绩优异的学生实施重点培养,精选任课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使这些优秀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四) 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评价,给学生创造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 注重学科特色建设,培育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校各教研组按照学校和课程处的安排分别进行各学科的特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日环食、金星凌日、太阳风暴、日全食的天文观察,做好气象观察、天气预报;举行《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不可以“戏说”》讨论;举办猜谜语比赛和国学知识竞赛;开展“植物标本”制作活动,平面动漫设计活动;组织纸飞机比赛,巧搭纸桥比赛;开展用玻璃杯巧移乒乓球,纸船承重比赛;举行英语短剧表演和原创心理剧展演活动;开展“化学趣味实验研究”特色活动等,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

学校大力开展学生培训和指导,并以第二课堂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培养他们当家作主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学校已成功组织召开了六次学生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实践“学习自觉,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管理自主,服务自我,人生自强”的作用。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并纳入学分考核,同时倡导学生自觉承担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社团的发展,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学校成立有学生社团联合会,按照学生的特长:文学爱好、演讲天赋、唱歌、跳舞、乐器、书法、绘画、体育运动爱好、电脑操作、机器人操作等特长,分别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诸如车模俱乐部、七彩画室等學生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接受教育、增强素质、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发展能力,展示特长。

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有组织地自主研究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成功,探寻真知,获得快乐,相互交流分享成果,对未知和迷惑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获取,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科技节、校园艺术节、寝室文化节等活动。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周边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文学艺术社团多次举办文艺联谊会、文学交流会、书法笔会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面积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学校还注意优秀生、特长生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文学、艺术、体育、车模、航模、机器人等各级各类竞赛,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

六、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校注重校容貌,夯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改建体育活动场地,建成了300米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建成了5个标准化的篮球场,并铺设了悬浮拼装地板,运动场周围安装了大功率的照明设施,增设体育运动器材。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后勤服务场所,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快乐生活。建成了开放式图书馆、阅览室、电子图书室、录播教室,并增设了音乐、体育、美术、广播等专用教室,学校宣传栏中张贴考入重点大学学生的照片及简介,让这些优秀毕业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榜样,激励在校学生努力进取。同时,各个年级将每次月考优秀学生的照片成绩公布于宣传栏,让在校学生时时向优秀学生看齐,相互竞争,你追我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校宣传栏有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图片文字,诸如:高一学生集体步行去兴隆山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高二学生集体到省博物馆、省科技馆研学旅行的活动,高二学生远赴上海体验城市生活,参观高校的活动,高二学生赴会宁参观教育展馆、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活动。让学生的研学旅行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落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让研学旅行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花园里摆放着奇特的景观石,校园各建筑物外观色彩统一,力求清新明快。各个建筑物命名寓意深刻,楼门口悬挂着富有教育意义的对联,楼厅、楼道里摆放着盆花和盆景。校园内多处墙体布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景观,学校建成了开放式的禁毒展厅和禁毒宣传长廊,校园文化建设、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书香校园、中华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宣传。景观灯柱有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办学思路等。制作蕴含学校标志和办学理念的手提袋、纸杯、笔记本,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个墙壁、每块绿地力求体现教育功能。通过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是学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在这方面,学校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作为学校要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作者简介:

王志宏,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