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六大素养”,全面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

2019-02-03 06:41李玉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视野情怀

李玉玲

[摘           要]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结合思政课的现状,提出了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的六大素养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通过梳理习近平各种场合对老师的殷切希望,发现,从“四有”到六大素養,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标准越发规范和具体化。深刻把握六大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对照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不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薄弱、思维没有及时更新、视野狭窄、自我约束能力差和人格魅力不够的现状,对标六大素养,为其成长、提升综合素养寻找路径和方法,助其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提出了深化理论学习、增强政治素质;增强责任和使命,厚植家国情怀;理论实践结合,拓展视野思维;强化认同,严自律正人格等措施,以此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青年思政教师队伍。

[关    键   词]  六大素养;青年思政课教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94-03

一、六大素养提出和释义

(一)提出过程

2014年教师节前夕,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这也是对广大思政教师的要求。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培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大素养新要求。

六大素养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和根本遵循,也是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从“四有”到六大素养,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老师的基本标准,也是“四有”好老师标准在思政课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具体化。六大素养的提出为新时代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二)基本释义

六大素养,既是对思政课教师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为其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提供了方向。六个方面的要求互为整体、各有侧重,要准确理解,系统把握。其中,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对思政课教师特殊本质属性的明确界定,政治要强起统领作用,情怀要深起规约作用;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是对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则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水平的基本要求。

政治要强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首要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的鲜亮本色。习近平强调政治强是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说明思政课教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即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本领。

情怀要深,是思政课教师坚守政治底线、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的前提。习近平强调情怀深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这说明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执着的传道情怀和博大的仁爱情怀,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温度,并在爱岗敬业的奉献、教书育人的实践和师生的情感互通中不断深化责任和使命。

思维要新,是思政课教师作为国家政策理论宣讲员和学生思想引领者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强调思维新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这说明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保持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探索教学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

视野要广,是思政课教师提高站位、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强调视野广,指“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说明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知识视野,站位高远、明辨善思的国际视野和立体纵深、知古鉴今的历史视野”。

自律要严,是思政课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的必经之路。习近平强调自律严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这说明思政课教师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规则意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人格要正,是思政课教师以身示范、提高个人魅力的要求。习近平强调人格要正是因为“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这说明思政课教师要用人格的巨大魅力征服学生。“应该在追求真理上下功夫,夯实求真人格之基;在以德为先上下功夫,涵养向善人格之源;在爱岗敬业上下功夫,巩固尚美人格之本。”

二、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现状

目前,青年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情况良好,大多数青年思政课教师学历高,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利用各级各类培训、会议以及网络学习平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能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有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初步意识。但在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青年思政课教师也會存在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意识不强

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表现不积极,只是被动参与,没有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仅认识到工作对个人事业的影响,对于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二)思维没有及时更新

很多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结合我国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内容,以新的时代眼光推进学生的新认知,也就不能解决学生真正关心和困惑的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没能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资源整合不够

大多数青年思政课教师,不能实现对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没能深入挖掘教学案例,缺少自己的思考。视野狭窄,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浅,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在面对热点问题解读时,分析解答能力有限,对学生的各种错误思想也无法系统全面地批判;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缺乏深入学习,不能一专多能、广泛涉猎,对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未彻底学透教材,所以无法打通教材和教学之间的通道,更无法成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信息流转的桥梁;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在很多问题的讲授上,不能通过纵横比较,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互相促进;不能将国际上有效的方法为我所用,更好地促进教学。

(四)自我约束能力差

课堂上有的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控自身语言,“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界限不明,有的教师话语未经证实便信口开河;没有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做好表率;由于年龄、教龄、职称和学历、外部的诱惑以及内在的情感、欲望等因素的影响,青年思政课教师往往会处于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的转变中,易产生厌倦情绪,出现职业倦怠,不再主动学习新知识、容纳新事物,自我要求下降。

(五)人格魅力不够

在给学生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时,部分青年思政课教师不能在自己心中先让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不能做到自身信仰坚定;备课时对教学目标和学情缺乏深入剖析,课堂讲授理论不能解决学生问题,无法做到深入浅出,也就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把终身学习理念贯穿始终,没有在学精悟透理论上下功夫,被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没有做好为学的表率,无法真正用自身行动影响带动学生;对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围绕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

三、青年思政课教师六大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深化理论学习,增强政治素质

提升政治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化理论学习。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觉悟和学习主动性,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要深入研究党史国史,通过钻研教学和科研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青年思政课教师还要以先进典范为学习对象,在先进典范所内含的崇高精神的影响下,自觉地“比、学、赶、帮、超”,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深化认同,“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通过自学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自学和学他的过程中,青年思政课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专家讲座、外派访问学习、网络培训等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和生活中,青年思政课教师除在思想上同党中央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尖锐问题时,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定力,维护党的形象,做好国家宣讲员。

(二)增强责任和使命,厚植家国情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其教学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世情的了解,由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培养起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也促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认识,树立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倾听学生、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利用与学生年龄相近的特点,同他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俯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真正服务学生;要始终保持仁爱之心,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伸出援手,“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要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和生活方式,利用自身经历和成长过程启发学生,解决他们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促进他们的成长。

青年思政课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知行合一,心怀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赤诚之心情系学生,以深厚情怀爱护学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理论实践结合,拓宽视野、思维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还要熟悉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等重要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因此,青年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借鉴吸收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伟大实践,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弥补自己理论功底浅、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的不足;通过备课、上课不断夯实理论,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相互衔接、融会贯通,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拓展知识,把理论和历史故事经过加工创造转化成吸引学生眼球、教育学生的案例,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潮并生,各种问题矛盾共存,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多少影响着思政课教师的内心。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既站位高远又明辨善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以更好地回应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四)强化认同,严自律正人格

青年思政课教师要以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严格的自我约束展示定力,以此来对抗职业倦怠、外部诱惑以及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强化对思政课的职业认同和事业之爱,主动学习新知识、容纳新事物;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追求,在三尺讲台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

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大学生的价值塑造、德性培育、品行涵养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青年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扛起育人育心的时代重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

四、结语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需要。而通过培养六大素养,助力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造就青年思政课教师过硬的本领,让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育教學,让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先锋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创造性作用,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邱菁芳.对标“六个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昌吉学院学报,2019,4(2).

[3]林建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德树人的内功和硬功[J].北京教育(德育),2019(3).

[4]刘权政.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J].西藏教育,2019(5).

[5]颜晓峰.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6]单文鹏.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7]杜玥.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8]曹兰胜,陈玲.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要新”[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9]赵贤.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广”[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10]蒋雪莲.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律要严”[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11]张强.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要正”[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理论课视野情怀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视野
真相
视野
品牌视野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