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是假

2019-02-05 06:16
科学Fans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线哈欠虚线

打哈欠真的会传染吗?

我们知道,人在困倦的时候会打哈欠,但时不时有同学跟猫哥说,他们看到,甚至听到别人打哈欠,也会不由自主开始哈欠连连,即使当时自己一点也不困。也就是说,哈欠就像一种传染病毒,不仅能面对面传染,甚至可能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进行传染(此刻你们有没有忍不住张大了嘴?)。

但此时一定有人持反对意见,觉得自己根本不会被旁人所打扰,“哈欠病毒”并不能成功感染到自己。那么,打哈欠究竟是不是真的会传染呢?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猫哥:

有研究表明,超过50%的人在看到打哈欠的视频之后的几分钟内会打哈欠,而只是听到哈欠的声音就产生打哈欠的冲动,这样的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打哈欠真的是会传染的,而且传染性哈欠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属,黑猩猩、狒狒和狗身上也曾发现过这种情况。

那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假设和研究。从生理角度来说,在我们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埋伏着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叫作“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①,它会在我们看到或听到某种动作时,促使我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那种动作,即这时的哈欠更多的是一种模仿行为。如果你正好是会被哈欠传染的那大部分人,那么可能就正好说明你的镜像神经元天生发达,所以才会那么轻易被传染。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研究者们认为打哈欠传染体现了一个人的其情能力,也就是理解他人感受并产生共鸣的能力。为此,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其情能力问卷调查,开始答卷前故意在实验对象面前打哈欠。最后结果显示,越容易被哈欠传染的人,调查问卷完成得越好,也就是共情能力更高。另外有研究还显示,这种其情能力在亲人或熟人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越是关系亲密,人们越容易体会到对方在压力、焦虑、无聊或疲惫时的感受,所以也就越容易被传染。

此外,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们还发现,打哈欠还受着大脑控制运动技能的特定区域——初级运动皮质层的控制,每个人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主要运动神经系统的生理抑制决定其模仿打哈欠的冲动程度,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被“哈欠病毒”传染,有的人却毫无波动的原因了。

①镜像神经元

是指动物在执行某个行为以及观察其他个体执行同一行为时发放冲动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在灵长类、鸟类等动物身上都有发现。

动物不喜欢过斑马线,这是真的吗?

在网络上有一段好玩的视频,一群牛过马路,由于马路中间画着白色的虚线(如题图中马路中间的白色虚线),所以这些牛在跨越这根虚线时,每一头都会条件反射般做出跨栏动作来越过它。看上去这并非牛群跟着头牛做出的无脑跟风行为,而是这本就是动物们过马路的方式。

看过视频之后,网友们头顶纷纷冒出问号,难道这些动物是近视眼看不清路么?有人说,动物们本就不喜欢过斑马线,难道道理也与此类似?

LINK

其实,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而人类只是特例。哺乳动物的祖先比恐龙出现得还早,但是由于恐龙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更适应当时的环境,所以恐龙出现之后就壮大繁衍起来了,而哺乳动物就被压制,只能晚上出来活动。由于夜里很黑,哺乳动物的色彩视觉就退化掉了。

冉浩(动物学者):

动物们不喜欢过斑马线,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不止斑马线,沿着马路画的那些实线和虚线对动物都是有影响的(比如视频中的白色虚线)。这是因为,动物的视觉和人不同,特别是那些眼神不太好又有点色盲的动物,就很容易对此产生错觉,比如牛、羊。

通常,在这些动物的脑子里,它们更容易把浅色的地方当成凸起来的东西,而把深色的地方当成凹下去的东西。所以视频中的牛群就是把这個横杠当成了凸起的东西。如果一条马路的两边有白色实线,中间还有一条白色实线,这条马路会让很多想过马路的动物相当犹豫。因为在它们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条平整的马路,这种强烈的颜色对比意味着,每条白线的中间代表着一条很深的沟壑。因此,它们宁可沿着马路白线的外侧前进,也不愿意通过马路到另一边去,直到它们偶然一脚踩在了白线的另一侧却发现自己没有掉下去,这时候它们才会小心地试探起来……即使它们在这之后逐渐熟悉了画了线的马路,视觉产生的感觉依然会让它们不舒服。

同样的道理,黑白相间的斑马线也是一个不讨动物喜欢的设计——这条路看起来充满了凸起和沟壑,难走极了。因此很多动物,包括一些宠物,在第一次走斑马线的时候往往都会非常犹豫,它们更倾向于从旁边跑过去,而不是踩到斑马线上。

猜你喜欢
实线哈欠虚线
被风吹走的哈欠
小编话交规“刘星”你违法啦!
五彩哈欠
秋天来啦
戒烟
大牛
叠叠看 真神奇
动物圈哈欠指南
折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