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政治到天缘政治

2019-02-06 03:51张猛韩瀚
西部学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天文太空竞争

张猛 韩瀚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太空的竞争愈演愈烈,天缘政治时代初露端倪。太空力量建设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长远生存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太空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太空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未来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天文学教育普及、积极开展太空合作和外交,不断加强太空力量建设,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天缘政治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太空;政治;战略;竞争;天文

中图分类号:V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2-0005-03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太空充满了想象和向往。人类步入太空,是从上世紀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年)和顺利升空第一艘载人飞船(1961年)开始的。从那时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开始受到了太空的深刻影响。自美苏在太空展开争霸之后,其他大国也都普遍将太空力量建设视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考量,相继开始自己的太空探索。而航天科技与太空力量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它们将是新世纪世界各国整体国力竞争中的制高点。可以说,人类世界格局开始由地表的陆地和海洋决定的地缘政治时代迈向由太空决定的历史时期,基于太空技术、力量对比的天缘政治时代,已然初露端倪。

一、太空力量建设的重要性

太空建设就是投资未来,对一个国家来说就体现在确保或提升大国地位,增强科技、经济与军事的国际竞争力。太空力量建设对一国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家安全制高点

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高科技力量,太空力量建设的成果对一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影响,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两国竞相发展航天与太空科技以获取战略优势。未来人类战争必将突破传统的地理因素限制,由平面向立体、由地面向空天拓展。国家的安全疆域将延伸到外层空间,世界各国必将愈加重视太空安全。近些年来,美俄等航天大国加紧为未来的太空作战进行准备,加强了规划部署、武器开发和模拟演习等工作。海湾战争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太空力量已初露锋芒,显示出与传统作战力量不同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威力。“谁控制了宇宙,谁就控制了地球;谁控制了空间,谁就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判断,是大国在太空展开博弈和竞争的真实写照。

(二)经济发展新引擎

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太空科技的发展,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太空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王冠上的明珠。太空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领域,其技术成果一经转为民用,会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例如现代民用的移动通信、电视转播、远程医疗等服务技术都源于最初的太空卫星通信。研究显示,太空领域的投入产出比在1:7到1:12之间,即每投入1元于航天领域,未来能获得7至12元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对于现在的世界各国而言,加快发展太空科技,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高效手段。

现在,太空时代逐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人类正在培养太空条件下的农产品、制造太空条件下的新型医药,已经开始前往太空旅游。将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将不再局限在地球上,而可以在大尺度的太空中展开。更远的未来,人类可以实现大规模太空移民,太空中将诞生人类的经济生活实体。

(三)文化发展新维度

太空的开发和建设,不但带来军事科技、经济发展的变革,更会随之带来人类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方面的重大革命。太空探索有利于弘扬人类的探险精神,充分体现了崇尚创造而不是享乐的价值观。文化将从地球有限性走向太空无限性,浩瀚奇幻宇宙必将激发人们无穷的灵感和丰富想象,太空信仰、太空哲学、太空艺术等有望迎来大创造、大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将会有划时代的进化和变革。

在人类走向越来越大尺度时空的太空的同时,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将会下降,主宰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越来越凸显的将是民族和国家,甚至是人类的整体价值。在太空时代,对各个国家、民族而言,超越对立、超越全球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文化世界观的拓展,即太空文明的世界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在太空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能够率先实现文化的太空时代启蒙,做到太空科学技术发展和太空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成为人类迈向新历史时期的先行者和领路人,担负起带领全体人类走向太空文明时代的责任。

(四)长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太空建设对各国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地球毕竟是一个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天体,人口、资源和环境危机日益加剧。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认为,地球遭到毁灭的危险日益增加,人类的生存将取决于在宇宙中找到其他生存空间的能力。广袤的太空中存在着许多对人类有价值的资源和物质(比如月球就富有可用于核电站燃料和核磁共振成像的氦—3和稀土元素等许多地球上十分稀缺的资源),更可能有供人类移居的类地天体,以及无限的空间资源可供人类建设使用。各国想要解决未来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仅仅着眼于地球本身已远远不够,走向太空势在必行。

二、太空竞争愈演愈烈的现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太空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以期在太空时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或分一杯羹,继冷战之后的新一轮竞争开始在太空上演。

太空领域的探索和建设历来被美国视为世界领导地位的标志,因此美国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科技及基础产业的发展。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在太空的探索脚步总体有所放缓,但至今仍在军用卫星、科学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商业航天等所有太空领域全面碾压任何一个国家,也是至今唯一对太阳系内各大天体均进行过探索的国家。最新一份披露文件详细描述了美国宇航局“阿耳特弥斯计划”,未来10年,美国宇航局将实现37次太空发射,并在2028年建造一个月球基地。2019年3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宣布要在5年之内让宇航员登陆月球,以确保美国成为21世纪第一个让宇航员登月的国家。另外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美国已崛起有SpaceX、蓝色起源等多家商业航天公司,经常承担NASA及美国防部的发射订单,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SpaceX公司的发射数量,占美国所有发射数量的61.8%,这一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就扛起了美国太空领域的半壁江山。

俄罗斯独立初期,经费短缺使得太空领域的发展建设处于困境,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技术,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另外,俄罗斯重点开展了太空军队建制的探索:2001年在全球第一次成立独立航天兵,同时开始重组军用卫星系统;2011年,以航天兵为基础,组建空天防御兵;2015年,合并空军和空天防御兵为空天军,专门负责导弹预警、航天器发射、太空监视系统的运维工作。面对未来,俄罗斯也制定了在探月、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太空计划以巩固其传统强势地位,并重点发展各种应用卫星领域,加强商用航天发射服务以提升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

为了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欧洲国家已选择航天领域作为战略突破口。虽然没有哪个欧洲国家有实力单独进军航天领域,但欧洲整体实力很强,欧洲航天局是航天的传统一强。阿丽亚娜系列火箭是国际商业卫星发射的宠儿,卫星和深空探测都是欧空局的擅长领域。2005年发射的“金星快车”探测器,成功传回清晰的金星极地图片;2014年,“罗塞塔”号作为世界首个围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成功登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并发回大量探测数据和高清图像。近几年,欧空局与美、俄合作持续开展火星探索。可以说,在航天的明星领域——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上,欧空局仍有巨大的技术和经验优势。

日本一直是亚洲航天大国,其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深空探测领域更是绝活频出。2010年6月13日,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小行星采样的“隼鸟”号成功返回地球轨道。另外,人类第一艘宇宙帆船“伊卡洛斯”号,目前世界唯一在轨的金星探测器“破晓号”,都是日本的杰作。就像日本是潜在的核国家一样,受制于和平宪法和美国的压制但拥有雄厚科技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日本,是太空发展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印度致力于提升其大国地位,把发展太空力量视为其展示和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发展,印度在运载火箭及卫星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制定了包括登月在内的太空计划。2008年,月船一号成功环绕月球;2014年9月,曼加里安号成功环绕火星,印度成为世界唯一首次探测火星即成功的国家。2017年1月,印度在一次火箭发射中实现了一箭104星,创造了世界纪录。在深空探测领域,印度进步速度很快,在研计划很多。

其他一些国家也争先恐后地展开对太空的开发和利用。

三、对我国太空事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太空事业,太空力量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成功研制和发射了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嫦娥4号实现世界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发射世界首颗轨道外地月中继卫星鹊桥号;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即将全面完成建设。作为第三个独立载人飞入太空的国家,天宫一号空间站和神舟飞船的对接尽管稍显落后,但在国际空间站将我排除在外的情况下,中国也有望很快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面对太空愈演愈烈的竞争,我国必须抢占先机、有所作为,把建设和发展太空力量作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经济发展和文化革新的战略举措优先实施。为此,对我国的太空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太空事业重要性的认识

太空力量建设和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安全和影响力,也会刺激经济发展和文化革新,加强太空力量建设符合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和国家利益。要面向未来,面向宇宙,面向高标准制定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相一致的太空力量建设发展规划,在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稳步实施的具体短期计划,不盲目攀比,不好大喜功,防止前苏联盲目扩张式的太空战略。要加强由国际法延伸的国内太空立法,建立保障我国太空力量建设的法律体系。

(二)加大对太空领域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太空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强应用创新研发工作。加快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航天产业资源利用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太空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太空商业化模式;完善我国航天产业的结构布局,加强太空相关产业企业的联合,形成完整的太空产业企业链;理顺管理体制,使太空相关产业管理运行一体化。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开展太空外交,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天缘政治之路

要从维护我国太空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国际太空立法,做好应对话语权争夺和舆论斗争的准备,为我国太空力量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国际太空合作在降低太空活动成本、保持技术领先和提升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符合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国际太空合作。

(四)加强天文学研究、教育和科普工作,鼓励支持科幻创作等未来学研究

天体物理学等天文学研究和教育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基础和支撑,对太空建设无疑有着决定性作用。天文学研究、教育和科普工作以及科幻创作等未来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人才梯队,为我国太空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积聚力量,有利于形成全民热爱太空,探索太空,走向太空时代的自觉,开启形成中华民族族群的太空宇宙意識的启蒙运动,引领我国迈向新时代。

太空时代是我国全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未来诠释。我们要高度重视太空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国太空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天缘政治时代未来国家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茗.“一带一路”与我国国际太空合作的突破[J].国际关系研究,2017(1).

[2]张志伟.发展我国太空产业有关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2007(10).

[3]周黎妮,朱启超.太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现状及未来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2016(6).

[4]尹常琦.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5]“国际政治与经济综合研究”课题组.国际太空竞赛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2).

作者简介:张猛(1978—),男,汉族,山东滨州人,单位为山东省滨州市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

韩瀚(1983—),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单位为山东省滨州市区人大常委会,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公共治理。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天文太空竞争
上太空,安个“家”
感谢竞争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太空遇险
天文知识普及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