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路径探究

2019-02-06 03:51楚丰翼
西部学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党建

摘要: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是两项重要紧迫的任务。首先明确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政教育要“两手抓”,“两手”都不能放松;其次要加强学校间党建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其三是党建和思政教育创新要常抓不懈;最后要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要有一个党建和思政教育的班子,以此作为推进这两项工作协同创新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综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2-002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常态不仅仅是指政治经济领域了,它已经慢慢地渗透到其他领域[1]。各行各业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人才也有了新的需求,而作为人才培育基地的各大高校也将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转眼新中国已经成立70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双手创造财富,积极进取直面挑战,共同创造出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都获得了质的飞跃。科教兴国,教育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点,70年来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一点点加深,国民文化水平一代高过一代,大学生不再是稀缺人才。但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的要求,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要求专业技能过关的同时还要求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过关。积极探索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现状

既然要探究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就要先了解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通过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增强基层基础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涌现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高校党建的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党政关系过分依赖书记和校长的个人素质,容易造成执行不到位。二是基层党组织换届不及时。高校党委延期换届是因各种因素导致长拖不决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堰塞湖”。三是部分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整体认识不到位、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影响着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四是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和关心不够。五是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不足、能力不强。组织工作人员配备不够,工作方法不能创新。六是部分党组织领导的思想观念陈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缺乏办法创新,很难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加入。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

高校党建工作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机关党建工作,可以说高校能不能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机关党建工作能不能顺利实施[2]。高校机关部门责任重大,做好机关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这直接关系到高校在学生和老师心中的形象。高校机关党组织里的党员多数都是干部级别,是一个权力、职责重大的组织。这就要求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将高校机关党建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分析清楚,再结合党建工作的宗旨,确实确定好高校机关党建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从而促进高校党建的顺利落实[3]。

三、高校机关党建的核心作用

(一)党建工作的基础

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首先要将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做好,而要做好机关党建工作不能空谈重在实践。高校机关各部门分管的事务有所不同,机关党建工作要求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之中进行党建工作才能够真真正正的实现机关党建的目标,才能够见到机关党建的成效,最终实现高校党建的目标[4]。所以高校机关组织部门要想真正落实党建工作,还是得想办法在平时的科研教学上下功夫。另外从高校机关党组织的特点着手,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平日事务管理中,真切将党建工作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

(二)党建工作的成员管理

高校机关党组织成员多数是来自各部门的领导干部,相对来说属于权利比较集中的组织部门,当然相应的责任也重。高校机关党组织的这个特点,使它对师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非常显著,在校内所有组织中有着不可超越的地位。所以说,这就要求机关党组织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也因为高校机关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对机关党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对于机关党组织的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格外重视,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从根本上保证这支领导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行事作风良好[5]。

(三)党建工作与时代脉搏

时代在进步,社会经济在发展,万事万物、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不被时代淘汰。同样道理,高校机关党建为了适应新时代也需要重视创新,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和原来相比现在的社会环境,党建的目标任务,党建的内容还有采用的方式方法,甚至党组织需要培养的人才都会有所变化。在这种情況下,如果还是按照老办法开展党建工作,注定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在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开展党建工作也需要随着社会环境、目标任务、党建内容的变化随之调整完善党建工作,推陈出新[6]。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虽然需要改革创新的地方很多,但从根本来说,还是要求机关党组织在进行党建工作的时候要从基层党组织入手,重视机关党组织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党建质量。

(四)党建工作考核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享受了权利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在党建工作中也同样适用。设立考核指标一般是企业用来提升工作效率的最佳办法之一,在党建工作中根据高校的目标设立一个考核的标准,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的党员,只有这样才能够督促所有党组织成员更加重视自己的职责[7]。企业中一般会将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工作联系上,最后还会影响到员工的工资奖惩等,以此类推,在党建中设立类似的考核标准,和机关党组织成员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联系起来,对工资奖金的发放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这个方法给实施党建工作的党组织成员增加一定的压力,也是对他们行为规范的一些约束。

四、探究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

(一)高校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政工作“两手抓”

现今,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在这个情形下探究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党建工作绝不能是封闭的,对于高校里的教育机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行为绝不能出现在校内的相关部门身上,要想党建工作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取得喜人的结果,对高校组织的教育班子有着较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立了很多不同的专业,虽然高校之间在对学生技能培训方面侧重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在组织思政教育的时候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学校党建,一手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双高的人才。以上是从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构建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

除了高校内部教育机制对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有影响之外,还应该从外部寻找原因,比如高校当地的教育机构的体制建设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在学校积极改进校内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当地的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教育機构的责任。教育机构为各大高校提供相应的资源,内外一起使力全面提高当今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一批批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二)加强学校间的党建经验交流

学校和学校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够固步自封,同一个区域的多家高校,在学生教育方面高校之间应该做到资源共享,有计划地开展学习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并在当地教育机构的党组织帮助下搭建一个互助共学的平台,形成一个小的社会缩影,确保大学生能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做一个高素质人才。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的党建工作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培养出思想政治素养高的人才,而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获得提高之后反过来对学校的党建工作的完善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时代思政协同创新路径常抓不懈

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大众需要的新型人才,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各大高校对党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十分重视。在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协同创新路径的时候,需要学校里的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当地教育组织之间相互配合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的大平台。在这个基础上,高校应该利用好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党建工作。平台的搭建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以便更好更科学地教导大学生,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对高校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高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探究协同创新路径的时候构建的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平台的构建好处多多,但是在构建这个大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各方合作者紧密配合,从各方面让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向国际化方向努力,比如和国外的高校或者国外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举措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搭建好党建和思政教育的班子

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系统创新就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仅教授大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还需要将政治思想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大学生。所以高校的教育班子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格外重视高校这项工作的领导教育班子的选择和组建,好的教育班子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以教师作为切入点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首先,党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最基础的入门课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个一般都是思政老师在课堂中领着学生们一起学习的,所以要求任课老师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其次,高校党组织需要对任课老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学习培训,这样在教导学生思政的时候才能够以自身的学习经验来教授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理解其中的含义,提高教学质量。最后,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思政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课堂上,应该顺应潮流的发展借用网络庞大的传输力量,将正确的思想教育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也是为了更多、更便捷地促进当代学子的身心健康。

结语

高校机关党建的完善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机关党组织的职责划分清晰明了,考核机制科学严谨,组织成员各司其职,行使权力承担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组织的教育方针,宣传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为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协同创新大平台,促进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当地教育组织之间,学校与社会各领域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路径的探究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视,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并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全面发展的时期,教育行业也在不停改进。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各大高校与社会企业组织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高校机关党建的完善对于预防腐败有着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需顺应时代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使高校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得到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

[2]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0).

[3]李文英.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7).

[4]胡鹏.新时代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内涵及创新路径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3).

[5]邵洋.新时代高校基层共青团思政教育实施路径探索——以成都大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6).

[6]邓婵娟.新时代多维协同视角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下),2019(1).

[7]蔡雅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创新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作者简介:楚丰翼(1986—),女,汉族,河南商丘人,中共商丘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和国际政治。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党建
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善用社交网络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