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探讨

2019-02-06 03:48范文彦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新课程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内容也在随之变化。在当前新课程下,语文中段阅读教学逐渐融入教育改革当中,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提高中年段学生语文素养,从而实现有效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基于此,以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概述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分析当前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相关策略性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教学方法;策略探讨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对课文整体进行深入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词以及语义等,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丰富自身储备知识等。此外,阅读能力可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收获知识,并且彰显自身涵养等。随着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硕果累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将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性阅读,也不利于教育制度的有效改革。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版语文教材,是教育部在原有的语文课程内容上进行改编后,所形成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内容。当前,学生通过中段阅读学习,可在一定层面上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中年段学生在经过低段基础拼音、字词学习后,已积累了一定量的汉语知识储备,但是对于一些段落较长、生词较多的课文,在阅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新课标中对中年段阅读提出的要求有“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条,可见三四年级要以关键词句为钥匙,开启阅读理解之门。学生通过中段阅读学习,掌握更多生字和优美的词语,增加语文知识储量,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学习积累好词好句,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阅读和习作。因此,在新课程制度下,小学生语文中段阅读教学,其作用意义较大。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内容乏味

当前,在新课程制度改革下,小学语文较为常见的阅读教学问题是:阅读教学内容乏味。一些教师只是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贯穿到学生思维中,教学引导采用机械、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并不过多地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扩展,一味地遵循“满堂灌”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阅读教学内容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现象。长时间如此,小学生会失去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另外,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一些教师强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本阅读,忽视趣味性阅读教学内容的导入,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外不再阅读相关的语文内容,缺少兴趣,甚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也未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由此看来,阅读教学内容乏味,影响学生有效进行阅读学习。

(二)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尽管公开课时教师的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泼,但在常态课时,阅读教学的模式仍然比较单一,这一存在现状与我国应试教育有着一定的关联,使部分教师更关注应试内容的讲授,存在认识偏差。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是将语文教材中的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通过反复性教学,引起学生对考试中重点、难点知识的重视,注重考试技巧的传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会根据短文的段落含义、文章整体思想进行讲解,对短文的疑难点进行分析。虽然语文教师能根据一套教学思路,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解题模板,但是学生长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下进行阅读学习,并不能深入掌握阅读所传达的文化美感,而这种单一形式的阅读教学会降低语文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揭示的思想,浮于表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三)学生参与性较低

目前,学生参与性较低这一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显而易见。一些教师将自己作为语文教学课程中的主导角色,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引导,特别是没人观摩的常态课,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导入,学生自行练习和阅读的时间较少,这样使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变弱,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语文阅读技巧。另外,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语文阅读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情感需求,这时学生在被动状态下一味地遵循教师的教学观点以及教学看法,彰显出学生参与性较弱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有效进行阅读学习。

三、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据上所述,在新课程制度改革下,教师对于中段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包含为:阅读教学内容乏味、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性较低。对此,在本节中,以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进行以下相关策略方法探讨,以提高小学生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预习,针对学情

为了提高中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对课上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以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安排好预习任务,如熟练阅读课文,查阅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一些背景资料,然后基于学情来开展课堂教学。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学生可以记下来,并在课堂提问,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再比如,教师结合《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内容,制定难度适中的问题,如“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等,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思考,在文中初步寻找答案,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对课文已有所了解,针对疑问,进行有效的学习。预习的要求要明确,可以准备预习单,学生把预习时的疑惑写下来,课堂上来解决这些问题,整个课堂是基于学情的。预习时设置的问题,学生自己提的问题,都设置了悬念,学生在寻找答案时,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学生也会收获阅读的快乐。

(二)阅读互动,学生为主

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不能仅灌输学生知识,也应该进行阅读互动,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在快乐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在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之处,它和一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在“找不同”中,引导学生感受边疆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校生活,体会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在“找不同”中关注这里的“景物描写”,学习一些拟人手法。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畅所欲言,自己成为了课堂阅读的主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来表达,让学生体会阅读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课堂上,多开展阅读互动,让学生多说多想,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氛围。

(三)补充阅读,增添兴趣

学生在课上学习语文阅读技巧之后,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课外补充阅读,有效开拓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选择资料查阅、视频观看等作业形式,代替以往机械的抄写,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形式。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文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走近这些少数民族,了解他们在饮食穿戴、生活住所等方面,课后查阅资料,认真阅读,在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课外补充阅读的兴趣。

(四)丰富形式,调动学生

对于阅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性阅读学习。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而活泼,景物描写很好,教师应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会积累运用。在朗读指导时,教师可以先范读,或者播放多媒体录音,让学生知道怎样读好,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可以小组内互读,比赛读,然后指名展示读,并进行点评。有的老师在常态课教学时,总是让学生齐读,有的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爱上阅读,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水到渠成般地理解文章内涵。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内容乏味、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性较低等教学问题。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针对学情和阅读问题来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阅读互动,采用各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课后补充阅读,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齐本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7(3).

[2]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4):57.

[3]王亚英.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2018(2):102-103.

[4]吴修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2):42-43.

[5]朱琳.浅谈新课程条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快乐阅读,2013(36):50-52.

作者简介:范文彦(1992—),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本科學历,二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主要从事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新课程教学方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