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理想课堂的思与行

2019-02-07 13:07康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理想课堂热爱磨课

康超

摘  要:在现代教育观念下,各种形式的课堂层出不穷,但不管什么样的课堂,都离不开两大主体:老师和学生。好的课堂应该是这两大主题都能感受身心愉悦,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下课时还意犹未尽。作为教师,要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授课,必须要构筑理想课堂,究竟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课堂呢?作为教师要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应该怎样做呢?

关键词:理想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  热爱  学习  磨课

究竟什么是理想课堂呢?这可能是老师们一个共同的疑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课堂教学,是在课堂这一特殊情境下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集中体现。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有沉思,有疑惑,有突然的发问,也有偶尔的争辩,有找不到答案的苦恼,也有想出问题后的喜悦。教室里的每一张面孔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有的眉头紧锁,也有的拍案叫好,学生完全忘记了时间地流失,忘记了在上课,完全沉浸在遇到的问题和知识的海洋里,他们苦思冥想,翻阅课本,不停地演算,向自己或同学发问,有阅读、朗誦、聆听,记忆和思考的时间,老师不会因为赶课而忍心打断他们,学生投入到忽略老师的存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是自由的,能动的,轻松地,有意义的。只有当铃声响了,他们才意识到下课了。不会因为课堂枯燥,一分一秒等着下课,只因为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挺有意思的事。

理想课堂应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榜样,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代,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定要按某种模子来上课,那就固化了教师的思想,扼杀了教师的创造力,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也只是装知识,做题的机器,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作为一名教师,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教师要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但这并不代表就一直故步自封,用自己熟悉的陈旧的方式授课,这样将会被学生厌恶,被这个时代遗弃。

理想课堂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共同的特征,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是轻松愉悦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关怀,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教师的智慧得以应用,有困惑,有疑问,有欣喜,也有笑容,感觉课堂就是生活,是知识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教师因上课而享受,学生因上课而喜悦。

这不是空谈,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偶尔会遇到有这样一堂课,下课了,还意犹未尽,满心欣喜,自言自语道,这节课上的真好,只可惜没有录下来,然后会因为这样一堂课兴奋一整天,那就是理想课堂。当然,实现理想课堂的方式,方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寻找理想课堂的万能公式,也不可能找到。只要做到学生喜欢,有所收获,学习能力在提升,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积极愉悦,那就是理想的课堂,我们自己期待走进课堂,期待看到学生可爱的脸庞,期待和学生做思维的体操,期待给学生传达真善美的生活,课堂就是一天生活的兴奋点,给教师的生命带来无穷尽的激情和动力,达到教学和生活、生命的的融合,教师的人生将因课堂教学而精彩。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坐着空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热爱,热爱教育,热爱课堂,热爱学生。有善良平静的心灵,愿花一生的时间与不同的灵魂共舞,用智慧演绎他人的智慧。这是前提,没有这一点,做教师就是痛苦的,在教学中就得不到快乐,也就不要思考什么理想课堂了,该考虑的是该不该换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第二点是学习,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首先要学习教材和教参,把知识变成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个问题,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给教材插上翅膀,赋予知识以生命。这个阶段称之为学习期,这个时期,教师将所教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习惯。

其次是学习教育著作和名师讲堂,这个阶段称作成长期,这个阶段,教师对课堂教学已经轻车熟路,但总是觉得自己的课堂平淡无奇,对教学充满疑惑,甚至陷入迷茫,产生职业倦怠,急需寻找新的方向来突破自己,如果这个时期突破不了,就像凤凰没有涅槃成功,将一生终止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只是单纯的听听课是无法得到突破的,必须要研读教育著作,了解各种教学模式和课堂,冲击自己原有已经固化的教学习惯和模式,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课堂变得支离破碎,这个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不知道怎样上课,对自己当老师产生了怀疑。其实这就是在涅槃,需要在经典书籍中去寻找新的方向。观摩名师的课堂,将那些已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的教学方法重新以一种新的生命形式从零开始培育起来,并从中找到教学的快乐和自信,就算涅槃成功了。

然后就是学习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科,把课堂教学变成一门艺术,形成教育智慧,这个过程称之为成熟期。在这个阶段,要学习脑科学,了解思维发生的过程,构建适合于大脑发展规律地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形式;学习心理学,了解行为产生的深层动机,从心理的角度影响和拯救问题学生或是后进生。学习哲学,从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心境。

最后是向自己学习,这个阶段称之为成果期,这个时期对教育和教学应该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育教学就是智慧人生,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自己的语言、行为、思想都将成为教学契机,将开始总结经验和成果,留下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为正处于成长期的教师涅槃提供能量,为后进者指明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点是磨炼。在集体中去磨炼,也就是参加教研活动,与不同级别的教师切磋讨论,一起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参加各类赛课,磨课。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教研活动,通过多次的打磨和改变,可以促进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向理想课堂靠近。

理想课堂因人而异,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构筑理想课堂,对教师不能过多地限制和要求,要做的,应该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观摩,研讨、赛课的平台,在活动中老师们可以相互学习,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教学模式,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改变的冲动。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

[2]许新海.教育行者的坚持[M].陕西教育出版社,201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理想课堂热爱磨课
构建理想课堂 彰显白板魅力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和谐课堂和理想课堂标准的研究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理想课堂: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从实然到应然
点滴磨砺,点滴进步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