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师范院校实验室开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9-02-07 13:07刘永童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教科研现状及师范院校

刘永 童悦

摘  要:围绕地方性师范类高校实验室开放主旨,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室开放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健全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地方性  师范院校  实验室开放  对策探讨

地方性师范院校实验室开放是指全校教科研实验室在完成既定教学大纲试验任务以及科研计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利用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等,额外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向其提供实验、实践学习的有利条件。无论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学校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使其效益最大化。

一、地方性师范院校实验室开放的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比较匮乏

地方性师范类院校的师资力量本身就比较薄弱,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实验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数量很少,远不如省城院校或重点高校。而且师生比偏高,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引进效果不明显,更不用说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任教师2%。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维持实验教学正常运转,大部分都是专职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兼职,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实验室开放意识不到位

目前地方性师范高校对实验室开放意识还不到位,付诸实际行动的更少,主要资源都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对实验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还不到位,仅仅停留在一些理论上、口头上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在实验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充分培养和锻炼的机会不多。除了既定教学大纲试验任务以及科研计划之外,实验室开放的项目都是由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自由自愿报名参加,在取得实质性成果之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奖励,这就迫切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让学生能自主设计进行实验项目。而绝大部分地方性师范高校其生源质量和重点高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其自觉主动动手能力也稍显欠佳。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学时认定的立项和认定很少,经费投入也捉襟见肘,无法全方位为实验室的更充分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保障。

(三)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薄弱

全校400多间教科研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楼层、楼宇,传统的人盯人、值班看守等管理方式根本无法应对,面对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运行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等一系列问题,分身乏术,根本无法全方位的保障实验室项目100%顺利开展。新购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也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信息的查询,教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的录入归类,不能实现智能化调配有效实验资源,大部分还是仅限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太理想。

二、解决地方性师范院校实验室开放问题的对策

(一)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实实验室开放管理责任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坚持“校-院-中心”三级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动教科研实验室所在院系落实主体责任制,做到每个实验室均有负责人,保障实验室内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实验室开放活动顺利实施。出台一系列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规范师生从事教科研活动行为,提高对实验室安全警惕性,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开放的认知,培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实验室开放重视程度,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加强对实验室开放的宣传力度与奖励措施

加大对实验室开放重视力度,积极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吸引除了本校师生和淮南市民前来参观,争取打造成淮南师范学院一张靓丽的名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创新思考意识。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色亮点,定期开展依托实验室开放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充分运用奖励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实验室开放的积极性,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课时工作量补助,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积分或者部分津贴。让真正想学习、爱动手、敢创新的人能走进实验室,开拓一片属于他自己的科研天地。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发出实验室开放的最强音。

(三)加大对实验室开放资金投入,创建良好的实验室开放平台

随着实验室开放活动的开展,势必需要人、财、物三方面的资源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其中资金的重要性首当其冲。参与实验室开放人员的补贴,开展实验室项目所需的消耗品,例如实验材料、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的调试、维修、保养,实验结果的测试、认定等费用,都是需要不少的开支,尤其在近2万学生的地方院校,其开支更是不菲。所以我们需要管理层适当增大对实验室开放方面使用资金比例,成立实验室开放项目日常运行资金以及低值易耗专项经费,全方位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保障,创建良好的实验室开放平台,保证实验室开放能够有序进行,顺利开展。

结语

地方性师范院校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师范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质平台,是提高师范生实验技能,实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它不但能够促进大家对传统师范院校仅仅是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还能够为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输出最大能量。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创新,正循环的不断推进,一定能够有效促进薄弱的教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打造地方特色院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参考文献

[1]阳桥,刘依莲.民办本科高校土建类实验室开放现状及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18(5).

[2]王文和,李海霞,周博,李云,李文华.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验室开放现状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6(3).

[3]彭丹,周波,王元清.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3).

[4]张艳芬,刘中成,耿强,刘慧君,孙学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5]孙海涛.沈阳高校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视界,2013(18).

[6]商丽宏,朱启文,吴敏范.对高校研究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12).

[7]奉玲.开放实验室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41).

[8]张丽,姚瑞珍,郭建林,张家泉.地方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

作者简介

刘永(1991—),男,硕士,助理实验师。

猜你喜欢
教科研现状及师范院校
飞参研发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中国模具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PPP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