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2019-02-09 21:2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出院

陈 璇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在有限医疗资源环境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的复发频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次我院就延续性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炎症性肠病),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把患者分为两组(抽签)各30例,患者均为炎症性肠病,在家属与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干预。纳入标准:(1)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诊断标准确诊为IBD的患者;(2)年满18周岁;(3)具有基本的读写及独立沟通能力;(4)患者知情同意;(5)在我院首次住院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者或者不愿配合的患者;(2)合并肠瘘、穿孔、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半年内使用过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者;(4)妊娠、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

1.2.1 组建延续护理小组

延续护理团队由7人组成,主要包括2名专病医师,负责患者的诊治。1名护士长, 负责延续护理方案的制定及质量管理;1名专职研究员和3名护士,负责患者资料的收集、随访和延续护理措施的执行。

1.2.2 建立患者疾病管理档案

从患者第1次入院开始,经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评估并建立疾病管理档案,同时对患者行相应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疼痛评估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延续护理方案。

1.2.3 在患者住院期间利用病区小广播每天3次播放疾病的饮食原则

每月集中当时的住院患者举行1次该疾病的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病区电视定时播放IBD相关知识的宣教片。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病情程度、用药依从性及一些特殊治疗操作的执行情况,并逐项记录,提醒患者复诊时间等;专职研究人员每日11:00-21:00网络在线,以群聊的方式为患者答疑解惑,并定期推送疾病相关的视频、文档、图片等资料供患者学习。为患者发放专用名片卡,卡上印制有IBD患者QQ群及微信群号,指导患者加入,也作为IBD门诊的专用挂号凭据[1]。

1.2.4 心理指导 IBD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诱发IBD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发生率高,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IBD复发的倾向越高,因此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多采取共情法,引导其疏泄不良情绪。

1.2.5 症状及并发症护理干预 IBD是一种慢性疾病

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软毛巾擦干,外涂鞣酸软膏,若肛周皮肤出现糜烂破损,需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氧化锌油或造口粉,喷伤口皮肤保护膜。1.2.6 饮食指导

饮食习惯的差异是导致IBD患病原因之一,须告知患者及家属,合理饮食是IBD患者康复的关键。需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指导患者自行留置胃管及注入肠内营养液的操作及维护方法。

1.2.7 医学监测

主要内容包括:(1)用药指导(2)指标监测。

1.3 评价指标用

GSES(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表)对患者效能情况进行测定,共29个条目,四个维度,总分290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同时,用 IBDQ(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把患者各项数据录入到S P S S 1 7.0 中进行比较,用P<或>0.05来表示两组之间的差。

2 结 果

2.1 自我效能

两组入院时自我效能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246.83±14.52)分,对照组(188.76±19.53)分,出院12个月观察组(239.24±10.85)分,对照组(130.97±14.06)分,两组出院6个月与12个月后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生命质量

两组入院时生命质量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178.92.83±7.18)分,对照组(1 5 6.3 8±8.5 6)分,出院1 2 个月观察组(175.63.24±4.25)分,对照组(146.59.97±7.13)分,两组出院6个月与12个月后生命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有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自我效能越高,其生命质量也就相对越高[2]。而本次我院就延续性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电话随访、微信QQ群的方式来及时解答患者提问,并配合每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来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提高其依从性,减少疗效所受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知,两组入院时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院6个月与12个月后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升其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评分,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出院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