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对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9-02-10 03:57魏贤运张敬斋
法制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魏贤运 张敬斋

摘 要:“微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已迅速占领高职学生日常,利用社交网络对高职生进行思想疏导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想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社交网络对高职院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探索其成因,为增强高职院大学生思想疏导教育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和对策。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交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1;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5-0042-03

作者简介:魏贤运(1969-),男,汉族,学士,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财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张敬斋(197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电学院,专业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一、研究背景

“微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社交网络媒体已进入高职院校,深刻改变了大学生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在与高职院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工具,体现了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上社交新媒体,为高职院教育方法和理念带来了新的变革,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化全面发展,高职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强大的功能和优势,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

高职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网络的过程中对人际交往的原始理解发生了变化。不同于传统的认识朋友,他们不需要经历面对面的交流就可交友,他们从各行各业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信息获取方面,高职学生能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信息可以直接发布到社会网络上,而不像以前只能通过口头交流获得。社交网络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能够满足他们的沟通需求、生活需求、学习需求等方面。然而,由于高职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网络的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合理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络,把社交网络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挑战,也作为契机,和家长一起作为高职大学生的“守护者”,引导大学生学习社交网络知识,适应社交网络的发展。

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交网络,如何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网络活动?本文通过社会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分析,旨在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社会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二、社交网络新媒体及现代高职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上的社交新媒体已成为时代技术的标杆,呈现出符合时代的特征:第一,社交网络呈现普遍性。微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进入了大众传播的新时代。电脑、电话、手机等的普及,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收集者、接受者及传播者。第二,新媒体在社交网络中具有时效性。互联网社交新媒体传播各种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的速度无与伦比,显示出明显的即时性、全时性和实时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定时单向传播特点。第三,新社交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信息采集、编辑、发布过程中,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新的社交网络媒体,积极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互动。第四是互联网新社交媒体具有个性化特征。在社交新媒体领域,由于个性化表达十分流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人隐私扩散、内容不均衡等弊端。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现代高职院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信息迅速、快捷。高职院大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通过新的社交媒体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各种丰富信息,并快速响应网络信息。

2.好奇心增强。现代高职学生喜欢创新,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他们在新的网络媒体产生的巨大信息环境中寻求个性化的刺激,好奇又善于思考。然而,高职学生的这种思维需要进一步完善,仍缺乏辩证的理性。

3.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由于高职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物质生活水平随着祖国的强大不断的提高,他们呈现出消极的心理特征规律,表现出自私、小气和对挫折的心理抵抗力较差。

4.意识形态呈现多样性。当代高职学生追求个性的独立性、公开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思想倾向与时代差距较大。他们易受到互联网上好的、不好的、理性、非理性等思潮的影响,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多样化。

由于以上高职学生具备的特点,当代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受到社交网络媒体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更新的加速,移动APP的不断涌现与更新使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更加方便快捷。电脑和手机并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的社交网络媒体不断涌现,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學生。他们可以发布自己的实时信息,关注其他群体的动态,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排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甚至发布不满不实言论。

三、社交网络给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正面效应

(一)实现高职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如采用实名注册系统来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尽量杜绝匿名网络空间,极大约束高职大学遵守社交网络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扩大高职大学生间的沟通渠道。社交网络的高职学生最重要的是结交朋友。他们的友谊范围一般是年龄相仿的一批人,生活也基本同步。尽管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功利主义在高职学生中的传播也能得到有效抑制。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平等、自主、开放的精神。社交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非常方便快捷,新的发展趋势是人际交往中人机对话的平等。高职学生会被引导形成平等、自由、开放的学习观念。

四、社交网络给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误导高职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在成长过程中,社会网络有着开放的发展趋势。当前高职学生的政治观念会受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影响,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国内分裂势力及一些非法组织,利用社会网络传播谣言、不负责任、歪曲事实、扰乱视听,甚至引发事件和种族冲突。容易误导高职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政治观。

(二)激发高职学生极端性偏激的思想价值观。因在参与社交网络的过程中提前进入社会化,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瞬间的、不确定的,参与的社交网络是个人主页式的。个人用户发布的谣言可能很快传播开来,因为盲目的相信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酿成高职学生不文明的思想道德观。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很容易受到社会网络的道德失范的负面影响。如“卧槽”、“草泥马”等许多流行的互联网术语、甚至一些不文明的术语容易造成道德失范现象。在社交网络一些用户可能经常使用的脏话也因习惯而被带入现实生活中。

五、规范社交网络对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对策

(一)高职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仅要提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能力还提高个人思想与文化水平,拒绝发布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粗俗、不健康信息。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关注他们的真实的社会交往。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重视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态度,从自己做起,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高职院校应实行多层次教育。一是每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和校园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思想和思想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及思想建设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每所高职院应该建立一个健康和活跃的社会网络环境。不仅要加强基础网络建设而且要采取必要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导高职大学生的实名登记、采取措施限制浏览,帮助大学生健康参与社交网络,在严格限制高职大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参与社交网络;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社会网络要快速建设,学院发布各种透明与真实的信息,实现与高职大学生的双向互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事件与舆论;学院社交网络的建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另一个平台。例如,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相关有趣課程、各种事件与舆论的真相。三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德育教育功能。例如,微信公众号要结合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每天推送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消息,以此来引导他们。

(三)社会网络要在国家法律管控下。高职院要引导学生适应社交网络的法律法规,指导高职生普及法律知识和从根源避免犯罪。

(四)网络运营商要实现自我约束。首先社交网络运营商在可选、可控范围内杜绝不良信息,引导广大高职大学生在内的用户在个人设置等相关过程中杜绝不良信息,各级运营商在源头上控制社交网络中赌博、非法借贷、层出不穷的校园贷等严重危害职院高大学生思想的不健康信息及应用程序。其次,高职院校应吸收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交网络环境下成熟的管理经营、形成良性竞争。同时,社交网络运营商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建立自己的自律规范。例如,社交网络运营商应保护高职大学生在内的用户的利益、遵守法律法规,引导高职大学生等用户的思想观念健康发展。

总之,“微时代”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必须正确对待社交网络给高职生带来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加强校内社交网络法律规范,形成良好的、健康校园网络文明环境,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把握舆论的制高点,以及时性和可控性为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马燕.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使用范式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对社交媒体应用效果的反思[J].新闻知识,2015(12):72-74.

[2]黄汀洲.社交网络支持的隐性思政教育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王馨婧.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5.

[4]郭志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理论视野,2015(01):84-86.

[5]曾晓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引导机制刍议[J].知识文库,2016(1).

[6]崔娜,盛斌,贾婉璧.SNS网络文化探析——以开心网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5).

[7]“侮辱邱少云烈士案”宣判[J].中国民政,2016(19).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